-
田神功(?-774),冀州南宫(今河北省南宫市)人。唐朝时期将领。出身贫寒,平定安史之乱,有大功于国。解宋州(商丘)之围,击败安史叛军。平定刘展之乱,为唐朝取得赋税、粮草供应基地,历任淄青、兖郓节度使。安史之乱平定后,册封鸿胪卿、信都郡王。迁河南节度使,图形于凌烟阁,赏赐免死铁劵。广德元年(763年),吐蕃占领长安,第一个起兵保卫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授检校左仆射、太子太师。晚年建议唐代宗谨慎行事,放弃收复河湟之地。大历九年(774年),病死,追赠司徒。
2024/08/10
1176
-
令狐彰(?~773年),字伯阳,敦煌郡效谷县(今甘肃省瓜州县)人。唐朝时期大臣,史学家令狐德棻后代,邓州录事令狐清之子。倜傥勇气,涉猎书传,擅长骑射和书法。跟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屡立军功,迁左卫郎将。参加安史之乱,受到史思明猜疑。归顺唐肃宗,拜御史中丞、银青光禄大夫、滑州刺史。参与平定史朝义,迁开府仪同三司、御史大夫、检校右仆射、霍国公。治军劝农,府廪充实,加授辽阳郡王,与观军容使鱼朝恩有隙。大历八年,卒于任上,追赠太傅。
2024/08/10
7078
-
路恕,字体仁,路嗣恭子,京兆三原人。
2024/08/10
9695
-
张献甫(736年-796年6月15日),陕州平陆(今属山西)人。唐朝中期将领,左武卫将军张守琦之子。张献甫少年随兄从军,由偏裨将领升迁,累官左金吾将军、检校工部尚书。“奉天之难”时,张献甫随浑瑊勤王有功。吐蕃侵扰西陲,张献甫奉命领禁军出镇咸阳。贞元四年(788年),张献甫出任邠宁节度使。他置义仓、修烽堡、复盐夏,并抵御吐蕃进攻,边患因而稍缓。后加衔检校左仆射,封朗宁郡王,世称“朗宁三张公”。史称“三献(张献诚、张献甫、张献恭)军谋臣节,克绍家风”。贞元十二年(796年),张献甫去世,年六十一。获赠司空,谥
2024/08/10
1841
-
张献恭,字号不详,陕州平陆(今山西省平陆县)人。唐朝中期将领,金吾将军张守瑜之子。少以良家子从军,屡立战功,授检校太常卿、右羽林将军。大历三年(768年),授梁州刺史、御史中丞、山南西道节度使,册封南阳郡公。大历十二年(777年),大财吐蕃于岷州。建中二年(781年),授检校兵部尚书、东都留守。建中三年(782年),拜太府卿,参加唐蕃会盟,出任容州刺史、容管经略使。兴元元年(784年),检校吏部尚书,反对奸臣卢杞复位。出任兴元尹,卒于任上。。
2024/08/10
9252
-
张献诚(722年-767年10月12日),陕州平陆(今今山西平陆)人。唐朝中期藩镇、将领,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之子。张献诚早年曾任檀州刺史。安史之乱时,他投靠叛军,任汴州节度使。宝应元年(762年),举兵降唐,累官左威卫大将军,封邓国公。次年,升任山南西道观察使。广德二年(764年),擒获南山贼帅高玉。永泰元年(765年),升任山南西道节度使,一度兼任剑南东川节度使。大历二年(767年),张献诚因病辞官,不久后逝世,年四十六。册赠太子太师、御史大夫。
2024/08/10
8465
-
郭仲文(796—842年),字翊周,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州)人。唐朝大臣,为驸马郭暧之孙,司空郭钊长子。
2024/08/10
5959
-
郭鏦(cōng)(?-822年),字利用,华州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人。唐朝外戚大臣,太尉郭子仪之孙,太常卿、代国公郭暧和升平公主之子。出身太原郭氏。初以门荫入仕,娶唐顺宗女汉阳公主,授驸马都尉,历卫尉卿、殿中监。唐穆宗即位,迁右金吾卫大将军、御史大夫、左街使,累迁检校工部尚书、太子詹事、内宫苑使。居城南汾阳王别墅,显贵三十余年,恩宠过人,谦虚谨慎,得到朝野称赞。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十月,因病去世,赠尚书左仆射。
2024/08/10
6757
-
郭钊(772—831年),字克成,华州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人,唐代外戚大臣,汾阳王郭子仪之孙,驸马郭暧和升平公主的儿子。出身太原郭氏。唐代宗朝,起家奉礼郎,累迁左金吾大将军、邠宁节度使、司农卿、河阳三城节度使、河中尹、兵部尚书、剑南东川节度使、西川节度使、太常卿。大和五年,去世,追赠司徒。妻子沈素,为唐代宗女儿长林公主的女儿。
2024/07/20
8248
-
唐朝名将郭子仪之孙,曾任丰州刺史
2024/08/10
7731
-
郭晤(约737—784),字晤,唐朝名将郭子仪之子。金紫光禄大夫、兵部郎中、乐平郡公,赠秘书少监
2024/08/10
1784
-
崔黯,字直卿,贝州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唐朝大臣,宰相崔宁弟崔密孙、崔绘子,大臣崔蠡弟。出身博陵崔氏(卫州崔氏)。唐大和二年(828年),进士擢第,后官至谏议大夫。
2024/08/10
7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