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甫镛(788-836年),字稣卿,安定朝那(今甘肃省平凉县)人。唐朝大臣,宰相皇甫镈之弟。进士及第,进入节度使幕府为官,入为殿中侍御史、比部员外郎、河南县令、都官郎中,迁河南少尹。皇甫镈拜相后,兼领度支,授太子右庶子。唐穆宗即位后,授国子祭酒、秘书监、太子少保。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分司东都,卒于任上,终年四十九。
2024/08/10
1728
-
卢元辅(774—829),字子望,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唐朝大臣,奸相卢杞之子。少以清行闻于时。进士擢第,授崇文馆校书郎,恩拜左拾遗,历杭、常、绛三州刺史。以课最高,征为朝散大夫、上柱国、吏部郎中,迁给事中,官至兵部侍郎。简絜贞方,绰继门风,历践清贯,以名节著于史册,人士归美。大和三年八月卒,时年五十六。
2024/08/10
1618
-
马炫(713~791年),字抱元,号弱翁,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人。唐朝时期大臣,岚州刺史马季龙第三子,太师北平王马燧兄长。出身扶风马氏。博学工文,不求闻达,隐居苏门山。得到太尉李光弼赏拔,授孝义县尉、幕府管记,迁殿中侍御史、太子中允、刑部郎中。辅佐宣武节度使田神功出镇大梁,外放治理郓州、阆州、润州。政绩卓著,得到宰相柳载举荐,迁太子右庶子、左散骑常侍。弟弟马燧成为侍中后,为求避嫌,迁刑部侍郎、汉阳郡公,以上柱国、兵部尚书致仕。唐贞元七年,薨于长安,时年七十九岁,追赠太子少保。
2024/08/10
6503
-
王虔休(738-799年),本名王延贵,字君佐,汝州梁县(今河南省汝州市)人。唐朝中期将领。好学尚武,诚实守信。唐代宗,起家汝州裨将。投靠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屡战有功,累迁昭义军都虞候,封同昌郡王。李抱真死后,遏止了昭义军的动乱,累迁昭义节度使,治军数年,号令抚循,军中大治。贞元十五年(799年)去世,时年六十二,获赠左仆射,谥号为“敬”。颇通音律,联合太常寺乐工刘玠共撰《继天诞圣乐》进献,乐府据此创作了《中和乐舞》。
2024/08/10
8665
-
李象古(越南语:Ly Tượng Cổ),李皋(乃唐太宗第十四子曹王李明之二子李杰子李胤的后裔,袭封曹王)之子,元和(唐宪宗年号)年间自衡州刺史为安南都护(越南语:An Nam đô hộ ),后被叛军杨清(越南语:Dương Thanh)所杀。
2024/08/10
7560
-
李泌[bì](722年-789年4月1日),字长源。祖籍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辽阳),生于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唐朝中期政治家、谋臣、学者,北周太师李弼的六世孙。李泌出身辽东李氏。自幼聪颖,深得唐玄宗赏识。成年后,常游历于嵩、华、终南诸山之间,慕神仙不死之术。天宝年间,玄宗令其待诏翰林,为太子李亨(唐肃宗)的属官。后遭宰相杨国忠忌恨,只得归隐颍阳。安史之乱时,李亨即位于灵武后,召为银青光禄大夫,并授广平王行军司马,参与军国大事,宠遇有加。不久又被权宦李辅国等诬陷,再次隐居衡岳。唐代宗即位后,再被召为翰林学士
2024/07/20
5918
-
段伯伦,段秀实之子,唐朝人,累官至太子詹事。
2024/08/10
4588
-
蒋镇(?—784年),字号不详,常州义兴县(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唐朝时期大臣,尚书左丞蒋冽之子。天宝末年,考中进士,累授左拾遗、司封员外郎,转谏议大夫、给事中、工部侍郎,以简约俭朴著称于时。朱泚之乱时,被迫接受伪职,全力争救大臣,保全者甚众。兴元元年七月,唐德宗重返长安,坐罪斩于东市。
2024/08/10
9012
-
张涉,蒲州人,家世儒者。涉依国学为诸生讲说,稍迁国子博士,亦能为文,尝请有司日试万言,时呼张万言。
2024/08/10
6778
-
姚令言(?—784年),字讷,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市)人。唐朝时期大臣。年少时应征入伍,隶属泾原节度使马璘,屡立战功,授右金吾将军、衙前兵马使、检校太常卿、御史中丞。建中元年,拜御史大夫、泾原节度使、泾州刺史。建中四年,淮西李希烈叛乱,带兵勤王。发生“泾原兵变”,导致唐德宗逃向奉天。跟随太尉朱泚叛乱,授侍中,围攻皇帝,杀害宗室成员,卖命作战。贞元元年,跟随朱泚投奔田希鉴,惨遭杀害。
2024/08/10
7125
-
卢鸑(yuè)(?-786年),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唐朝大臣,工部侍郎卢义恭玄孙。少以门荫入仕,在职以干局称,累迁金州刺史。宰相杨炎提拔,召为京兆尹。不学无术,善事权要,为政苛躁。为卢杞所厌恶,坐贬抚州司马同正,改饶州刺史,迁福建观察使。贞元二年七月,病死。
2024/08/10
4162
-
田神玉,唐将田神功之弟,自曹州刺史权汴州留后。
2024/08/10
9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