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孝恪(?~649年),本名郭敬,字孝恪,许州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唐朝初年名将。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徐世勣把守黎阳。归降大唐,授宋州刺史、阳翟公。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时,献上“固守虎牢,军临汜水,随机应变”策略,取得虎牢之战的胜利,拜上柱国、贝赵江泾四州刺史,入为左骁卫将军。贞观十六年(642年),出任凉州都督,迁安西都护、西州刺史。贞观十八年(644年),担任行军总管,擒获叛归突厥的焉耆王。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拜昆丘道副大总管,跟随阿史那社尔进讨龟兹。留守延城时,遭到龟兹国相那利的袭击,以身
2024/08/05
4413
-
乐彦玮(?-676),字德珪,雍州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显庆中为给事中,时故侍中刘洎之子诣阙诉洎为褚遂良所谮枉死状,李义府亦助之。高宗问近臣,皆言枉,独彦玮曰:“国君无过举,若雪洎之罪,岂可谓先帝用刑不当乎?”遂止其事。历任东台舍人、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大司宪。
2024/08/10
7603
-
傅仁均(生卒年不详),字仁均。滑州白马(今河南滑县)人。中国唐初道士、天文学家、历法学家。傅仁均善于历算,推步之术。唐武德元年(618年),高祖将治新历,东都道士傅仁均在太史令瘐俭,大史丞傅奕的推荐下,受命造新历。由于高祖受命岁武德元年的干支为戊寅,因此这一新历取名为《戊寅元历》(又称《戊寅历》)。同年七月,颁行该历,并授其员外散骑常侍,赐物二百段。后由于《戊寅元历》的一些计算方法有问题,颁行一年后,对日、月食就屡报不准。武德六年(623年),由吏部郎中祖孝孙略去不详备的地方,后又经大理卿崔善为与算历博士
2024/08/10
3102
-
柳亨(?-655年),字嘉礼,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解城镇)人。隋唐时期大臣。隋炀帝大业末年,担任王屋县长。唐朝时期,迎娶唐高祖李渊的外孙女窦氏,授左卫中郎将、寿陵县男,出任邛州刺史、散骑常侍。唐太宗即位,拜银青光禄大夫、行光禄少卿,累迁金紫光禄大夫、太常卿,出为检校岐州刺史,病逝于任上,获赠礼部尚书、幽州都督,谥号为敬。
2024/08/10
5158
-
刘审礼(?~681年),字审礼,徐州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唐代将领,刑部尚书刘德威之子。贞观年间,拜左骁卫郎将,转将作大监,袭封彭城郡公,迁工部尚书、检校左卫大将军。仪凤三年(678年),随从中书令李敬玄,率兵十八万征讨吐蕃,大战吐蕃大将论钦陵于承风岭,兵败被执。永隆二年,伤重死于吐蕃,赠工部尚书,谥号为僖。
2024/08/10
10090
-
弘农杨氏,唐朝宰相杨弘武第四子,任宣州刺史
2024/08/10
2902
-
杨元禧,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唐朝宰相杨弘武第三子,任台州刺史。
2024/08/10
9123
-
杨弘礼(?-653年),字履庄,华州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唐朝大臣、将领。隋万年县令杨岳之子,隋宰相杨素的侄子。杨弘礼出身自关中望族弘农杨氏越公房,仕隋时,因其父向炀帝杨广密奏杨玄感谋叛,因此被赦免。唐朝建立后,杨弘礼拜太子通事舍人,袭封清河郡公。贞观年间,官至中书舍人。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时杨弘礼随军,被升为兵部侍郎。驻跸山之战中,杨弘礼率军大破敌军。官拜中书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后任司农卿,兼充昆丘道副大总管,率十万步骑西征西域。大破西突厥处月部,降服处密部,杀焉耆王,降服馺支部,抓获龟兹、于阗王。
2024/08/10
4618
-
杨纂(512年~578年) ,广宁郡永宁县(今河北省涿鹿县)人。北魏到北周时期大臣,朔州镇将杨安仁之子。精于骑射,勇猛过人。北魏时期,跟随大行台高欢,屡立战功,授武州刺史。大统初年,潜归西魏,授征南将军、大都督,册封永宁侯。多次跟从丞相宇文泰对抗高欢,勇敢争先,功勋卓著,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待中、岐州刺史,赐姓莫胡卢氏。北周建立后,累迁柱国大将军、华州刺史,册封陇东郡公。质朴不识文字,诚信对待部属。宣政元年(578年),死于任上,享年六十七岁,朝廷追赠幽州都督。
2024/08/07
8980
-
韦云起(?—626年),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隋朝名将,国子祭酒韦澄从子。出身京兆韦氏彭城公房,师从太学博士王颇。开皇年间,举明经,补任符玺直长。得到兵部尚书柳述举荐,迁通事舍人。大业初年,迁谒者仆射,孤身前往突厥,向启民可汗借用二万骑兵,大破契丹军队。受到隋炀帝赞扬,拜治书侍御史。弹劾内史侍郎虞世基和御史大夫裴蕴,被贬为大理司直,没有跟随隋炀帝游幸江都。唐国公李渊进入长安城后,授司农卿、阳城县公。武德初年,拜上开府仪同三司,判农圃监,出任遂州都督、益州行台兵部尚书。武德九年(626年),玄
2024/08/10
9252
-
苏世长,本名苏远,字世长,京兆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人。北周到唐朝时期大臣,北周宕州刺史苏振之子。
2024/08/10
6296
-
刘洎(?-645年),字思道,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唐朝宰相。刘洎初为梁萧铣的黄门侍郎。归唐后,授为南康州(今江西赣县一带)都督府长史。贞观七年(633年),擢升给事中,封清苑县男爵位。继而调任治书侍御史,崇魏征,倡直言。不久,拜为尚书右丞,重振纲纪。累加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擢黄门侍郎、上护军等。他敢于进谏,曾劝唐太宗宜与臣下争辩。皇太子李治初立,他认为“宜尊贤重道”,上书要太子改变“优游弃日,不司图书”之习,应“授以良书”,“披经史,观成败”,“接宾游,访得失”。太宗喜,敕刘洎与岑文本、马周等到
2024/07/30
5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