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构(650-716年),字隆择,,河南偃师人。唐朝大臣,卫尉少卿毕憬的儿子。出身东平毕氏,进士及第,起家金水县尉,迁左拾遗。神龙元年(705年),升任中书舍人,外放润州刺史,累任益州长史。唐睿宗复位后,历任左御史大夫、陕州刺史,册封魏县男,复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剑南道按察使,政绩卓著,受到褒扬,拜户、吏二部尚书,迁广州都督,所任均有治绩。唐玄宗即位后,官至河南尹、户部尚书、太子詹事。开元四年,去世,追赠黄门监,谥号为景。毕构与陆余庆、 赵贞固、卢藏用、陈子昂、杜审言、宋之问、郭袭微(又作郭袭徵)、司马承
2024/08/05
1886
-
解琬(?-718年),魏州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人,唐朝将领。解琬年少时应幽素举,拜新城尉。转成都丞,以奏事超迁监察御史。后因丧亲离职,武则天朝起复原官,令往西域安抚属国、属部,辞未行。历任侍御使、安抚突骑施乌质勒、御史中丞等职。景龙元年(707年),解琬复奉使突骑施牙帐,谈判碎叶归属,并册立乌质勒、娑葛父子。次年,唐与突骑施开战,迁泡州刺史。景龙三年(709年),两国和好,解琬复召还,授右台御史大夫。历任朔方道行军大总管、朔方大总管、右武卫大将军等职。后因年老乞求退休,优诏加金紫光禄大夫。不久,唐、蕃谈判
2024/08/10
5084
-
严挺之(673年-742年),名浚,字挺之,以字行,华州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唐朝大臣。严挺之少时好学,气质高雅清秀。举进士出身,并擢制科,授义兴尉。受宰相姚崇赏识,入朝任右拾遗。开元年间(713年-741年),历任考功员外郎,多次升迁官至给事中。主持贡举,人们称他办事公平得当。因为官刚直冒犯到宰相李元纮,外放为官。历任登州刺史、太原少尹、濮、汴二州刺史。开元二十年(732年),玄宗李隆基因严挺之以前的奏言忠君为国,招他入朝为刑部侍郎,升任太府卿。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受宰相张九龄赏识,举荐为尚书
2024/08/10
8863
-
张仲方(766年-837年),字号不详,韶州始兴(今广东省始兴县)人。殿中监张九皋孙子,追赠右仆射张抗之子。贞元初年,进士及第,授集贤校理,起家秘书正字,历任侍御史、仓部员外郎,出任金州刺史,迁度支郎中。上书为宰相李吉甫辩解谥号,得罪唐宪宗,出任复州司马,迁河南少尹、郑州刺史。唐敬宗即位,授右谏议大夫。大和年间,历任福州观察使、太子宾客、右散骑常侍,隶属于“牛李党政”中的“牛党”。经历“甘露之变”,懦弱无作为,出任京兆尹,转华州刺史,累迁秘书监。开成二年,卒于任上,时年七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成。
2024/07/20
8827
-
张嘉祐,男,汉族,张嘉贞的弟弟,蒲州猗氏人。唐代开元年间,任相州刺史。
2024/08/10
2867
-
崔日知(?-728),字子骏,滑州灵昌县(今河南省滑县)人。唐朝时期大臣,长安县丞崔汲之子,齐国公崔日用从父兄。出身博陵崔氏明经及第,累迁兵部员外郎,出身朔方节度判官,颇有做官才能,交好张说。景云年间,出任洛州司马。平定谯王李重福叛乱,授银青光禄大夫。历任殿中少监、荆州(李宪)长史,迁京兆尹,册封安平县侯。贪赃枉法,出贬歙县县丞。迁殿中监,册封中山郡公。得到宰相张说推荐,授左羽林大将军、太常卿。开元十六年,出为潞州长史。以年老致仕,卒于家中,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襄。
2024/08/10
6836
-
徐彦伯(?-714年),名洪,字彦伯,兖州瑕丘县(今山东省兖州市)人。唐初大臣、文学家,“河中三绝”之一。善于文章,早年结庐太行山下。得到薛元超的推荐,对策高第,授永寿县尉,转蒲州司兵参军。武周时期,官至给事中、宗正卿,出为齐州刺史。唐中宗复位后,改太常少卿,参撰《则天实录》有功,封高平县子,出任卫、蒲二州刺史,擢修文馆学士、工部侍郎,迁卫尉卿。参加郊祭,上《南郊赋》。景云元年(710年),迁右散骑常侍、太子宾客。先天元年(712年),因病辞官。开元二年(714年),徐彦伯去世。徐彦伯的诗文,多变易求新,
2024/08/05
9275
-
王晙(?-732年),沧州景城(今河北沧县)人。唐朝宰相、将领。王晙明经出身,授清苑县尉,后任殿中侍御史、渭南县令,在任桂州都督时,兴修水利,开垦屯田,深得百姓爱戴。后历任鸿胪少卿、朔方军副大总管、安北大都护、太仆少卿、陇右群牧使。开元二年(714年),率二千兵马袭破入侵的吐蕃军,因功加银青光禄大夫,赐爵清源县男。开元四年(716年),平定突厥降户叛乱,升任左散骑常侍、朔方行军大总管。开元九年(721年),镇压胡人康待宾叛乱,进爵清源县公,但不久因胡人再叛,被贬为梓州刺史。后起复为太子詹事,封中山郡公。此
2024/07/20
4728
-
张仁愿(?-714年),本名仁亶,后避唐睿宗李旦讳改仁愿,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中国唐代政治家、军事家。张仁愿于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升为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历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左屯卫大将军、兼检校洛州长史。景龙元年(707年),为朔方道大总管,统率大军抵御突厥。次年,筑中、西、东三受降城(中受降城在今内蒙古包头西,东受降城在内蒙古托克托南,西受降城在内蒙古乌加河北岸)于黄河北,向北拓地 300余里,置烽候1800所,以防御突厥。此后,突厥不敢轻易南犯,朔方得保安宁,镇兵减少数万人,每
2024/08/05
8555
-
纪处讷(?~710年),秦州上邽(今甘肃省清水县)人。唐朝时期大臣。迎娶宰相武三思的大姨子。武周时期,迁太府卿。唐中宗复位后,累拜侍中。景龙四年,卷入韦后集团,坐罪被杀。
2024/08/10
7407
-
韦抗(667年-726年),字慎节,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时期大臣,金州刺史韦畅第二子。以明经进士,补魏州参军,迁太子典膳丞、雍州司户参军,入为殿中侍御史,累迁吏部郎中。拜洛阳令,政治清明。迁御史中丞、检校礼部尚书,外守规则,内修法度。迁兵部尚书,整顿军事后勤,迁太子左庶子。出任益州长史,持节巡按蜀郡。入拜黄门侍郎,迁御史大夫、朔方军大总管,弹劾凉州都督杨敬述和左羽林将军郭知运丧师失律。迁安州都督,颇有政绩,拜大理卿、检校刑部尚书。唐玄宗封禅泰山,授东都留守、武阳伯,兼管吏部铨选事宜
2024/08/10
8044
-
韦斌,韦安石子,京兆万年人。
2024/08/10
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