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茂元(?-843年),濮州濮阳县(今河南省濮阳市)人。唐朝中后期将领,鄜坊节度使王栖曜之子。王茂元幼时好学,随父征战,以勇略知名。唐德宗时上书自荐,授试校书郎,历官赞善大夫、东都留守防御判官、右神策军将军等职。唐文宗太和年间(827年-835年),出任检校工部尚书、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在岭南时,他招抚少数民族,颇著政绩,又广蓄财产,以财结交郑注等显贵,得以出任泾原节度使。郑注被杀后,他广献家资饷军,未被治罪。后以将作监领忠武军节度使,转为河阳节度使。唐武宗继位后,昭义节度使刘稹叛乱,王茂元在奉命讨伐时
2024/08/10
3149
-
樊泽(749年-798年10月16日),字安时。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唐朝官员樊咏之子,樊宗的师父。唐朝中期大臣。樊泽自幼孤贫,客居外祖父家。长有武力,喜读兵法,有将帅之器。初为磁州司仓、尧山县令。建中元年(780年),举贤良对策科及第,授右补阙。后历任金部郎中、御史中丞、山南东道(治今湖北襄阳)节度行军司马等职。贞元二年(786年),李希烈部将杜文朝进攻襄州,樊泽率军反击,将其擒获。李希烈叛乱平定后,樊泽丁母忧离职,被起复为右卫大将军、同正员,其余官衔如故。贞元三年(787年),樊泽接替曹王李皋任荆南节
2024/08/10
4426
-
高彦昭,字彦昭,渤海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唐朝时期将领。早年跟随平卢节度使李正己,屡立战功,升任兵马使。建中二年,奉命把守濮阳。唐击李纳徐州之战后,投入宣武军节度使刘洽部下,参加宁陵之战中有功,升任颍州刺史,治理州郡二十年,病逝于任上,获赠工部尚书、陕州都督,谥号为愍。
2024/08/11
9751
-
张伯仪(?—788年6月18日),魏州(今河北魏县)人。唐朝中期将领,安南都护张顺之子。张伯仪早年隶属于朔方节度使李光弼麾下,讨平袁晁起义。历任睦州刺史、杭州刺史、安南都护、岭南节度使等职。在安南时,击破昆仑阇婆的侵扰,并筑大罗城以作防御。建中三年(782年),出任荆南节度使,参与讨伐叛藩李希烈。他虽不识文字,但能以诚待人,受军民爱戴。晚年入朝任右龙武统军。贞元四年(788年),张伯仪去世。获赠扬州大都督,谥号“恭”。
2024/08/11
6112
-
哥舒曜(生卒年不详),字子明,突厥族、哥舒部人,哥舒翰之子,中国唐代大将。哥舒曜于玄宗时为光禄卿。后从李光弼攻安史叛军,任鸿胪卿,为光弼副将。德宗时,任左龙武大将军。建中四年(783年),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叛乱,攻陷汝州(治今河南临汝),哥舒曜任东都、汝州行营节度使,率兵万人收复汝州,擒刺史周晃。后被李希烈大军败于襄城,退走洛阳,贬为东都畿、汝节度使,后任河南尹。哥舒曜性好杀戳,部下心怀畏怨。贞元元年(785年),因部将叛乱,免节度使,入为鸿胪卿。任右骁卫上将军,后哥舒曜卒于任上。
2024/08/11
8087
-
李承(722—783年),字号不详,赵郡高邑(今河北省高邑县)人。唐朝时期大臣,国子司业李畲第二子,宰相李藩之父。出身赵郡李氏南祖,少有雅望。举明经进士,授大理评事、河南府判官。安史之乱后,拜监察御史,成为淮南节度使(崔圆)判官,历任抚、江、同、襄、潭五州刺史,拜检校工部尚书。贞洁廉正,精于管治,预言和平定李希烈叛乱。建中四年,去世,时年六十二,追赠吏部尚书。
2024/08/10
7006
-
韩全义,籍贯不详,唐朝藩镇割据时期任夏绥节度使,以讨伐淮西而闻名。
2024/08/10
1593
-
曹华(755年-823年),宋州楚丘县(今山东曹县楚天集)人。唐朝中期藩镇将领。曹华出身行伍,早年任宣武军牙校,勇而有谋。他两度参与讨伐淮西叛乱,累功棣州刺史,封陈留郡王。沂兖海观察使王遂遇害后,曹华奉命接任,诛杀郓州乱卒一千二百人,震慑一方。他礼待儒士,力图移风易俗。朝廷特赐号武宁军,授曹华为武宁节度使。长庆二年(822年),参与平定汴州李絺叛乱,加授检校尚书右仆射。又移镇义成节度使。长庆三年(823年),曹华去世,年六十九。累赠左仆射、司空。
2024/07/30
8785
-
李愬[sù](773年-821年),字元直。洮州临潭县(今甘肃省临潭县)人。中国唐朝中期名将,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李愬有谋略,善骑射。初以门荫任协律郎,历官卫尉少卿、太子右庶子、太子詹事及坊、晋二州刺史等职。元和十二年(816年),上表自荐平叛,出任唐邓节度使,参与讨伐割据淮西的吴元济。李愬到任后,抚养士卒,并先后俘获了敌将丁士良、吴秀琳等,优待二人,使其为己效力。元和十二年(817年),在条件成熟后,他率军雪夜袭蔡州,一举生擒吴元济,平定淮西之乱。战后以功拜山南东道节度使、上柱国,封凉国公。后任武宁节度
2024/08/10
4371
-
令狐通(?~822年),字号不详,京兆富平(经陕西省富平县)人。唐朝时期大臣,霍国公令狐彰之子。唐宪宗元和六年,凭借门荫入仕,授赞善大夫、宿州刺史。参与讨伐淮蔡叛军,迁泗州刺史,拜寿州刺史领团练使、检校御史中丞。淮西叛藩吴元济攻打寿州时,弃城逃跑,贬为昭州司户,量移抚州司马,历任右卫将军、淄州刺史。长庆初年,授左卫大将军,卒于任上,追赠右散骑常侍。
2024/08/10
3834
-
韩弘(765年-823年1月18日),滑州匡城人。唐朝中期藩镇、将领,曹魏司徒韩暨之后。韩弘早年举明经科不中,遂弃文从武。后受舅父、宣武节度使刘玄佐提拔,历任大理评事、都知兵马使等职。贞元十五年(799年)被拥立为节度留后,并获朝廷承认。他为人精明,勤于政事。任内诛杀骄兵三百人,又忠于朝廷。累授检校司徒、同平章事等职。唐平淮西战争时,韩弘为淮西诸军行营都统,担任主帅。他企图阻挠对淮西的讨伐,养寇自重。淮西平定后,加授侍中,封许国公。平卢节度使李师道伏诛后,韩弘大为惊恐,遂奉表入朝。受唐宪宗、穆宗宠遇,官终
2024/07/20
7758
-
乌重胤(761-827年),字保君,甘州张掖(今甘肃省张掖市)人。唐朝中期名将,昌化郡王乌承玼之子。起家潞州牙将,拜昭义军都知兵马使。元和五年(810年),昭义节度使卢从史叛乱时,配合权宦吐突承璀平叛,拜河阳节度使,封张掖郡公。淮西之乱爆发,配合忠武节度使李光颜,身经百战,最终平定叛乱,拜检校司空,进封邠国公。元和十三年(818年),迁横海军节度使。建议朝廷削弱藩镇势力,将军政大权还交刺史,得到唐宪宗采纳与称赞。历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天平军节度使、同平章事,迁司徒、太子太师、横海节度使等职,终于中央政府。大
2024/07/20
3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