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宝玉(生卒年不详),字玉臣,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州)人,唐代名将郭子仪后代,大蒙古国将领。郭宝玉通天文、兵法,善骑射。初被封为汾阳郡公兼猛安,领兵驻扎于定州。1210年,金将独吉思忠领兵筑乌沙堡以防御蒙古军。次年,蒙古汗国太师木华黎率军南下,打败了独吉思忠,郭宝玉以其所部投降蒙古军。木华黎将郭宝玉引见于成吉思汗,郭宝玉多次向太祖献策,成吉思汗吸收他的意见,并以命令的形式发布。成吉思汗西征之际,授郭宝玉抄马都镇抚之职。1213年,郭宝玉随木华黎领兵南下,攻占了今辽西地区。又从锦州入山海关,攻占了太原、临汾一
2024/08/11
7685
-
郭晖(?—?),字伯阳,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州)人。南唐大臣、外戚。出身太原郭氏。仕南唐,位至金紫光禄大夫。娶妻南唐宗室女李氏。去世,追赠上柱国、广国公。
2024/08/11
9217
-
郭在徽(?—?),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州)人。唐末五代时期大臣,唐中书令、汾阳王郭子仪五世孙。出身太原郭氏。唐昭宗时期,以门荫出仕。唐天佑二年(905年)六月,发生“白马驿之祸”,悲愤时事,义不臣梁。后唐庄宗灭后梁,入朝为鸿胪少卿。后唐长兴元年(930年),以言事触怒朝廷,贬官卫尉少卿。后唐末,南迁金陵。后来,寓居庐陵县望云门。最终在江西安福去世。
2024/08/11
5341
-
郭铨(?—?),字铨,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州)人。唐朝大臣,名将郭子仪的孙子。出身华阴郭氏。唐咸通十一年(870年)至十三年间任职检校左散骑常侍、感化(武宁)军节度使等职。
2024/08/11
3892
-
郭锋(?—801年),字鉾,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州)人。唐朝大臣。出身太原郭氏。初以荫仕,为朝请郎,守国子监主簿。历光禄少卿、鸿胪卿。贞元五年(789年),兼御史大夫、吊册使,出使回纥,被扣留数月而回。后出为麟州刺史。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吐蕃入侵唐朝,陷麟州,郭锋被杀害。
2024/08/11
7930
-
唐人。郭子仪女婿,官至鄂岳观察使,代宗初,为商州刺史,改光禄卿。
2024/08/11
5837
-
郭曙(?—805),字曙,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州)人。唐朝大臣,中书令、汾阳王郭子仪第七子。出身太原郭氏。历殿中少监、司农少卿、检校左庶子兼元帅府都押牙,泾原兵变,从唐德宗幸奉天、山南,转太府卿。兴元元年(784年),随唐德宗返京,加检校左散骑常侍、左金吾卫大将军、祁国公。唐贞元末(805年),因病去世。
2024/08/10
9613
-
郭曜(723~783年),字曜,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人。唐朝大臣,名将郭子仪长子。出身太原郭氏。敦厚魁岸,沉静寡言。天宝初年,以将门子从军,跟随名将张大宾、高仙芝保卫西部边疆,颇有功劳,授上柱国、果毅都尉。唐肃宗继位,凭借父亲功劳,历任卫尉卿、银青光禄大夫、太常卿。唐代宗时期,授太子宾客,迁太子詹事,辅佐太子李适。俭朴自处,不爱奢华。唐德宗继位,迁太子少保,册封太原郡公。建中四年(783年),去世,享年六十一,赠太子太傅,谥号为“孝”。
2024/08/10
2613
-
郭幼冲,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州与)人,唐朝大臣,名将郭子仪幼弟,曾任太子詹事。
2024/08/11
2247
-
郭幼明(?—773年),字幼明,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人。唐朝大臣,太尉、中书令郭子仪同母弟。出身太原郭氏。性格恭谨,不学武艺,喜爱饮宴。居家御众,皆得欢心。累迁少府监,加银青光禄大夫。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去世,追赠太子太傅。
2024/08/10
8248
-
华阴郭氏,太原郭氏分支,唐朝名将郭子仪弟弟,曾任成都少尹
2024/08/11
10041
-
郭幼贤(710—761年),字幼贤,华州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人。唐朝时期大臣,寿州刺史郭敬之之子,汾阳郡王郭子仪弟弟。出身华阴郭氏。天质魁岸,风神冲朗。二十岁,武举及第,追随兄长郭子仪进入朔方军。安史之乱时期,以少击众,打败贼将高秀岩,授卫尉卿、单于副都护、振武军使,屡立功勋,官至朔方节度副使、左厢兵马使,加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卒于灵州,时年五十二岁。永泰二年(766年),赠太子少保,葬于凤栖原。
2024/08/11
3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