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阴郭氏,太原郭氏分支,唐朝名将郭子仪弟弟,曾任盈川县尉
2024/08/11
7639
-
华阴郭氏,太原郭氏分支,唐朝名将郭子仪弟弟,曾任左武卫将军
2024/08/11
3160
-
华阴郭氏,太原郭氏分支,唐朝名将郭子仪兄长,曾任昭武校尉
2024/08/11
5053
-
郭智(?—?),字号不详,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北魏至西魏大臣。出身太原郭氏。北魏末历秘书郎、中山郡太守、郢州刺史。
2024/08/11
4926
-
郭进,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名将郭子仪五世祖,西魏同州司马、隋太仆卿郭徽弟。
2024/08/07
4865
-
郭徽(约520—583年),字号不详,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西魏至隋朝时期大臣。出身太原郭氏。西魏大统末年(551年),出任同州司马。北周时期,官至洵州刺史,封安城县公。隋朝建立,迁太仆卿,不久去世。
2024/08/11
2882
-
郭广意,晋阳(今山西太原)人。西汉时期大臣。汉武帝、宣帝时两度官至执金吾,是西汉阿陵侯郭亭的曾孙。
2024/08/11
3582
-
周德威(?-918年),字镇远,小字阳五,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名将。周德威以勇敢多谋闻名,初事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为骑将,一直戍守在云中(今大同),非常了解边境的事情,后出任铁林军使。跟随李克用讨王行瑜,以功升衙内指挥使。光化二年(899年),梁王朱全忠军围晋阳(今太原南晋源镇),闻周德威勇猛,明令能擒周阳五者为刺史。梁王骁将挑战反被周德威俘。天祐三年(906年),迁代州刺史、蕃汉马步军都指挥使。开平二年(908年),随晋王李存勖援潞州,大败后梁军,授振武节度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2024/07/30
8860
-
曹景宗(457年-508年9月12日),字子震。新野(今河南境内)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名将,刘宋征虏将军曹欣之之子。曹景宗幼善骑射,好猎,少以胆勇闻。齐明帝时,随太尉陈显达攻北魏,以奇兵二千破魏军四万。后依附雍州刺史萧衍(梁武帝),助其夺取帝位。萧衍称帝后,进号平西将军,改封竟陵县侯。天监五年(506年),与豫州刺史韦睿驰救徐州刺史昌义之,于钟离之战中大败北魏。战后升任侍中、领军将军,进爵竟陵公。天监七年(508年),出任侍中、中卫将军、江州刺史,于赴任途中病逝,年五十二。追赠征北将军、雍州刺史、开府仪同三
2024/08/05
7370
-
王猛,本名王勇,字世雄,琅邪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中卢公王清之子,南北朝南陈名将。勤学不倦,博涉经史,兼习孙吴兵法,不听音乐,蔬食布衣,以丧礼自处。陈宣帝立,乃始求位。慷慨常慕功名,上疏陈安边拓境之策,以军功封应阳县公,迁太子右卫率,徙晋陵太守。威惠兼举,奸盗屏迹。至德初年,征左骁骑将军,加散骑常侍,深见信重。祯明二年,授镇南大将军、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徙镇广州。寻卒于广州,隋文帝闻而痛之。遣使吊祭,赠使持节、宋州刺史、三州诸军事,上开府仪同三司,封归仁县公,予谥曰成。
2024/08/07
9165
-
韦睿(442年-520年9月20日),又作韦叡,字怀文。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名将,西汉丞相韦贤之后,前秦尚书韦钟玄孙。韦睿出身三辅著族“京兆韦氏”。刘宋时历任雍州刺史主薄、晋平王左常侍、桂阳王行参军,南齐时历任齐兴太守、上庸太守等职。雍州刺史萧衍起兵讨伐东昏侯时,他率部跟随,屡次献策,多获采用。南梁建立后,拜廷尉,封都梁子。天监四年(505年),督军北伐,攻小岘城。继而进军合肥,引肥水灌城,大破魏军,斩俘万余人。天监六年(507年),与曹景宗救钟离之围,于邵阳洲一役大破北魏,取
2024/08/05
8524
-
李抱玉(704年—777年),初名安重璋,河西人,唐朝中期名将,右武侯大将军安兴贵曾孙。李抱玉家族世代居住于河西,以善养名马而闻名。李抱玉在西州长大,爱好骑射,熟识军事。安史之乱时,被赐姓李氏,改名抱玉。李抱玉随李光弼固守河阳、收复怀州,功居第一。累官泽潞节度使、司徒。兼任凤翔节度使时,平定溃卒与乡村亡徒组成的叛军。他为唐朝镇守西部要害,抵御吐蕃入侵,深受唐代宗恩宠,史称其“兼三节度、三副元帅,位望隆赫”,官至河西陇右副元帅、凤翔泽潞节度使、同平章事,封凉国公。他镇守凤翔十余年,虽无破虏之功,但境内比较安
2024/08/05
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