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源俞氏宗祠 编辑

江西省上饶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源俞氏宗祠新源俞氏宗祠

俞氏宗祠,又名义庆堂,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新源村,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动工兴建,历时7年完竣;其后曾多次重修。

新源俞氏宗祠宗祠为三进院落,由大门门屋、享堂和两层建筑的寝室组成,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出入口共五处,除正门外,每一进院落左右两侧均有出入口,门楼外侧有石雕,内侧柱网为类似于分心槽的设计,装饰华丽。新源俞氏宗祠保存基本完整,在建筑形制、规模、艺术方面都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为古徽州地区宗族制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2013年3月5日,新源俞氏宗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新源俞氏宗祠

地理位置: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新源村

所处时代:清代

占地面积:约 8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131-3-429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新源俞氏宗祠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动工兴建,历时7年完竣;其后曾多次重修。

2003年,修缮新源俞氏宗祠。

建筑格局

编辑
新源俞氏宗祠宗祠为三进院落,由大门门屋、享堂和两层建筑的寝室组成,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出入口共五处,除正门外,每一进院落左右两侧均有出入口,门楼外侧有石雕,内侧柱网为类似于分心槽的设计,装饰华丽,华栱为隔跳布置,且相邻两朵华栱出挑的部位又有变化,使斗栱整体形成一种韵律。

新源俞氏宗祠

主要建筑

编辑

大门门屋

祠堂大门口,原陈设有一对石狮把门,现无。大门正面墙上,用水磨青砖砌成三开间的牌楼门,门头字牌上刻“俞氏宗祠”四字;门楼上用以装饰的砖雕精致图案。大门门屋的倒座,为五开间,中央三间高起成歇山顶三楼牌楼式;明间最高,用网状斗拱,次间用斜向的五跳插拱密密层层叠压;梢间紧接两廊。明间骑门梁中央、花枋和两廊花枋,以及月梁、雀替﹑斜撑等均以精美细腻的木雕装饰,图案有“双龙戏珠”“双风朝阳”“万象更新”“满堂福”“刘海戏金蟾”“狮子滚球”等。两廊各三间,在左右侧廊与享堂前交接处的阴角上,向院子挑出一高翘的翼角,角梁下的垂花柱和木雕狮子斜撑,雕刻精美;这两个翼角下的小空间,分别称为“钟楼”“鼓楼”。廊庑内的边墙上,嵌有清代乾隆、道光、同治年间刻立的《祠规》等石碑6方。院落中间,是一“四水归堂”式的天井。

享堂

享堂三开间,前檐用通长的骑门梁,梁之上饰以斗拱,并作卷棚轩。明间的前檐柱移向外侧接两廊前檐柱,使享堂开间显得很宽阔。享堂梁架为穿斗式和抬梁式结合的形式;梁皆作曲线柔和的月梁,插入柱身而在另一侧出榫,榫头成卷曲的象鼻形装饰构件,配上深雕的花篮形驼峰。整个祠堂有落地木柱68根、木梁60根,其最大木梁长达8米,直径为80厘米。

寝室

寝室为五开间,中央三间全部敞开,两个梢间用橙板隔出,楼梯设于梢间内。楼上有房2间,并设置有供奉先祖牌位的神橱。全堂地面均以大块青石板平铺。

历史文化

编辑

宗谱历史

俞氏定居新源后,在千余年的繁衍过程中,苗裔有分迁福建、四川、浙江和江苏南京、盐城、扬州、苏州等地者。明天启元年(1621年),新源俞氏曾与同宗的永川俞氏合修统宗谱。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始独自纂修支谱,同时制定了“笃孝慈、宜兄弟、和夫妇、务勤俭﹑勤教育﹑择嫁娶﹑崇祀事、睦宗族、戒争讼、宜忠顺”等规约严格管理族众。后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清道光四年(1824年)、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3次续修宗谱。

文物价值

编辑
新源俞氏宗祠保存基本完整,在建筑形制、规模、艺术方面都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为古徽州地区宗族制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文物保护

编辑
2013年3月5日,新源俞氏宗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新源俞氏宗祠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新源村。

俞氏宗祠

交通指引

婺源县人民政府距离新源俞氏宗祠24千米,驾车约30分钟可到达。

下一篇 南岩石窟

上一篇 凤山查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