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荡口华氏老义庄 编辑
荡口华氏老义庄,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荡口古镇仓河北街50号,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是清朝时期的建筑。
华氏老义庄,由里人华进思、华公弼父子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其后华氏子孙陆续修建,现存房屋四进,是明清时期规模较大、存续时间较长的义庄之一,有“江南第一义庄”之称。华氏老义庄系江南地区典型的清初明式建筑,保存完整。第三进,楠木正厅以及门前隔河照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华氏老义庄对研究江南地区义庄的兴起与发展以及江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2019年10月,荡口华氏老义庄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荡口华氏老义庄
地理位置: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荡口古镇仓河北街 50号
所处时代:清朝
占地面积:约 2500 m²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271-3-07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7年,由锡山区、鹅湖镇人民政府按原貌全面修缮华氏老义庄。
2009年,陈列展示华氏老义庄文化,向公众开放。
华氏老义庄,现存房屋四进,自南向北依次为码头、八字照壁、门厅、轿厅、正厅、后厅。华氏老义庄的门厅“华氏义庄”四个字,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无锡华氏二十八世孙华建敏先生所写。华氏老义庄,整体呈现出建筑垂直于河道与街巷的长条状平面格局。建筑分两路,西路为仓房,东路为议事空间。
诒谷堂
诒谷堂
平面布局特征
华氏老义庄
建筑结构特色
梁架
建筑装饰装修艺术
砖雕门楼
华氏老义庄的外部特征表现为低调和内敛,内部则以功能与审美为基础。重要空间以美观和醒目进行装饰,如大门、影壁、议事厅、砖雕门楼、木雕等重要空间及部位。一般空间,如仓厫、当铺、书屋、厢房、储藏室等空间进行弱化。华氏老义庄内部有3座砖雕门楼,一是轿厅北侧,为八字墙门(凸),两侧为砖砌墙面装饰,材料的统一与过渡使得整体更加协调、稳重;二是诒谷堂北侧,为八字墙门(凸),两侧为粉墙装饰,整体装饰感减弱;三是花园北侧,为平墙门,刻有两幅花鸟走兽图,因位于仓厫所在位置,装饰简单。漏窗花纹主要为万字纹、曲形纹、梅花纹、鱼鳞纹、如意纹等图案,主要由砖雕及瓦片两种材质构成,构图对称严谨,呈现清丽雅秀的特点。
木雕
无锡华氏,尊东晋孝子华宝为“孝祖”。北宋时期,华氏后裔徙居汴京,后由华原泉率领族人回归无锡,此后家道昌盛,声望日高,华原泉也由此被尊为无锡华氏始祖。明初,华原泉十世孙华贞固遵照父亲华幼武之命,迁居地处偏僻的无锡东南荡口镇,从此将家族推向了更加繁荣的阶段。华贞固被尊为荡口华氏的“始迁祖”。
华氏在无锡这块土地上绵延一千七百余年,在明清时期共出37名进士,仅荡口华氏就有22名,被誉为明清时期无锡第一望族。荡口华氏以勤勉“力田”为本业,对内以“孝悌”维系亲情伦理,以诗礼涵养内质;对外则秉持忠厚仁德的处世之道,历经几十代而兴盛不颓。明嘉靖间收藏大家、“真赏斋”主人华夏,较早开始铜活字印刷的华燧,与徐寿合作造出中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黄鹄号”的数学家华蘅芳,华蘅芳弟弟、同为数学家的华世芳,当代漫画家华君武等都出自荡口华氏。
秉承始迁祖华贞固所订立的“忠厚传家,力行德义”之家训,荡口华氏家族代代相继,施行善举,借助创设和兴办义仓、义田、义庄、义学、义栈等多种形式,赡济族人,普惠邻里。荡口华氏创办的华氏义庄是明清时期规模较大、存续时间较长的义庄之一,有“江南第一义庄”之称。荡口华氏还热心办学,清末华鸿模创办了果育学堂,其孙华绎之将果育学堂改名为鸿模高等学校,国学大师钱穆、力学之父钱伟长、两院院士钱临照、音乐家王莘等都曾在这里就学。荡口华氏在壮大家族实力的同时造福桑梓,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树立了良好的家族形象。
地理位置
荡口华氏老义庄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荡口古镇仓河北街50号。
华氏义庄
交通信息
自驾:自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荡口华氏老义庄,路程约24.1千米,用时约36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