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阴蚕种场 编辑
江阴蚕种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长泾镇河北东街,民国十七年(1928年)由宋楚英、宋楚材兄弟俩创办,前身是大福蚕种场,占地面积约4898平方米。
江阴蚕种场是根据蚕种培育需要而专门精心设计、建造的一组建筑。除第一排平房为生活办公用房外,其主要建筑为二幢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每间均有结构独特的木质排风筒由二层直通屋顶,以随时保持通风功能。地下室构筑水井,有确保蚕种场用水、冷却和调节室内温度之功能。整个建筑除了有主蚕间外还有辅助房、催青楼和化验间。各建筑由长廊、天桥、小花园、天井连为一体。前幢东南化验室后建有地下冷库1座,利用地温供育种室调节温度用。蚕种场除建筑保存完整外,育蚕用具、温度调节、通风保暖设施、器具升降装置等内部设施也全部齐全,这些原始的设施和用具虽然简单却实用,体现了建造者设计的巧妙,担负着江浙地区蚕种的供应。江阴蚕种场是一处构造设计独特的民国建筑,自建场以来一直延用,为研究中国蚕种培育技术和蚕桑业的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2019年10月,江阴蚕种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江阴蚕种场
地理位置: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长泾镇河北东街
所处时代:1928年
占地面积:约 4898 m²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8-0753-6-003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扩建了原种生产部。那时的大福蚕种场,已是江浙一带蚕种制种业的“龙头”企业。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宋楚材又投资在大福蚕种场的河北东街增办了“大福二场”,建造了两栋标准化蚕室,都是地下一层,地面两层半的建筑格局,其他辅助设施用房两栋,共124间,建筑总面积达5346平方米。
抗日战争时期,场内被毁房屋一百余间;二场曾一度被日伪军所占据。蚕业生产处于萧条期,大福蚕种场几濒倒闭。
解放后,大福蚕种场走上了恢复生产的道路。在修复被毁房屋的同时,又先后建起了蚕室、簇室、地下储桑室、机冰冷库和一百余间辅助房屋,并增添了加温设备,具备了催青孵化的育种能力。
1956年,公私合营开始,云亭双利蚕种场并入大福,更名为“公私合营大福蚕种繁殖场”,后又更名为“国营江阴市蚕种场”,这时蚕种场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蚕种场占地约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50平方米。
江阴蚕种场
屋顶上装有金属通风管的育种楼
江阴蚕种场每间场房均有结构独特的梯形木质排风筒由二层直通屋顶、以随时保持通风功能,增加屋顶天窗的空气流量。育种楼屋顶还安装了若干个金属质地、口部呈喇叭口形状的通风管(也叫风帽),通风管是可活动的,随着风向的变换而改变口部的方向,减少外部气体对室内的影响,还保证了室内空气的正常流通。每层楼面还开有透空的方框窗口,使上下通风。育蚕室的屋顶有天窗,中部墙身布满狭长的玻璃窗,窗左右开辟出气、通烟圆孔,大窗的下部还设置扁框的推拉窗,这些的设计都保证了育蚕室内的空气新鲜,无有害气体,提高了蚕卵的存活率。
温度调节系统
育种楼内的增温炉及排烟道
遮阳系统
遮阳棚架
货物运输系统
育种楼内的货物提升口
地理位置
江阴蚕种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长泾镇河北东街。
大福蚕种厂
交通信息
自驾:自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江阴蚕种场,路程约35.6千米,用时约53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