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洑溪徐氏宗祠 编辑
洑溪徐氏宗祠,又称徐太师家庙,原名徐大宗祠,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宜城街道溪隐路200号,占地面积约585.5平方米,始建于明弘治三年(1490年)。
洑溪徐氏宗祠为楠木和阳山石圆柱混筑结构,原有建筑五进,现仅存二、三两进,通面宽17.65米,进深33.17米;第二进面宽3间17.65米,进深8架11.05米,硬山顶,阳山石圆柱,其梁与枋上均有彩绘,但已模糊不清;第三进为正厅,因梁柱为楠木,又称楠木花厅,面阔三间17.65米,进深8架14.8米;洑溪徐氏宗祠是明代首辅徐溥的家族祠堂,也是江南地区家族文化的历史见证。
2019年10月7日,洑溪徐氏宗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洑溪徐氏宗祠
外文名:The Ancestral Hall of the Xu Clan in Wuxi
地理位置: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宜城街道溪隐路200号
所处时代:明朝
占地面积:约 585.5 m²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暂不开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8-0267-3-070
明弘治四年十月十二日(1491年11月13日),洑溪徐氏宗祠竣工。
2008年,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徐大宗祠更名为洑溪徐氏宗祠。
2012年,宜兴市人民政府斥资对洑溪徐氏宗祠进行维修,复建第一、四、五三进建筑。
2015年,宜兴市人民政府再次对洑溪徐氏宗祠进行维修。
洑溪徐氏宗祠
结构
洑溪徐氏宗祠为楠木和阳山石圆柱混筑结构,占地面积约585.5平方米,坐北朝南,原有建筑五进,现仅存二、三两进,通面宽17.65米,进深33.17米;第二进面宽3间17.65米,进深8架11.05米,硬山顶,阳山石圆柱,其梁与枋上均有彩绘,但已模糊不清;第三进为正厅,因梁柱为楠木,又称楠木花厅,面阔三间17.65米,进深8架14.8米;歇山顶,其梁架结构保持了明代始建时的原貌;厅内梁柱枋椽上均有彩绘,有缠枝花卉、包袱锦、云鹤等图案。
特点
洑溪徐氏祠堂主体建筑正厅的梁架结构保持了明代始建时的原貌;房屋立柱均为阳山石质地,梁架均为楠木材质,用料考究、工艺精美,体现出江南地区的特点;厅内梁柱枋椽上留存有明代彩绘,属于典型苏式彩画,由图案和绘画两部分组成,两者交替运用,构图灵活,精致丰富。
相关人物
主词条:徐溥
徐溥像
徐溥(1428年—1499年),明代官员。字时用,号谦斋。宜兴(今属江苏)人。明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授编修。成化时,历官左庶子、太常卿兼学士、礼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等职。弘治初,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后任礼部尚书。弘治五年(1492年),继刘吉为首辅,屡加少傅、太子太傅,进华盖殿大学士。与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同心辅政,以“镇以安静,务守成法”为施政宗旨,多所匡正。爱护人才,曾说“天生才甚难,不忍以微瑕弁也。”弘治十一年(1498年),以眼疾乞归。次年卒,赠太师,谥文靖。曾预修《大明会典》。有《谦斋文录》4卷传世。
宗祠由来
徐溥为祖父徐鉴在洑溪建东崖祠,祀徐鉴以上七世祖。并遵父徐琳遗志仿效宋代范仲淹义田故事遗法,为族人拨置义田800亩。以赡其族人婚丧费用。并设义塾,亦惠及他族,世称徐氏义庄。徐溥的子孙在溪上建有祠堂和花阁老厅,这是徐琳子孙的总祠堂,称洑溪徐祠。
洑溪徐氏祠堂是一座建于明代的家族祠堂,年代久远而且兴盛于明、清两代,体现了人文胜地宜兴的历史文脉,与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相互补充,是江南地区家族文化的历史见证。
洑溪徐氏祠堂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洑溪徐氏宗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洑溪徐氏宗祠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宜城街道溪隐路200号。
徐氏宗祠
开放时间
暂不开放
交通线路
宜兴市内乘坐1路、5路、23路、103路、109路、115路公交,即可到达洑溪徐氏宗祠。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