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故居 编辑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炳故居阿炳故居

阿炳故居,为原雷尊殿道馆,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图书馆路30号,阿炳出生于此、逝世于此,是清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址。

阿炳故居,雷尊殿道馆,原有房屋二十余间,包括雷尊殿、火神殿、一和山房三组建筑。现存雷尊殿三间和辅房六间,共有九间。晚年,阿炳屈居在道馆最东面的一间小平房内(图书馆路30号的一间)。这间平房为硬山顶,约20平方米,是阿炳和妻子董彩娣的居室也是他们相继去世的地方,内有小阁楼现仍保持着原状。雷尊殿旧址及其他附房大都保持着原状。另八间辟为阿炳生涯和音乐成就的展览。展陈中,故居空间被重新划分为生平厅、民乐厅、起居室、音乐赏析厅和文创厅五个部分。故居之西侧广场被命名为二泉音乐广场,居中有雕塑家钱绍武雕塑的阿炳铜像,一侧有《二泉映月》乐谱的浮雕。阿炳故居见证了阿炳的一生,成为研究、纪念阿炳艺术成就的重要载体,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2006年5月25日,阿炳故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阿炳故居

地理位置: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图书馆路30号

所处时代:清朝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929-5-056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20世纪50年代,道路拓宽中,原雷尊殿道馆大部分建筑被拆除。

1998年,因扩建崇安区群众艺术馆时,火神殿被拆除。

2005年下半年,启动阿炳故居修缮,按照“修旧如旧”“原汁原味”原则,恢复20世纪阿炳故居旧貌。

阿炳故居阿炳故居

2023年11月,正值阿炳诞辰130周年。修葺一新阿炳故居重新对外开放。故居空间被重新划分为民乐厅、起居室、音乐赏析厅和文创厅等多个部分。

主要建筑

编辑

阿炳故居

阿炳故居,即为原雷尊殿道馆,他出生于此、逝世于此。雷尊殿道馆原有房屋二十余间,包括雷尊殿、火神殿、一和山房三组建筑。现存雷尊殿三间和辅房六间,共有九间。晚年,阿炳屈居在道馆最东面的一间小平房内(图书馆路30号的一间)。这间平房为硬山顶,约20平方米,是阿炳和妻子董彩娣的居室也是他们相继去世的地方,内有小阁楼现仍保持着原状。雷尊殿旧址及其他附房大都保持着原状。另八间辟为阿炳生涯和音乐成就的展览。展陈中,故居空间被重新划分为生平厅、民乐厅、起居室、音乐赏析厅和文创厅五个部分。故居之西侧广场被命名为二泉音乐广场,居中有雕塑家钱绍武雕塑的阿炳铜像,一侧有《二泉映月》乐谱的浮雕。

文物遗存

编辑

二胡与琵琶二胡与琵琶

阿炳故居留存阿炳曾经使用过的二胡与琵琶。

历史文化

编辑
相关人物

阿炳阿炳

阿炳(1893~1950年),无锡人,从小随父亲华清和在无锡道馆洞虚宫中的雷尊殿当道士,法名华彦钧。因中年双目失明,人称瞎子阿炳,是中国近代民间音乐家,他一生正直、爱国,不畏权势,酷爱民族器乐,精通江南丝竹,在演奏技巧和乐曲创作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所作乐曲较多,因抢救较晚,仅录下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独奏曲《龙船》《昭君出塞》《大浪淘沙》等六首。其中《二泉映月》最为有影响,已成为世界名曲。

文物价值

编辑
阿炳故居见证了阿炳的一生,成为研究、纪念阿炳艺术成就的重要载体,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阿炳故居遗址碑阿炳故居遗址碑

2006年5月25日,阿炳故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阿炳故居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图书馆路30号。

阿炳故居-西南门

交通信息

自驾:自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阿炳故居,路程约2.3千米,用时约9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