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超祖居 编辑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邓颖超祖居邓颖超祖居

邓颖超祖居,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司马光中路白云巷内,是清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存。

邓颖超祖居是原全国政协主席、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邓颖超同志父亲及祖父居住的地方。祖居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分东、西、中三个院落,坐北朝南,前后两进,现存清代建筑房屋30多间,建筑结构严谨,格扇门窗古朴典雅,是一座典型的具有南方特点的清代建筑。东院前后两进(分门楼、正堂、厢房),中院为一完整楼阁式绣楼,西院为生活区(有书房、住室、园林)。祖居内陈列有周恩来、邓颖超同志生前文物及生平事迹展室、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文艺界名流题词碑廊、具有徽派建筑艺术风格的晚清大家豪宅寝室陈列展、练武厅等景点。保护利用好邓颖超祖居,对于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对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006年5月,邓颖超祖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邓颖超祖居

地理位置: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司马光中路白云巷内

所处时代:清朝

占地面积:约 3000 m²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982-5-109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2001年,信阳市文旅局投资30多万元,对邓颖超祖居进行了整修,基本恢复原貌,又多方筹资200多万元,多次派人赴北京、天津、吉林等地征集相关文物、用品400多件。

2004年,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亲笔题写了“邓颖超祖居”题名。

2005年中秋之日,邓颖超秘书赵炜及夫人、邓大姐的干女儿李媚夫妇出资塑了一尊雪白大理石的邓颖超大姐半身塑像赠送祖居。

2006年,信阳市文旅局再次筹资200万元,全面启动了祖居的维修工程,在祖居西院恢复古绣楼。

建筑格局

编辑

邓颖超祖居

邓颖超祖居是原全国政协主席、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邓颖超同志父亲及祖父居住的地方。祖居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分东、西、中三个院落,坐北朝南,前后两进,现存清代建筑房屋30多间,建筑结构严谨,格扇门窗古朴典雅,是一座典型的具有南方特点的清代建筑。东院前后两进(分门楼、正堂、厢房),中院为一完整楼阁式绣楼,西院为生活区(有书房、住室、园林)。祖居内陈列有周恩来、邓颖超同志生前文物及生平事迹展室、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文艺界名流题词碑廊、具有徽派建筑艺术风格的晚清大家豪宅寝室陈列展、练武厅等景点。

主要景点

编辑
邓颖超祖居纪念馆

2021年7月2日,邓颖超祖居纪念馆重新对外开放。陈展提升后的纪念馆,新增"觉悟沙龙""棠满西厅"和"海棠树下的思考"等主题板块,全方位地展示了邓颖超同志一生追求真理,勇于探索,不懈奋斗,经受住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文物遗存

编辑

邓颖超祖居碑廊

邓颖超祖居碑廊保存有李瑞环等30多位国家领导人题词。

历史文化

编辑
祖居主人

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邓颖超系河南省光山县城关镇人。清咸丰年间,邓颖超祖父辈带着四个儿子居住于此。邓颖超的父亲邓廷忠排行老四,清咸丰末年人,自幼习武,臂力超群,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武进士,并点名武翰林,授任御前侍卫,后调任广西南宁镇台之职。在此期间,他认识了湖南长沙籍医生杨振德女士,两人由友情发展为恋情,并很快结为伉俪。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杨振德生一女儿,取名玉爱,学名文淑,“五四运动”后改名邓颖超。后来邓廷忠病逝他乡,灵枢运回光山,葬于城南5华里邓氏祖坟――望水楼子。

文化活动

2004年2月4日,邓颖超同志诞生100周年纪念活动在祖居内举行,同时举办了《邓颖超与光山》一书的首发式活动。

价值意义

编辑
保护利用好邓颖超祖居,对于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对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保护措施

编辑

邓颖超祖居遗址碑邓颖超祖居遗址碑

2006年5月,邓颖超祖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邓颖超祖居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司马光中路白云巷内。

邓颖超祖居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邓颖超祖居,路程约1.6千米,用时约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