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北村遗址 编辑

河南省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北村遗址桥北村遗址

桥北村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库区乡桥北村。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1956年冬,发现,1959年夏,复查,总面积232050平方米。

桥北村遗址地势高出周围地面,龙驹河从遗址西部东面穿过,将遗址分为南北两处,北面是不规划梯形,南面是长条形,在地表上采集到一些陶器、石器和骨器。桥北村遗址文化内涵是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阶段的遗存,属于中原地区龙山文化的早期。它的文化内涵既有仰韶文化因素,又有庙底沟二期文化因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研究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别是仰韶文化的发展序列,具有重要的价值。

2013年3月5日,桥北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桥北村遗址

地理位置: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库区乡桥北村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272-1-272

面积:232050 m²

历史沿革

编辑
1956年10月,嵩县文化馆考古工作者发现桥北村遗址。

1959年5月,河南省文化厅下达对“桥北村遗址”保护的意见文件。同年8月,河南省文化厅文物工作队对遗址进行考古考查。同年中国科学院洛阳发掘队对遗址又进行了专题调查,“桥北村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考证论据刊登在1961年第一期《考古》杂志上。

遗址特点

编辑

桥北村遗址

桥北村遗址地处陆浑水库西北岸,桥北村西南部龙驹河两岸。西接鳌鱼坡和梳妆楼,西北为龙头岭,北连斩龙岗,东望车路岭,南人陆浑水库,总面积232050平方米。遗址地势高出周围地面,龙驹河从遗址西部东面穿过,将遗址分为南北两处,现保存基本完好。

桥北村遗址北面,是不规划梯形,东面312米,南北420米,面积131040平方米。遗址东北部贯穿一条小路,东部可见6米深的断崖,从断崖剖面看,5.7米以上为耕土层,6~4.8米为黄土,4.8~5.7米为深灰土(即文化层),其文化层4.5米。

桥北村遗址南面是长条形,东西长555米,南北宽182米,面积101010平方米,地表文化层遗存不明显,从此断崖断面看,文化层1.1~2.1米。因该遗址位于北荆故城地中心地带故而在遗址东南角遗存有夯土墙,残余长4.4米,宽10米,高1.2米遗址一处,叠压在遗址的上层。

桥北村遗址东北端的断崖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有3.3米,厚的灰坑和文化堆积层,在遗址的地表上发现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火膛起烧土块,东南部发现基葬区一处。

文物遗存

编辑

桥北村遗址遗存

桥北村遗址未经发掘,在地表上采集到一些陶器、石器和骨器。陶器中有盆、罐、碗、杯、钵、小尖底瓶、镂空器和澄滤器等。其陶质可分彩陶、红陶、灰陶和黑陶等。在制法上,有手制和慢轮修整。石器有斧、铲、凿、锛、刀、纺轮等。长短、厚薄、宽窄各不相等,多为灰色板岩。在制作上,有打制、磨制、琢制、打磨合制等。

文物价值

编辑
桥北村遗址文化内涵是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阶段的遗存,属于中原地区龙山文化的早期。它的文化内涵既有仰韶文化因素,又有庙底沟二期文化因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研究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别是仰韶文化的发展序列,具有重要的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1963年6月,桥北村遗址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桥北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北村遗址有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重点保护范围:东至陆浑水库,西至桥北村前壕沟断崖,南至龙驹河向南50米处,北至古路沟心。一般保护范围:东至陆浑水库,西至桥北村边,南至鳌鱼坡根,北至前坡头。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桥北村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库区乡桥北村。

桥北村

交通信息

乘坐公共交通嵩县9路至桥北村站下车可达。

下一篇 刘国故城

上一篇 土门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