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先贤遗址 编辑
东先贤遗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 南石门乡东先贤村及其附近区域,占地面积在75万平方米,是商代后期和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于1957年被发现 。
东先贤遗址,属于商代文化遗址群的一部分,南临七里河,东临滨江路,地势略高于四周,南北长约970米,东西宽约780米,地貌属山前平原地区,地势较平,海拔90余米,遗址分为东先贤村南文化堆积层区、村北文化堆积层区,除局部为战国时期堆积外,主要为商代堆积,文化层厚50-200厘米,有些地方厚达300厘米,对研究商代文明具有重要价值 。
2006年5月25日,东先贤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东先贤遗址
地理位置: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南石门乡东先贤村及其附近区域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全天
门票价格:免费
占地面积:750000 m²
保护级别: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Ⅰ-9
时代:商
东先贤遗址
1998年、2000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联合,对东先贤遗址进行了2次考古发掘 。
东先贤遗址
东先贤遗址,地处河北省邢台市西南郊,东北距邢台市区约3公里,西距太行山余脉3公里左右,南临七里河,地势略高于四周,南北长约970米,东西宽约780米,地貌属山前平原地区,地势较平,海拔90余米,土层深厚,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等;七里河是当地的一条季节河,发源于西部山区,河床宽窄不均,最宽处约50米;东先贤遗址位于七里河北岸的东先贤村附近,村子坐落于遗址中部,将遗址分为村北、村南两部分,其中东先贤村南文化堆积层区面积约8万平方米,村北文化堆积层区面积10万平方米;东先贤遗址除局部为战国时期堆积外,主要为商代堆积,文化层厚50-200厘米,有些地方厚达300厘米 。
文物遗存
1998年、2000年,东先贤遗址发掘2次布探方17个,发掘面积400余平方米,遗址遗迹以房址、陶窑、灰坑、墓葬为主,出土遗物有以陶器为主,并有少量石器、骨角器、蚌器等,出生产工具数量较少,且多数与制陶有关,如陶拍、垫、骨锥等,据此推断该遗址应为一处制陶作坊,而非居民区;东先贤遗址主要分为早晚两期 。
东先贤遗址第一期,以H6、H3、H1、H10、H18等为代表,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少量泥质灰陶,纹饰以绳纹为主;另有附加堆纹、弦纹等,多为手制,口部轮修,器形有鬲、簋、盆、瓮、罐等;鬲主要是分裆袋足鬲,裆相对较高,簋数量较多,以饰细绳纹及三角划纹为主,多垂腹,腹深;陶器如甲AaI式、乙Aa工式鬲,A、B型簋,Ba工式夹砂盆等,与殷墟四期文化、隆尧双碑遗址同类陶器特征一致,时代当为商周之际。
东先贤遗址第二期,以H11、H4、H7、H2、H12、H19、H20等为代表,陶器仍以夹砂灰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少量夹砂陶胎呈褐色,纹饰仍以绳纹为主,绳纹较粗;器形和第一期差别不大,鬲仍以分裆袋足鬲为主,但较第一期有所减少,联裆鬲数量增加。簋数量减少,和第一期相比腹部略瘦、圈足略高;深腹、浅腹盆的口沿由斜折变;陶器如甲AaⅡ式鬲、乙AaⅡ式鬲、BaⅡ式夹砂盆等,与琉璃河遗址早期、满城要庄、洛阳北窑早期的同类遗物相近,时代为西周早期 。
保护措施
2016年,东先贤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邢台市编制《邢国墓地保护规划》和《东先贤遗址保护规划》,划定保护区范围,规划保护区内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展示路线的设计和管理、宣传工作 。
东先贤遗址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
东先贤遗址开放时间为全天。
交通线路
途经东先贤遗址的公交线路有邢台公交17路。
东先贤村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