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利寺塔 编辑
普利寺塔,又名万佛塔,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城关东北部; 始建于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1981年冬,修复了塔身下部四绣,并加固了塔基,在塔四周用砖砌了花墙。
普利寺塔为砖塔结构楼阁式,平面呈方形,高33米,共8层,坐落在高5.83米,东西长22.44米,南北宽24.64米的高大石砌台基上,塔基为砖砌方形,每边宽7.17米,上三层叠收至一层塔身墙根。 普利寺塔为研究古代建筑造型艺术提供了实物例证。
2001年6月25日,普利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普利寺塔
地理位置: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城关东北部
所处时代:北宋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别名:万佛塔
文物编号:5-0217-3-023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普利寺塔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重修普利寺塔。
明万历四年(1576年),重修普利寺塔。
1966年,受地震影响,普利寺塔受损。
1980年秋,临城县人民政府组织修复塔基东西两璧和西南角。
1981年冬,修复了塔身下部四绣,并加固了塔基,在塔四周用砖砌了花墙。
结构
普利寺塔为砖塔结构楼阁式,平面呈方形,高33米,共8层,坐落在高5.83米,东西长22.44米,南北宽24.64米的高大石砌台基上,塔基为砖砌方形,每边宽7.17米,上三层叠收至一层塔身墙根。一层塔身较高,一二层之间加有平座。 普利寺塔最下层是高10米、南北长28米、东西宽23米的石台塔基。塔身边长为7.12米。顶端是铁制塔刹,下八层均为飞檐斗拱。
塔身
普利寺塔塔身共七层。—层二层之间设平座平座与檐下均选斗拱。一层塔身较高外壁四面砌出千佛龛正面(南面)僻门可进塔心室,室内四壁中部做防木额枋,其上雕佛像,普柏枋上旋防木斗拱,上枋抹角成八角形,逐级叠涩至顶部。二层塔身各面分别浮雕四尊罗汉像,转角处雕四力士。三层以上各层塔身高、宽逐渐变小,使塔的整体轮廓呈直线锥体状。—层至三层各面均面阔三间中施二根倚住,柱头间做阑额,上为普柏枋及斗拱。四至七层每面一间,不施阑额、角柱,只设首柏枋。檐部用青砖叠涩铺墁而成,各层角部均用木角梁,其端悬挂风铎。
铺作
普利寺塔使用斗拱作为外观艺术构件。一层斗共布置为每间补间铺作一朵,五铺作出30度斜拱,柱头五铺作双抄;二层与一层正好相反,柱头五铺作出斜供,补间五铺作双抄,因次间面阔较小,转角与补间泥道共连为一体,故采用了鸳鸯交首拱;三层斗拱布置与二层大体相同,泥道拱位置均做鸳鸯交首拱;其上各层根据面阔的大小适量布置了补间铺作。
塔刹
塔刹在结构上起结顶收盖作用,分为刹座、刹身、刹顶三部分,内用刹杆贯通串联。普利寺塔刹座为青砖砌筑,方须弥座上逐层叠涩成梭形,刹身由仰莲、覆钵、受花、相轮、宝珠组成,为铁制,均为原构件。
普利寺塔
普利寺塔
普利寺塔外壁各面砌千佛龛,每龛内浮雕坐佛一躯,一层塔身共有佛像1016尊。二层塔身坐于斗拱出挑的平座上,各面分别浮雕4尊罗汉像,转角处饰为力士。 塔的基层砖墙上刻有974个小佛像,内壁四周砖刻佛像40个。塔顶端有金属塔刹,每层四角原均有玲珑铁钟一挂。
艺文
《太行山·临城道中作》言志:逐客何人著眼看,太行千里送征鞍。未应愈谷能留柳,可独衡山解识韩?
2017年,普利寺塔西南出土了明景泰四年(1453年)石碑残件,碑文记载:“普利寺徽宗所赐寺名”。普利寺塔南一处民居内有一通石碑,依稀可辨认有“普利寺兴于唐时,寺后有宝塔”等文字。
2001年6月25日,普利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普利寺塔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城关东北部。
普利寺塔
交通线路
自驾前往普利寺塔:从邢台市区出发,路程大约47.8千米,约需1个小时。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