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放水遗址 编辑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放水遗址北放水遗址

北放水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唐县高昌镇北放水村西,面积约11万平方米,遗址保存完好,文化层堆积包含物丰富。

北放水遗址是南水北调工程河北段六个控制性文物保护项目之一。在此区域发现灰坑、灰沟、土坑墓、瓮棺葬、房址等遗迹近三百个,出土遗物可复原者近五十件。遗存分属先商、东周及西汉三个时期,以先商时期为主。

2013年3月5日,北放水遗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北放水遗址

地理位置:河北省保定市唐县高昌镇北放水村西

所处时代:夏、东周、汉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016-1-016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2004年,考古调查中发现北放水遗址,定为先商时期遗址。

北方村遗址北方村遗址

2005年4月15日起,河北省文物管理部门组织省、市、县文物专家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唐县北放水遗址实施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遗址特点

编辑
综述

北放水遗址出土蛋形瓮北放水遗址出土蛋形瓮

北放水遗址发掘依地形特点划分为6个区域,实际发掘面积5650平方米。共计发现各类灰坑558个,半地穴式房址7座,灰沟24条,竖穴土坑墓4座,瓮棺10座。出土陶片、石器残件8万余件,其中可复原陶器100余件。

地层堆积

北放水遗址各区地层堆积不相同,分布不连续。各区地层堆积依地势起伏由西向东略倾斜,因农耕的原因,各区第1~2层皆有扰坑、扰沟存在,部分区域地层堆积被东西向冲沟阻断。

遗迹

西汉时期遗迹发现一处素面青砖砌就的长方形简易建筑址,内填充不规则形条石块及板瓦、筒瓦、敞口卷沿鼓腹罐等残件。

东周时期遗迹有灰坑、灰沟和土坑墓、瓮棺,灰坑为平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斜壁圜底状;灰沟多为自然冲沟,平面形状不规则,宽窄不一,斜壁,圜底;土坑墓为竖穴长条形,无葬具、无随葬品,人骨为仰身直肢,保存极差;瓮棺为夹蚌红陶釜对接,未发现人骨。

北方村遗址北方村遗址

夏时期遗迹以形态各异的灰坑为主。依平面形状可分为圆形、近圆形、椭圆形、长方形和不规则形,结构为斜壁、直壁、袋状,平底、圜底、不规则形底等,多为人工挖掘以倾倒废弃物或利用自然坑穴堆积遗弃物。

灰坑

H13:平面呈椭圆形,直壁,经人工修整,平直规整,圜底。填土为灰黑土,疏松,掺杂大量红烧土块。坑底也堆积大量红烧土块,皆为草拌泥块,大小不一,大者长约0.2、小者仅长约0.05米,部分土块烧结程度高,呈青灰色,泥块上可见规整的转角,表面草秸痕明显,红烧土块散置,无规律。

H24:平面呈不规则形,斜坡状壁,表面凹凸不平,底较平,略有起伏。填土为黑灰土,较致密、略硬,愈往下土色愈浅,夹杂大量红烧土块。

H22:平面略呈长条形,斜壁,表面平整,平底。填土为灰黑土,较致密、略硬,掺杂较多炭粒、烧土块。

H81:平面呈一头宽一头窄圆角长条形,西北—东南走向,斜壁,表面不规整,圜底,凹凸不平。填土为黑灰土,较硬,含较多炭粒、草木灰。

H18:平面呈圆形,坑壁向下略外张呈袋形,局部有锛、凿类工具修整的印痕,底平坦为生土硬面。填土为灰褐土,疏松,含少量烧土颗粒及炭粒。

H39:平面略呈椭圆形,直壁,不规整,北部略倾斜,底不平,有起伏。填土为黑褐土,较疏松,含少量红烧土块。

北放水遗址房址皆为简陋的近圆形半地穴式,直壁或斜坡状壁,活动面为略经踩实的生土硬面,较平或中部略凹,局部有不规则烧土硬面,环壁一周发现有大小不一的柱洞底残迹,门道开向南或东,其中一座房址在近门道处发现有近圆形土坑灶。

文物遗存

编辑
综述

北放水遗址出土陶鬲北放水遗址出土陶鬲

北放水遗址出土陶器器类有鬲、甗、盆、罐、豆、瓮、釜等,石器有穿孔刀、镰、斧、铲等,骨器有锥、簪,瓷器有瓶、碗,铜器有小铜刀、镞、饰件等,时代包括夏、东周、西汉、金元等时期,以发现的夏时期遗存最为重要。

灰坑出土文物

H13:出土有夹云母灰陶、夹云母黑皮红陶、夹云母红陶、夹砂灰陶及泥质灰陶等器物残片,可辨器形有鬲残片、甗腰、瓮口沿、瓮圈足残片等。

H24:出土有夹砂红陶、灰陶,夹砂黑皮红陶,夹云母黑皮红陶,泥质红陶、灰陶及磨光黑陶、灰陶等器物残片,器形有鬲、盆、豆、罐及穿孔石刀、石斧、圆形陶片等。

H22:出土有夹砂灰陶、红陶,泥质灰陶、泥质磨光黑陶片等,器形有鬲、甗腰、器底、器耳等。

H81:出土有夹云母黑皮红陶、灰陶,夹砂黑皮红陶、灰陶,泥质灰陶、磨光黑陶等,器形有甗腰、瓮口沿、瓮圈足、盆口沿、豆残片及石镰、石斧、陶纺轮、圆形陶片等。

H18:出土有夹云母红陶、黑皮红陶、灰陶,夹砂黑皮红陶、红陶、灰陶等,器形有盆口沿、瓮圈足、鬲残片等。

H39:出土有夹砂灰陶、夹云母灰陶、夹云母黑皮红陶、泥质灰陶、磨光黑陶等残片,器形有豆、盆、鬲、瓮圈足、甗腰等。

西汉时期文物

北放水遗址出土陶豆北放水遗址出土陶豆

西汉时期遗物有绳纹板瓦、筒瓦及卷沿灰陶盆等;

东周时期文物

东周时期遗物有夹蚌灰陶折沿方唇乳突状足根粗绳纹鬲、泥质灰陶细柄碗形豆及夹蚌红陶敞口沿上翘长腹圜底釜及三棱状小铜镞、弧刃拱背环首小铜刀;夏时期遗物以陶、石器为主,另有小型玉器、骨器等。陶器陶质有夹云母黑皮红陶、灰陶,夹砂黑皮红陶,夹砂灰陶、红陶,夹蚌红陶,泥质红陶、灰陶及泥质磨光黑陶等。器类有卷沿高领袋足鬲、饰附加堆纹甗腰、鼓腹罐、弧腹罐、弧腹盆、折腹盆、敛口蛋形圈足瓮、敛口折肩平底瓮、深腹豆及纺轮等,以侈口卷沿高领鬲、长颈袋足鬲和敛口内勾蛋形圈足瓮最富特征,纹饰有细绳纹、中绳纹、弦断绳纹,锁链状附加堆纹,细线刻划纹、楔形戳印纹、压印圆涡纹等,小件陶器有蘑菇状器钮、陀螺状纺轮、圆形陶片、弹丸等。石器种类有长条形穿孔石刀、弯月形石镰、亚腰形石铲、梯形石斧等。玉器为片状穿孔小饰件,骨器为圆锥状残骨簪。

研究价值

编辑
北放水遗址夏时期文化遗存的发现是近年来保定地区夏商周考古的重要收获;对廓清该地区夏时期考古学文化面貌意义重大;对于研究商人古部族的分布及文化属性,夏时期北方与中原青铜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商族和商文化的渊等有重要价值。

北放水遗址延续时间较长,发现的东周、汉代及金元等时期遗存,为本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历史研究等提供了丰富资料。

所获荣誉

编辑
2021年12月,北放水遗址入选“河北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名单。

保护措施

编辑
2013年3月5日,北放水遗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北放水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唐县高昌镇北放水村西。

北放水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北省保定市唐县高昌镇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北放水遗址,路程约4.2千米,用时约12分钟。

下一篇 要庄遗址

上一篇 晏阳初旧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