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旧居 编辑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晏阳初旧居晏阳初旧居

晏阳初旧居,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城内东大街,占地面积约573平方米,晏阳初先生在定县做平民教育实验时的住所。

晏阳初旧居布局为四合院式民宅,建筑形式为布瓦硬山式,屋顶起脊铺瓦,承重部位为四梁八柱构造,系典型北方风格的民居。原由东、西、南院及西跨院四部分组成由于战乱等原因,东院建筑已不复存在。现存西院生活区的北房5间,东西厢房各3间,南房5间。晏阳初在定州进行农业教育、农民研究、农村调查等工作达10年之久,一部分文史资料保存在旧居。晏阳初主持的定县实验是独具特色、影响深远的乡建案例。晏阳初旧居为研究晏阳初平民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场所,为实地探寻晏阳初在定县实验中的工作足迹和生活点滴,深刻感悟和学习平民教育精神提供了重要载体。

2006年5月,晏阳初旧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晏阳初旧居

地理位置: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城内东大街

所处时代:1926~1936年

占地面积:约 573 m²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900-5-02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民国十五年(1926年),晏阳初在定县设立“平教会总部办事处”,选择定县为平民教育实验区,全家迁住于此,进行农业教育、农民研究和农村调查等工作达10年之久。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因日军入侵实验中断,晏阳初一家离开定县。

1984年6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亲笔题写匾额“晏阳初旧居”。

1997年,定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投资12万元对晏阳初旧居临街北房进行了修复。

2009年至2011年,定州市文物保护部门对晏阳初旧居实施维修并加装防雷设施。

2013年,晏阳初旧居申请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实施消防工程。

2018年,晏阳初旧居再次进行维修,主要包括旧居北房维修、正房西山墙维修、西厢房西山墙维修、西立面围墙维修及铺设建筑散水。

建筑格局

编辑

晏阳初旧居

晏阳初旧居布局为四合院式民宅,建筑形式为布瓦硬山式,屋顶起脊铺瓦,承重部位为四梁八柱构造,系典型北方风格的民居。原由东、西、南院及西跨院四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2700平方米。西院青堂瓦舍,是晏阳初先生的生活区,共有16间瓦房,其中北房、南房各为五间,东西厢房各为三间。东院是晏阳初先生锻炼身体、休闲活动的场所。南院西南隅建有卫生间及马厩。西跨院有西房三间,南房两间,是厨房和茶炉所在地。西院南房与西厢房的夹道,安有平门,是分别去往东院和西跨院的通道。由于战乱等原因,东院建筑已不复存在。现存西院生活区的北房5间,东西厢房各3间,南房5间。占地面积约573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10平方米。

文物遗存

编辑
晏阳初在定州进行农业教育、农民研究、农村调查等工作达10年之久,一部分文史资料保存在旧居。

历史文化

编辑
相关人物

晏阳初晏阳初

晏阳初(1893~1990年),四川巴中县人,当代知名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的倡导者。他曾在河北定县(今定州市)扎根十年,深入探索通过“四大教育”(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医治“愚、穷、弱、私”社会痼疾,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全国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的一个标杆。晏阳初被尊称为“平民教育之父”。

重访旧居

1985年9月,95岁高龄的晏阳初先生应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的邀请,从美国回到阔别多年、梦绕魂系的祖国,回到定州,重访了自己的旧居,对旧居的整理保护工作深表感谢。

价值意义

编辑
晏阳初主持的定县实验是独具特色、影响深远的乡建案例。晏阳初旧居为研究晏阳初平民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场所,为实地探寻晏阳初在定县实验中的工作足迹和生活点滴,深刻感悟和学习平民教育精神提供了重要载体。

保护措施

编辑

晏阳初旧居晏阳初旧居

2006年5月,晏阳初旧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晏阳初旧居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城内东大街。

晏阳初旧居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晏阳初旧居,路程约1.5千米,用时约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