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区 编辑

四川省德阳市辖区

罗江区罗江区

罗江区,隶属于四川省德阳市,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边缘,东接中江县,南连德阳市旌阳区,西靠绵阳市安州区,北邻绵阳市涪城区,总面积447.88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罗江区辖7个镇。截至2022年末,罗江区常住人口20.9万人。罗江,作为江河名始于晋,作为县名则始于唐。罗江区自古为出川入蜀的交通要道、物资集散地和兵家必争之地,史称为“三国险阻之区,实两川咽喉之地”。罗江区具有2600多年的悠久文明史和1700多年的建城史,汉设潺亭、晋设万安、唐定名罗江,自清代开始,历史上三撤三复。1995年10月,罗江镇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999年10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罗江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清代四川三才子之一的李调元系罗江人,以其诗、剧、史成就享誉蜀中。2023年,罗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1.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7.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6.6亿元。三次产业占比为15.1:53.7:31.2。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罗江区

外文名:Luojiang District

别名:万安、孱亭

行政区划代码:510604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四川省德阳市

地理位置:成都平原东北部边缘

面积:447.88 km²

下辖地区:7个镇

政府驻地:万安镇景乐北路88号

电话区号:0838

邮政编码:618500

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20.9 万(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白马关、调元故里、三国古驿道、万佛寺、香山鹭岛风景区

火车站:罗江站(货运站)、罗江东站(西成高速铁路)

车牌代码:川F

地区生产总值:181.5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编辑
上古

罗江历史悠久,自古为出入蜀都之要冲,古蜀国开明王朝于此置孱邑屯丁以镇。

战国

周慎王五年(前316年年),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灭蜀后,置蜀郡,设县十九,改孱邑为孱亭,隶属梓潼县(今绵阳市境年)。

西汉、东汉

为涪县(今绵阳市年)之孱亭。

西晋

永宁元年(301年),巴氐人李特引关陇六郡流民以赤祖(略坪年)、孱亭(万安年)为根据地,置北、东二营,占绵竹夺广汉,进取成都,自称益州牧。

太安二年(303年),李特死,李特之子李雄退保北东老营,次年攻入成都称王,改元建兴(304年),移梓潼水尾万安县于立国之基的孱亭,为罗江置县之始。

东晋

置万安县,治今罗江,属梁州梓潼郡。

南朝宋

属益州梓潼郡。

南朝梁

改南齐万安县为孱亭县,治今罗江,属潼州巴西梓潼郡(双头郡年)。

西魏

复改孱亭县为万安县,又置万安郡,郡治今罗江,属潼州,隋属金山郡。

开皇二年(583年),罢万安郡,仍置万安县。

初,仍置万安县。

天宝元年(742年),改万安县为罗江县,县城治地东移纹江岸,隶属剑南道绵州巴西郡。

此后1000多年,罗江区管辖范围都在金山、罗江、黄鹿一带。

洪武六年(1373年),省罗江县入绵州。

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

罗江区

明末清初,四川80年战乱不休,罗江“生民凋敝,邑几为墟”。

顺治十六年(1659年),罗江县并入德阳县,隶属绵州直隶州。

雍正七年(1729年),复置罗江县。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涪江大水绵州城毁,四川总督阿尔泰奏裁罗江,徙州治于罗江县治。

嘉庆六年(1801年),又复置罗江县,还州治于绵州旧治(今绵阳市)。

中华民国

民国三年(1914年),罗江县属西川道,管辖范围沿袭清代,无甚变动。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四川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置川西行署区绵阳专区,隶属之。

1959年,撤销罗江县,其绝大部分乡镇并入德阳县,其余并入绵阳县、安县,通属绵阳专区。

1983年,设立地级德阳市,隶属之。

1984年,撤销德阳县,设立德阳市市中区。

1996年8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德阳市市中区,建立罗江县和德阳市旌阳区。

2017年8月2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四川省调整德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撤销罗江县,设立德阳市罗江区。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罗江县辖15个乡镇:罗江镇、万安乡、蟠龙乡、御营乡、文星乡、鄢家乡、新盛乡、回龙乡、金山乡、大井乡、慧觉乡、河清乡、宝林乡、略坪乡、白马关乡,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

1952年,从万安镇分置万安乡;从蟠龙乡分置通江乡;从金山乡分置马驰乡和狮子乡。

1959年,河清乡、宝林乡划给安县管辖。

1996年,罗江县辖10个镇(罗江镇、略坪镇、金山镇、鄢家镇、蟠龙镇、德安镇、新盛镇、慧觉镇、御营镇、文星镇),4个乡(大井乡、广福乡、回龙乡、白马关乡),县政府驻罗江镇。

罗江地图罗江地图

1997年,由罗江镇析置为罗江镇与万安乡。

2000年,罗江县辖14个乡镇:罗江镇、鄢家镇、金山镇、略坪镇、御营镇、慧觉镇、文星镇、新盛镇、蟠龙镇、德安镇、回龙镇、大井镇、广富镇、白马关镇、万安乡。

2006年,将万安乡并入罗江镇,罗江镇更名为万安镇。将大井镇并入金山镇。将广富镇并入略坪镇。将回龙镇并入鄢家镇。将德安镇并入新盛镇。文星镇更名为调元镇。调整后,罗江县辖10个镇:万安镇、鄢家镇、金山镇、略坪镇、御营镇、慧觉镇、调元镇、新盛镇、蟠龙镇、白马关镇。

2019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万安镇和御营镇合并,称名万安镇;金山镇和慧觉镇合并,称名金山镇;白马关镇和蟠龙镇合并,称名白马关镇。调整改革后,全区辖万安、金山、鄢家、新盛、略坪、调元、白马关7个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罗江区辖7个镇 。罗江区人民政府驻万安镇景乐北路88号。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510604100000

万安镇

510604101000

鄢家镇

510604102000

金山镇

510604103000

略坪镇

510604106000

调元镇

510604107000

新盛镇

510604113000

白马关镇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罗江区地处成都平原东北边沿丘区,为成都平原东北部生态屏障。介于中国重装基地德阳市区与国家科技城绵阳之间,境域东靠绵阳市涪城区新皂镇、家镇、杨家镇和中江县黄鹿镇,南邻中江县黄鹿镇和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西界绵竹市什地、富新镇和旌阳区柏隆镇,北接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塔水镇和涪城区永兴镇。辖区东西长35千米,南北宽25千米,介于北纬31°12′08″—31°26′37″,东经104°19′15″—104°42′33″之间,总面积447.88平方千米。

罗江区人民政府

地质构造

罗江区地处四川台陷西部成都断陷平原东北部边沿,为龙泉山脉构造带山前坳陷沉积位,除部分覆盖于第四纪地层外,多为侏罗系—白垩系内陆河湖相砂泥岩红层布区。因晋宁运动由地槽演变为扬子地台,震旦纪三叠纪为扬子地台型沉积建造,印支运动因褶皱上升成陆,燕山期为侏罗纪白垩纪陆相沉积,最后经喜马拉雅山运动形成今地质构造系陆,挽近期新构造运动的间隙性升降特征。境内地质属南北向构造形迹的有白马关背斜及王家大山、罗真观、白马关、七里桥、云龙寺断层等,属东北向构造形迹的有拦河堰背斜及金山铺—观向太背斜,属西北向构造形迹的有合兴场、回龙场背斜及水井向斜,回龙场、桐子湾断层等。

地形地貌

罗江区属丘陵地貌,地势西南部高,东北部低。最高点位于县城西南部白马关镇天台山毛耳顶,海拔727米;最低点位于东南部新盛镇乌鱼桥沟谷,海拔477米,相对高差250米。境域大部地区海拔为500—580米,相对高差一般为30—50米。

气候特征

罗江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属浅丘地带,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光能潜力大。主要气候特点是:“冬季干暖少霜雪,春旱温高不稳定,夏无酷暑多雨日,秋来多雨降温快。”历史年平均气温为16.1℃,1月最低5℃,7月最高25.7℃;历史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051.7小时;历史无霜期在270天以上;年平均风速1.8米/秒,大风日数年平均为0.8个,主要集中在3—6月,风向以东北风居多,频率为13%;空气湿度年平均为81%;历史年平均年降水量为822.9毫米,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和秋季,每年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1%,10月—4月降雨量占全年的19%。

水系水文

罗江区地处沱江水系与嘉陵江水系分水岭、龙泉山山脉北端沉坳处,除西部与绵竹、旌阳界河一绵远河属沱江水系外,其余河流均属嘉陵江水系。河流大多发于西北龙门山东侧,多呈西北东南流向,主要河流有㵽水河、泞水河、黄水河、凯江(纹江)和绵远河,总流程99.9千米,曾有“水乡”之称。境域属都江堰灌区,有人民渠五期、六期、七期干渠长135千米及配套渠系,控灌面积达4948.1公顷。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罗江区境内溪流纵横,水系发达,有灌溉之利,少发电之力。河流主要有罗纹江上游的㵽水河、泞水河、黄水河、绵远河(沱江水系)等。湖泊主要有幸福水库、罗家湾水库和彭家坝水库。人工水渠人民渠六期在西部、北部和东部分别从广福、金山流过,人民渠七期在西部和南部,分别从广富、略坪、白马关、蟠龙等乡镇境内流过。

土地资源

截至2022年末,罗江区耕地面积1.90万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1.69万公顷,林地面积0.72万公顷。

植物资源

罗江区境内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在德阳市内仅次于什邡与绵竹。植物种类数千种,其中,古树名木及历史久远的有古柏、银杏、黄角树、皂角、黄连木、楝树、红豆树、构树、鸡爪枣、棬子、慈竹、紫荆、铁树、马桑、茱萸、火棘及上亿年历史的蕨类植物梳子草等。

罗江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境内森林植物种类有28科59种。优势树种主要是:马尾松、扁柏、杉树、香樟、板栗、桉树、梧桐、榕树、竹子等。森林多成孤岛状分布于某些岗丘上。鹿头山、帽儿山是罗江的主要林区,主要是以马尾松为主体的竹针混交林和松、杉、柏、栎等成片纯林。值得一提的是除庞统祠古柏林外,罗江境内有两株极具观赏价值和科考价值的古树。一株是生长于万佛寺的古银杏树,此树高33米,围径13米,为汉代所植;另一株是曹家堰处的大榕树,需12人合围,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动物资源

罗江区境内陆生野生动物主要有爬行类蛇;两栖类林蛙、青蛙、蟾蜍;鸟类喜鹊、斑鸠、麻雀、燕、乌鸦、画眉、翠鸟、白头翁、布谷鸟、白鹭、山鸡、啄木鸟、猫头鹰;哺乳类有草兔、獾、狸、大灵猫等。白马关镇境内的大霍山,有猴面鹰、猕猴出现。

矿产资源

罗江区境内矿产资源相对缺乏,主要是砂岩矿、建筑用砂矿、页岩矿、膨润土矿。其中又以页岩矿居多,主要分布在全区东北部、西北部、中部以及东南部;砂岩矿资源较少,主要分布在全区南部;建筑用砂矿主要分布全区西部和西北部;膨润土矿分布在全区西北部。

人口

编辑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罗江区常住总人口21.2万人,其中:万安镇5.5万人,鄢家镇2.5万人,金山镇3.3万人,略坪镇2.3万人,御营镇1万人,慧觉镇0.8万人,调元镇1万人,新盛镇2.5万人,蟠龙镇0.9万人,白马关镇1.1万人。

截至2015年末,罗江区总人口为25.1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22.1万人,城镇人口9.23万人(县城人口为6万人),乡村人口12.87万人,城镇化率41.76%。

截至2018年5月,罗江区总人口25万人,其中城镇居民8.63万人,农村居民16.37万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罗江区常住人口20.9088万人。

截至2021年末,罗江区户籍人口24.0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15万人;人口出生率5.8‰,人口死亡率7.5‰,人口自然增长率-1.7‰。

截至2022年末,罗江区户籍人口23.8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万人;人口出生率4.6‰,人口死亡率10.5‰,人口自然增长率-5.9‰。截至2022年末,罗江区常住人口20.9万人,与上年持平。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1.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为53.64%,比上年提高0.53个百分点。

经济

编辑

综述

2017年,罗江区地区生产总值112亿元,比2016年(下同)增长9.7%(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在辖区生产总值中:一产业完成生产总值21亿元,同比增长1%;二产业完成生产总值64.2亿元,同比增长12.2%;三产业完成生产总值30.6亿元,同比增长63.5%。2017年,罗江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万元,同比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万元,同比增长8.3%。

2020年,罗江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8亿元,增长1.6%(预计,下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7亿元,增长15.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30元,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14元,增长10.3%。

2021年,罗江区地区生产总值(GDP)160.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0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87.56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47.48亿元,增长11.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4%、45.3%和39.3%,分别拉动GDP增长1.3、3.7和3.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17.3:53.8:28.9调整为15.6:54.7:29.7。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6572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8%。

2022年,罗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0%,居全市第2,比绵竹低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8亿元,增长3.9%,低于全市0.4个百分点,居全市第4;第二产业增加值94.1亿元,增长4.1%,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第三产业增加值50.8亿元,增长4.1%,高于全市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2。三次产业占比为15.6:54.8:29.6,一、二、三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5%、53.4%和30.1%,分别拉动GDP增长0.6、2.2和1.2个百分点。

2023年,罗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1.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0%,比全市低0.7个百分点,与广汉并列居全市第5,两年平均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4亿元,同比增长4.2%,比全市高0.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3,两年平均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97.5亿元,同比增长5.6%,居全市第5,比全市低1.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56.6亿元,同比增长7.6%,比全市高0.5个百分点,与中江并列居全市第2,两年平均增长5.8%。三次产业占比为15.1:53.7:31.2,一、二、三产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9%、50.2%和37.9%,一、二、三产分别拉动GDP增长0.7、3.0、2.3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罗江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7%,居全市第3。分产业结构看:区属项目(不包含房地产及市局分割数据)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1.7%;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2.1%;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0.2%。分行业看:房地产投资比上年下降15.4%;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0.8%,比全市高12.7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2.1%,低于全市5.3个百分点,居全市第5。2022年,罗江区商品房销售面积38.5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0%,比全市高9.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4。建筑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0.0%,比全市高2.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2。

财税收支

2022年,罗江区实现财政总收入24.3亿元,比上年下降3.9%;地方财政收入21.96亿元,增长1.1%。其中,基金收入13.97亿元,下降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5亿元,增长2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3.08亿元,下降1.5%;非税收入4.87亿元,增长47.4%。地方财政收入中,税务部门收入3.71亿元,增长7.0%;财政部门收入4.45亿元,增长19.4%;国土部门收入13.80亿元,下降5.1%。

2022年,罗江区财政总支出35.75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22亿元,增长1.1%;基金支出17.50亿元,增长2.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9亿元,增长0.2%。

2022年,罗江区税收收入总额5.64亿元,比上年下降15.9%。其中,股份制企业4.05亿元,下降22.5%;私营企业0.15亿元,下降36.3%;个体经营0.04亿元,下降38.2%。

人民生活

2022年,罗江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85元,增长4.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807元,增长3.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78元,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208元,增长6.1%。

第一产业

2022年,罗江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07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农业总产值23.4亿元,增长2.7%,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1.4%;畜牧业总产值16.5亿元,增长5.5%,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6.3%。

农业

2022年,罗江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1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7万公顷,增长1.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27万公顷,增长1.6%。经济作物中,油菜播种面积1.6万公顷,减少0.6%,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0.5万公顷,增长9.5%;中草药材播种面积0.04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3.5万吨,比上年减少0.7%。其中小春粮食产量增长2.2%,大春粮食产量减少1.1%。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5.07万吨,增长0.4%;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17.25万吨,增长2.5%;园林水果产量5.68万吨,增长4.3%。

畜牧业

2022年,罗江区生猪出栏39.8万头,比上年增长3.2%;牛出栏0.34万头,增长3.5%;羊出栏0.81万只,增长1.2%;家禽出栏558.9万只,增长0.2%。猪肉产量2.98万吨,增长4.1%;牛肉产量0.045万吨,增长1.9%,羊肉产量0.01万吨,增长0.9%,禽肉产量0.99万吨,增长0.2%。

第二产业

工业

截至2022年末,罗江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64户,比上年净增17户。经开区企业已达385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22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1%。营业收入485.3亿元,比上年增长2.7%;利润总额10.2亿元,下降16.8%;利税总额17.1亿元,下降13.1%。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27.6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0.7%。单位GDP能耗为0.77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3.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75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6.4%。

建筑业

截至2022年末,罗江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7户。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0%,增加值4.99亿元,比上年增长7.1%。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2年,罗江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0.8亿元,增长4.1%,居全市第2,比什邡低0.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9.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1%,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批零住餐四行业实现商品销售额(营业额)分别比上年增长37.5%、4.4%、1.6%、3.7%,分别居全市第3、第5、第5和第2。其中,批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6%,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全区重点行业服务发展总体平稳,1-11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7.4%,居全市末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50.8%,居全市第1。

国内贸易

2022年,罗江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3亿元,比上年增长2.7%,居全市第2。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4.06亿元,比上年增长5.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亿元,比上年增长4.4%;乡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亿元,比上年增长0.1%。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30.1亿元,比上年增长2.6%;餐饮收入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9%。

对外经济

2022年,罗江区进出口总额10.8亿元,比上年增长41.5%。其中,全年出口额5.78亿元,下降21.5%;全年进口总额5.02亿元,增长1774.4%

房地产业

2022年,罗江区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5.4%,商品房施工面积91.02万平方米,增长33.1%;商品房销售面积38.6万平方米,下降12.0%。

邮电通信

2022年,罗江区电信业务总量实现1.62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5.99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75.05部/百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17.74万户,年末光缆总长度1.79万皮长千米。

旅游业

2022年,罗江区接待游客363.6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2.4%,实现旅游收入30.31亿元,增长3.5%。境内A级景区2个,A级景区旅游人数125.2万人次。

金融业

截至2022年末,罗江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72050万元,比年初增长17.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367629万元,比年初增长15.5%。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154285万元,比年初增长20.6%。其中,涉农贷款余额317151万元,较年初增加15309万元,增长5.1%。

交通运输

编辑

交通

罗江区位于成渝经济圈和成德绵经济带核心地段,属于成都平原城市群的次级都市圈,都市圈内通勤时间小于半小时。南距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德阳21千米,省会成都72千米;北邻中国科技城绵阳19千米;距川西北最大生产资料交易仓储集散区——皂角铺·梅家沟综合物流园仅15分钟车程。

截至2022年末,罗江区境内共有火车站2个,铁路营运里程66千米。有2条高速公路(G5京昆高速公路、S1成绵高速)、1条国道(G108线)、1条省道(S419线)、2条已纳入规划省道(S108线、S211线)和24条县道,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907.556千米。罗江区域公路网密度为195.75千米/百平方千米,人均公路里程为36千米/万人。国省干线公路95.593千米,占总里程的10.5%,农村公路775.674千米,占总里程的85.5%。罗江区等级以上公路里程845.183千米,占总里程的97.5%。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111.912千米,占总里程的12.3%,三、四级公路比例达到80.8%,四级以下公路比例占6.9%,100%的镇和100%的村通水泥路(油路),通公路村数62个。

公路:成绵高速公路(京昆高速)、成绵高速公路复线、108国道、旌江、天星两条快速干线、成都第三绕城高速等交通大动脉横贯全境。

铁路:宝成铁路、西成高速铁路均在罗江设有站点。

<p>黄金区位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

2022年,罗江区财政补助各级各类学校公用经费1990.26万元。其中,义务教育学校1527.42万元,公办普通高中学校331.55万元,公办幼儿园131.35万元。补助民办幼儿园办园经费87.35万元。补助54.34万元为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免除作业本费。2022年投入782万元实施罗江中学宿舍楼建设工程,投入703.78万元对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进行维修改造,投入260万元支持学前教育专项发展。

2022年,罗江区学前教育减免保教费共资助1369人次,发放资助金78.112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共计资助1268人次,共发放75.4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生活补助共计资助1543人次,共计发放39.88125万元;普通高中助学金共计资助1586人次,共发放助学金158.6万元;普通高中免学费共计资助1586人次,拨付资金59.69万元。中职助学金共计资助809人,发放资金80.9万元;中职学校免学费共计资助5938人次,拨付资金578.955万元;建档立卡特别资助共计资助47人,发放资金2.35万元。2022年为建档立卡大学专科(含高职)23名学生,发放补助9.2万元。

2022年,罗江区科研课题结题省级1项、市级8项、区级21项,立项课题省级2项(四川省乡村振兴专项1项,思政专项1项),市级5项;现在研省级5项、市级16项、区级48项。全年开展区级教育科研视导2次,接受市级视导2次,开展教育科研成果推广活动1次。教育科研成果获得德阳市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8项。阶段性成果获省级2等奖1项、三等奖1项,市级10项。

2022年,罗江区获市长奖一人,获国家级奖4项,省、市级奖71项。组织参加第37届德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共有35件作品获得市级一、二、三奖。其中一等奖7件(项),二等奖9件(项),三等奖19件(项)。组织参加四川省第十七届校园影视教育成果展示交流活动,获省一等奖1项,三等奖11项,优秀奖2项。组织参加2022年度德阳市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获得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组织参加2022年德阳市实验教学说课系列评选活动,获得省级奖1项,市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组织参加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教师组获省三等奖2项,市级二等奖2项;学生组获国家级奖4项,市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2项。

文体事业

截至2022年末,罗江区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书量67.276千册。全区拥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10个,博物馆、展览馆2个,剧场、影剧院2个。年末拥有广播电视台1座,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罗江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6个。其中,综合医院2个,中医医院1个,专科医院1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单采血浆站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个,卫生院7个,村卫生室75个,门诊部、诊所、医务室71个。年末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706张。其中,各类医院891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85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0张。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392人。其中,医院671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05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16人。

罗江人民医院罗江人民医院

2022年,罗江区登记结婚2104人,婚前医学检查2032人,男性1013人,女性1019人,婚检率为96.58%。其中,共检出生殖系统疾病人数48人(其中男性6人,女性42人);建议暂缓结婚17人;建议不宜生育0人。检出HIV感染1人(其中男性1人,女性0人)。检出梅毒感染12人(其中男性6人,女性6人)。检出乙肝病毒携带92人,乙肝患者5人。

2022年,罗江区全年孕前优生检查1720人、任务完成率100%。着力扩面提质,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6.20%;辖区活产数为1001人,产妇数985人,住院分娩率99.9%、新法接生率99.9%。户籍孕产妇死亡1例,孕产妇死亡率99.90/10万。

2022年,罗江区7岁以下儿童8779人,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为8491人,管理率为96.72%;辖区3岁以下儿童3035人,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为2898人,管理率为95.49%。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0‰、3‰、4‰死亡率。

2022年,罗江区享受计划生育“两项制度”人员26013人,其中:奖励扶助24999人(国奖20916人、省奖4083人)、特别扶助987人(伤残360人、死亡627人)、再生育关怀项目21人、手术并发症6人(二级1人、三级5人)。打卡直发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扶助金3442.506万元。

社会保障

2022年,罗江区城镇新增就业2684人,回流人员再就业721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9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29%。

2022年,罗江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3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1.83万人,参加职工工伤保险人数2.6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参保人数10.54万人。2022年,罗江区继续调整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涉及22747人,人均增加91.42元/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标准为每人每月115元。2022年,罗江区加大加强社保卡发行情况清理、三代卡的发行、社保卡功能应用宣传及服务,推广使用电子社保卡,累计制发卡24.46万张,镇、村(社区)及合作银行服务点39个。

2022年,罗江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2.49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9.1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9万人。2022年,医疗救助资助参保12989人、364.22万元。其中,低保2624人、102.67万元;特困1499人、48.75万元;监测户136人、3.28万元;已稳定脱贫人员8730人、209.52万元。救助5793人次、466.54万元,其中:低保4179人次、207.02万元;特困1186人次、121.73万元;监测户231人次、34.89万元;低保边缘家庭成员16人次、6.12万元;因高额费用导致家庭生活困难人员181人次、96.78万元。

2022年,罗江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4374人,其中:城镇1771人,农村2603人。年末城乡特困供养人员1448人,其中:城镇53人,农村1395人。年末临时救助累计329人次。年末拥有社会福利院16个,床位1799张。其中:敬老院11个,床位1244张。

环境保护

2022年,罗江区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反弹3.1%;PM10平均浓度为59微克/立方米,同比反弹11.3%;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3.3%;臭氧第90百分位浓度为1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2.4%;一氧化碳平均浓度为0.9毫克/立方米,同比持平;优良率为86.8%,优良天数共计317天,全年共计污染48天(其中:轻度污染45天、中度污染3天、无重度污染天),同比下降1.9%,累计综合指数3.87,同比反弹4%,在全省65个区(含经开区)排名第38名。2022年工业废气排放量75.307782亿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110.463吨,氮氧化物排放量254.535吨,颗粒物排放量376.52吨,工业废水排放量236.493637万吨,氨氮排放量2.489吨。2022年,罗江区生活垃圾清运量3.312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安全生产

2022年,罗江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起,死亡3人。

历史文化

编辑

地名由来

罗江区以江而得名,已有1700多年历史。罗江是先作为江河名而见于晋代,作为县名则始于唐朝 。据宋《方舆胜览》:“罗江,两水相蹙成罗纹,县因以为名。”

文物古迹

截至2020年,罗江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均已划定。除上述28处文物保护单位外,罗江共公布了82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从类型来看,罗江区文物古迹包括古遗址3处、古墓葬40处、古建筑41处、石窟寺及石刻1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5处,类型较多,其中又以古墓葬、古建筑居多。从分布特征来看,罗江的文物古迹在全域各个乡镇都有分布,主要还是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即县城和白马关周边以及调元镇方向。

庞统祠墓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又名汉靖侯祠,位于白马关乡鹿头山上,是安葬和纪念三国时期刘备的军师庞统的地方。庞统,字士元,道号凤雏,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他与诸葛亮齐名,有“伏龙风雏、得一可安天下”之誉。刘备取益州,拜庞统为军师中郎将。庞统以其卓越的军事才干,辅佐刘备,累建战功。建安十八年(213年),刘备攻打刘璋,在进攻雒城(今广汉市)时不幸被流矢所中而殁于军中,年仅36岁。刘备夺取益州后,称帝成都,追封庞统为“关内侯”,谥靖侯。并在安葬庞统的地方建祠祭祀。

庞统的事迹被人们推崇。自刘备为庞统建祠后,历经兴衰变故,庞统祠墓仍未废灭。现存祠墓是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在王屏藩乱蜀时摧毁的祠墓原基础上重建的,后经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屡次培修、增建。长期以来,许多军事家、政治家、文人学士常来此凭吊忠魂。宋代诗人陆游《鹿头山过庞士元墓》写道:“士元死千载,凄恻过遗祠”。雍正十二年(1734年),果亲王允礼“送达赖喇嘛还西藏,沿途巡检诸省驻防及绿营兵”,经川人藏,秋至罗江白马关,题“忠义豪然”匾,撰“人杰不可以成败论;赤忠须得于是非明”联。庞统祠建筑以石材为主,古朴典雅,庄重肃穆,是研究三国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庞统祠墓周围古柏掩映,远望苍翠葱郁,据测,祠内所存两株古柏距今已一千七百余年。祠墓建筑别致,建筑面积八百多平方米,石墙、石柱、石地板、石门窗、石走廊,古朴典雅,庄重肃穆。祠内现存文物丰富,古人题吟题联刻于石碑、石柱之上,今人题吟题联装裱成轴。碑亭中,“退押减租碑记”,记述清代嘉庆年间祠内住持退还原所加租压之事,为全国寺庙所未有者。

庞统祠墓

奎星阁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奎星阁位于罗江县城南街,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罗江县令杨周冕为倡本县文运,聘请李调元之父李化楠主持修建。嘉庆二十年(1815年)作过培修,1985年罗江镇人民政府再次进行了全面维修。1996年罗江复县后,重塑“文星、奎神”于奎星阁,维修南街,并形成以奎星阁为中心的清代商业步行街。此阁造型别致,四面独立,为方阵塔式。占地面积约为6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0平方米,总高20米,连底共五层,每层每边依次逐渐缩小0.5米,错落有致。阁高24.96米,宽15米,二楼塑魁星,分层悬以匾额。屋顶为八椤脊拱,宝顶用珠砂、绿玉、景泰蓝等彩釉瓷坛瓷瓶叠压而成,且铁链四面牵引,脊椤用青色脊筒瓦砌成,脊角高翘,兽头口含铜铃,全阁为木结构,外饰朱漆,画栋雕梁,十分华丽,每当风起,铃响清脆悦耳,被誉为“川西名阁”。奎星阁一直以来都是罗江县城一座标志性建筑。

万佛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佛寺位于白马关镇大霍山中,初为唐天宝年问道人罗公远修道成仙之地。宋初道人罗贵在此隐居修道而建道观,名罗真观。宋、元、明代曾几度兴废。现存寺院为清康熙年间重建。万佛寺依山而建,取山势,分六重,逐渐升高。第一重为石牌坊,上刻“雾禅胜境”四字,整座牌坊壮观雄伟、雕刻精细。第二重是正山门,为八字形。第三重为文武殿,重檐歇山式屋顶。第四重为接引佛殿。第五重为观音殿,内供观音。第六重塔林,即和尚冢。万佛寺整寺院宽敞明亮,每殿东西两侧均有厢房连接。万佛寺占地七十多亩,其中寺庙建筑面积一千五百多平方米,寺内珍藏佛经两部:大正藏与中华大藏经。有罗汉碑、李调元诗碑、天机和尚碑、性平和尚碑、见悟和尚碑等碑刻十一通。有明、清名家书写匾额两个。其它文物有:石狮、唐代石佛、铁狮、雕香炉、石塔等。寺内生长有一株银杏树,围圆12米,高32米,中空,可安放一圆桌,坐十余人。寺院山门前及七佛殿南外山墙及三圣殿前均有明清修庙碑及诗碑,尤以李调元诗碑最为有名。

万佛寺万佛寺

景乐宫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乐宫位于罗江城东外玉京山(玉京山是罗江最早的宗教活动场所),此地有罗江八景之一的“景乐梵钟”,是罗江境内现存的重要道教遗存。景乐宫始建于唐武后神龙年间(705年),原名宝明寺或真明寺,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重建,更名景乐寺,时毁时兴,唐宋期间,玉京山都为佛教活动场所,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幸蜀曾居于此。

由于明末清初的战乱、瘟疫等,四川人口大减,景乐宫亦破败不堪。乾隆八年(1743年),道士谭至正雕川主石龛像于西南是崖,重修宫观。乾隆十年(1745年),邑人建东山书院于玉京山景乐宫侧。后有善操古琴的道士刘虚静主持道务,与名士李调元交游,常在此抚琴谈心,有诗载《红梅唱和集》及《雨村诗话》。由于谭至正、刘虚静等道士的经营与努力,景乐宫形成现有格局与规模。根据清代出土文物显示,明代此地已更名为“玉京山景乐宫”,由此可见,在明代,玉京山已经易释为道。民国十年(1921年),罗江县公署开办道教分会于玉京山景乐宫。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春,三千多山东学生流亡入川,在绵阳设立国立第六中学,设第四分校于罗江,并在景乐宫设教学点。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在玉京山修建了一底教学楼,恢复罗江县立初级中学校,并将景乐宫整修作为校舍。

新中国成立后,罗江中学迁往今地,玉京山景乐宫改为纹江民办中学。1964年,纹江中学迁东街,景乐宫成为中国第二物探大队队部。1988年,为纪念李调元,拟建景乐宫作为纪念馆,遂将二物探大队部迁于西山。1996年罗江复县后,至2000年前后修缮了景乐宫,并将景乐宫改名为李调元纪念馆,2000年历时两年在景乐宫西山下修建了高20.8米“文峰函海”罗江四李大型石刻雕塑,2001年李调元纪念馆正式开放。景乐宫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0.87公顷,其中建筑面积1231平方米,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三进四合院布局,依次为过厅、浩然堂、三清殿、左右厢房和角房。左右厢房为20世纪90年代重修。前殿、中殿、后殿及厢房保存基本完好。

陕西馆谢氏宅(五世同堂大院)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陕西馆谢氏宅坐北向南,石木结构,为典型清代特色院落。在清朝同治年间,作为乡贤士绅懂生活会过日子的褒奖,这个院子被皇帝授匾“五世同堂”,占地面积约3500平米,为“寿民”谢华元所建。谢氏在罗江从事调味品加工,五代都没有分过家,最鼎盛时,每天在正屋吃饭的谢氏家人就有4桌,每桌10余人。在20世纪50年代,谢家后人曾做过一次加固,而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同治帝赐予的“五世同堂”匾被毁掉,由于年代久远,谢家大院现仅存大门、中堂屋、上堂屋、东西厢房,有大大小小的房屋约40间。解放后被收归国有,文革期间遭破坏。现今大门上还有“文革”时用油漆所书“四新大院”,“红旗街44号”等文字。中堂屋面阔6间约23.1米,进深四间约11米。陕西馆谢氏宅因谢氏入川,五代不分家,故名五世同堂,其对研究罗江民俗、市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何氏宅(何家大院)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何氏宅为清末罗江大姓何氏宅院(民国时期,罗江城住着何、毛、杜、高四大家族),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为1860平方米。大院具有典型的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编泥墙与小青瓦,古朴典雅,形制完整,现存前院、后院级前厅、后厅,前院有古榕树两株,后院有古桂树一株,距今约有300多年。何家先世为陕西人,大约清代中叶入川,以贩盐获利。到了清代后期,何家富甲一方,开始营建豪华的屋宇。由于家底殷实,何家重视对子弟的培养。对四川水利建设颇多贡献,曾经两任四川省建设厅长的何北衡,就是其中的代表。建国后,何家大院被充作公产,由人民政府管理。随后曾先后在此作为学校、万安镇政府办公地。

宝镜寺

宝镜寺位于新盛镇宝镜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清道光年间和民国年间曾大规模翻修。为复合式四合院布局,总占地面积2130平方米。现存山门(前殿)、中殿和后殿。中殿抬梁的编泥上有墨绘花、鸟、鱼、虫、壁画11幅;东、西两壁上有彩绘壁画45幅,其内容有《西游记》、《济公传》和其他佛经故事。此壁画人物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线条细腻、柔和,属民间年画艺术风格,全国少见,堪称壁画之佳品。

千佛崖摩崖造像

千佛崖摩崖造像位于鄢家镇灯盏村,坐西南向东北,为唐代摩崖造像。高2.28米,宽3.36米,距地表1.5米,横向排列两大龛,共计佛像600余尊,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千佛崖摩崖造像

诗歌节

中国罗江诗歌节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四川省作家协会《星星》诗刊社、中共德阳市委宣传部、中共罗江区委、罗江区人民政府创立于2006年3月。定为每两年一届,时间为逢双年的国历3月中下旬。

2006中国罗江诗歌节历时4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省政协副主席杨海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诗刊》杂志社主编叶延滨、《星星》诗刊主编梁平以及国内著名诗人、作家、表演艺术家苏叔阳、牛汉、舒婷、白航、瞿弦和等100余人出席。期间,举办了诗歌节开幕式暨诗歌朗诵音乐会、诗歌朗诵比赛、“诗歌的现实关注与现代性”学术研讨会、“相约罗江”诗人座谈会、中国罗江诗歌博物馆签字仪式、“印象罗江”诗歌创作采风等系列活动。

2008中国罗江诗歌节以“诗意新农村”位主题。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四川省政府、省委宣传部、四川省作家协会等的领导及海内外著名诗人200多人出席。期间,举办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诗歌朗诵比赛、“影子”专场演出、中国·罗江现代诗歌博物馆落成典礼、作家诗人论坛、“诗意新农村”创作采风等活动。

2010中国罗江诗歌节是继2006年、2008年后罗江区举办的第三届诗歌节。开幕式上还对首届全国十大农民诗人进行了颁奖。代表罗江参加全国十大农民诗人评选的杨俊富与其余9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诗人分获殊荣。

“诗意古道·美丽罗江”2013中国·罗江诗歌节于2013年3月18日至20日举行。会上,举行了四川省首届十大青年诗人颁奖。来自四川省内的优秀诗人,其所创作的作品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获得组委会专家评审的一直认同。他们中年龄最小的出生1990年,还是在校的大学生,属于典型的新生代诗人。

2015中国罗江诗歌节是第五届诗歌节,于2015年6月17日—18日举行,主题为“记住乡愁美丽罗江”。

鄢家鸽子会

罗江区鄢家镇鸽子会起源于明清时期,一为纪念三国名人“凤雏”庞统,感念信鸽传书避免蜀汉战役失误之功,二为祈祷养鸽驯鸽之福,是川内历史最悠久、主题最鲜明、规模最宏大的鸽子盛会,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赶庙会、放信鸽、看大戏、求吉祥成了远近闻名的休闲娱乐活动。

历史渊源

相传在三国时期,刘备率军攻蜀,到了涪关(今绵阳)与军师庞统兵分两路攻打雒城(今广汉),兵马途经距鹿头山(今白马关)约二十里的鄢家岭上,见前方山势险恶,树竹阴森,荆棘遍地。庞统心疑,怕有伏兵,便在岭上百姓家借得二羽信鸽,并与刘备换白马前行。庞统兵到鹿头关南山坡(落凤坡),果遇蜀将张任伏兵,立时,箭矢如雨,将士遭受两面夹击,蜀兵知刘备贯乘白马,于是倾尽全力射杀,将士尽皆死亡,庞统身中数箭,在咽气之前拔出血箭,写下战况,由信鸽很快将情报传给刘备,刘备及时调整了进攻策略。刘备为感念庞统信鸽传书之功,便赐与养鸽人银两,并封这对信鸽为“凤凰”之美称,而“凤凰”也谐“凤雏”之意,正是庞统的字号。

后来岭上的人们为怀念庞统便家家养鸽,人人爱鸽,把鸽子视为“凤雏”,奉为天神。再后来人们在鄢家岭上修建了“凤凰寺”。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凤凰寺”逢会,赶庙会、放信鸽、看大戏、求吉祥、修闲娱乐成了远近闻名的一种时尚。更有神话和传说:一说凡是赶了鸽子会的鸽子不生病、不发瘟;二是无论天旱多久,凡逢鸽子会天就下雨,说是天公挥泪悼“凤雏”。

罗汉寺童子会

罗江区新盛镇(原德安镇)罗汉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乾隆十三年(1748年),罗汉寺住持于寺东百步溪上筑石拱桥名罗汉桥。

嘉庆年间起,罗汉寺信众创办了“三月三童子会”。此后每年农历三月三日这天,来自方圆百里的万余民众手牵孩童来寺中过“童子会”,旨在许愿祈福,求佛赐子。此习俗沿袭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且从未中断。

风景名胜

编辑

综述

罗江区境内现存有历史、艺术、科研价值的文物点200余处,其中有保护价值的古建筑,历史纪念性建筑、古遗址、石窟及石刻30余处,白马关三国蜀汉文化产业园被命名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庞统祠墓为核心,辐射万佛寺、余家奄、李调元故里、奎星阁、宝镜寺、观音岩为骨架的文化旅游网络已基本形成。

主要景点

李调元纪念馆李调元纪念馆

李调元纪念馆

位于城东玉京山,罗江著名八景之景乐梵钟即于此。唐建有真明寺,唐玄宗幸蜀曾宿此。宋易释为道,改景乐宫。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春,国立六中四分校曾设于此,旧址尚在。今辟为李调元纪念馆。

鹡鸰寺鹡鸰寺

鹡鸰寺

位于罗江区北十五千米的调元镇,观音场北2千米。始建于康熙,现存主体为嘉庆时所建,主体建筑有大殿、奎星殿、土地庙、吟书亭,因其远远看上去犹如一只鹡鸰鸟从金顶山脉南边突然西向,凸入泞江而得名。1994年维修大殿。新建魁星殿、吟书亭、游览道、厢房、彩绘壁画等,1995年底正式开放。1997年完善了山门和围墙建设。2006年3月诗歌节期间曾于此实景演出川歌剧《文豪还乡》受到来自全国各地诗人好评。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醒园醒园

醒园

位于罗江区北调元镇,清乾隆八年(1743年),罗江进士李化楠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乾隆五十年(1785年),李化楠之子李调元两度扩建。醒园是调元人民为纪念先贤,于1992年由调元镇人民政府于垒水河畔重建而成。占地4000平方米的醒园,现有临江阁、坐花阁、大观台、洗墨池、半亩地、清溪草堂、木香亭等,建李化楠、李调元父子石雕像两尊,设文物陈列廊、史料展览厅、调元诗碑廊,使之成为集文物保护、文史展览、文史研究、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香山鹭岛风景区

香山鹭岛风景区

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罗江首家A级景区,位于罗江区金山镇场口108国道绵阳方向1千米处,距成都一个小时车程,距德阳半个小时车程,距绵阳仅九千米,108国道、京昆高速,和景区擦肩而过。景区占地面积2600亩,拥有各类珍贵乔木18000余株,常绿花草面积40万平方米。分为六片功能区,一个入口游客服务中心,一条金牛古道文化轴,一块生态植被培育带,一处香山美湖休闲区,一处鹭岛春天养生区和一处露天梦幻温泉区,占地2600余亩。

白马关景区白马关景区

白马关景区

位于成都平原东北边缘的罗江,处于四川三国文化旅游线中轴线上,距成都68千米,距德阳市区18千米,是三国蜀汉文化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也是“大九环”旅游线的重要节点,德阳旅游“南有广汉三星堆,北有罗江白马关”已形成共识。2014年9月,白马关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规划面积约15平方千米,大体划为3个板块。一是以国家文保单位庞统祠为中心的三国蜀汉文化旅游板块;二是以小球练习场为中心的体育休闲板块;三是以万佛寺为中心的佛教文化养生板块。

金牛古道

金牛古道

白马关段南起白马旧场,北至落凤坡,全长4.7千米,原为青石铺就,路中有车辙,现条石基本被毁,仅庞统祠内、金家垭口、落凤坡三段较为完整,为四川保护最完好的金牛古蜀道。古道开凿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古蜀国开明王朝时期,与长城及灵渠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被称为世界交通史上的活化石。

点将台点将台

点将台

高10米,宽10米,长30余米,为天然石叠砾岩平台。根据民间传说,为张飞为庞统报仇点将处。清李桂林纂修《罗江县志·古迹志》有:“将台,在落凤坡侧,相传汉诸葛武侯点兵于此,旧有亭,今废”。所记与民间传说不同。台周松柏郁郁苍苍,登台可俯视成都平原沃野。

八卦谷

八卦谷

传为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邓艾决战处。站在点将台上向东望去,松柏及各种灌木掩覆,看似较为平缓,其实林中怪石狰狞,岔道极多,若初次进入,恍如迷宫。谷中有“擂鼓坪”“忠魂谷”“肝胆石”“五行阵”“旌旗岭”等景点可以玩赏。

倒湾古镇

倒湾古镇

古镇以“迷宫式”徽派布局落成,区域道路宽度6米—8米,建设布局呈L型、H型、T型、四合院等多种布形式,并以砖雕等形式展现丰富的三国历史文化内函。小镇是集文化、休闲、观光、居住于一体,是休闲度假旅游的好去处。

五丁谷

五丁谷

五丁谷根据历史典故“五丁开山”而名。金牛古道穿谷而过,周围山林茂密,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关中民居风格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谷内汉阙林立,白墙与局部做旧的仿泥土墙相间,配以仿古木门,秦汉古韵雅致天成。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形成丘陵地区山水园林风光和自然和谐的独特旅游小镇。

潺亭水城

潺亭水城

位于纹江两岸,清太平廊桥横跨纹水相连。于2006年建成,北起升平桥南至太平桥,总长1.2千米,占地55.54亩。潺亭水城由一色的仿古厅、堂、楼、榭、牌坊、戏台、城门、鼓楼,双子木塔组合而成,街道、广场均由石板铺筑而成,沿街植桂、种竹,巧布奇石,间植异草,格调统一,是“美食娱乐一条街“。

太平桥太平桥

太平桥

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于嘉庆十年(1805年)建成。古桥总长五十四丈,阔二丈四尺,高二丈六尺,桥两侧石柱石板镶栏,规模宏大。桥成之年,适逢朝庭平息了白莲教教乱,故命名“太平桥”。祈愿从此天下太平之意。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川陕公路通车后,作为川陕公路要道上的太平桥,更是接受了来来往往重型车辆的检验。1990年,德阳市市中区人民政府公布太平桥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罗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范家大院

范家大院

景区总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位于御营镇响石村,始建于清雍正年间,是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后裔的居住地。距今300多年的历史,是罗江境内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体为石木结构,功能齐全,有耳龙门、中龙门、正房、厢房、中堂屋、享堂。2009年范家大院被定为罗江区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范家大院列入古村落保护名录。

宝峰寺

宝峰寺

位于城西南,庞统祠墓南4千米。为罗江区八景之“大霍奇峰”。山中有宝峰寺,唐代所建,明代重修。传为杨贵妃避难处。寺前有贵妃池,寺中有贵妃柏。每年三月初三的传统民俗活动——“娘娘会”便在此地。

观音岩

观音岩

位于城东北8千米泞水东岸,调元镇文星场东6千米,是由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罗江县令杨周冕倡议修建,李调元曾对其进行修复,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到破坏,直到1992年调元政府才再次投入资金进行开发重建。景区内有千手观音、白衣观音、送子观音、弥勒佛等摩崖石刻造像,韦驼雕塑,二十四孝浮雕等。

南塔寺

南塔寺

位于罗江城南的天台山,古时候这里有墨香泉、上天梯、钓鳌台、文笔峰、南塔等古迹,这里曾是明代罗江八景之一的“天台秀色”,卢雍有诗赞曰:“城南绣岭横,岚翠入江清。晴旭霞光烂,依稀是赤城”。

地方特产

编辑
罗江区作为省级文化名城,三国文化重要区域。有着很多著名的特产。

贵妃枣:传为唐天宝年间,玄宗避“安史之乱”、杨贵妃到罗江宝峰寺匿名避难时所携宫女吃枣遗核传入。因其调理元气之功效,罗江才子李调元罢官归乡,尝之赞其味美色鲜,故名。枣色泽鲜亮,汁多香浓,脆甜爽口,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其药用价值高,能健胃养脾,生津润肺,养颜益气,是人体保健之佳品。

罗江土特产

罗江花生:罗江花生是四川地方特色休闲食品,其制法独特,已有几十年生产历史。

罗江豆鸡:罗江豆鸡是罗江区的地方特色食品,以黄豆为原材料,经手工传统工艺制成的豆制品。

罗江青椒:罗江青椒又名川椒,为罗江传统地方特色食品。精选本地深秋采摘的青椒,采用道家和民间配方,加酱油、冰糖、植物油、料酒、花椒等多种佐料,用传统的泡菜坛装入达数月后制而成的。

鄢家香柚:果大形美,色泽鲜艳,肉质色洁如玉,多汁柔软,清甜微酸,果实富含钙、镁、磷等多种矿质营养元素,有调节人体新陈代谢之功用,有降压舒心,祛痰润肺、消食醒酒的功效。

著名人物

编辑
李化楠(1713—1769年)

字廷节,号石亭、让斋。清乾隆六年(1741年)中举,乾隆七年(1742年)连捷进士,历官浙江余姚、秀水知县,嗣权平湖,迁沧州、涿州知州,宣化府、天津北路、顺天府北路同知。任上颇有政声,被誉为浙江第一循良,官顺天时乾隆帝嘉其为强项令,卒于官。

李调元(1734—1803年)

字羹堂,号雨村,别号童山、鹤洲、赞庵、卍斋、蠢翁等,清代绵州罗江县云龙坝(今调元镇)人。清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全才大学者。

孟本斋(1895—1928年)

罗江县万安乡孟家梨儿园(今万安镇柏云村)人。早期成都工人运动主要领导人。

叶秉诚(1876—1937年)

名治均,号茂林,罗江县城厢(今万安镇)人。四川保路运动领导人之一、社会活动家、历史学家。

谢玉堂(1871—1945年)

字道湘,罗江县略村(今略坪镇)人。著名伤寒病、温病专家。

刘继荣(1871—1946年)

名本仁,罗江县文星乡刘家湖广沟(今调元镇花龙村)人。名中医。本姓赵,过继给刘代瑞为子,改姓刘,名继荣。

王国仁(1922—1961年)

原名黄柏寿,罗江县鄢家乡大圈井(今鄢家镇长堰村)人。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西康省川剧团、四川省实验剧团、四川省川剧学校任演员、导演、教师。拿手戏有《骂相》《告贫》《审百案》《归正楼》《功夫》《碧波红莲》等。

何北衡(1896—1972年)

名恩枢,字以行,罗江县城厢(今万安镇)人。著名爱国实业家。

邓虎章(1901—1983年)

名公著,罗江县城厢(今万安镇)人。社会知名人士。

周亨达(1916—1996年)

号之昱,曾用名刘波等,罗江县白马乡(今白马关镇)人。工程流体力学专家。

黄大明(1914—2004年)

又名黄文澍,罗江县慧觉三井村人。社会知名人士、著名经济学家。

荣誉称号

编辑
1999年,罗江区获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项目示范县称号。

2002年,获中国金花梨之乡称号。

2004年,获四川省首个实现“村村通水泥(油)路”丘陵县、四川省文化先进县称号。

2007年,获全国平安畅通县称号。

2009年,获平安四川先进县称号。

201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

2014年,获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称号。

2017年,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2018年,获四川省双拥模范县、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县、全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区、获全国“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专项激励”试点县、获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县、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称号。

2019年,获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示范县、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 、全国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首批试点县、全国首批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四川省第十一届“双拥”模范城、四川省返乡下乡创业示范县、四川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称号。

2020年,获“中国连续玄武岩纤维生产基地”、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全国文明城市、全省唯一全国第一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名单、四川省第十一届双拥模范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称号。

2021年1月18日,被授予“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2月19日,入选“2020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市、区)”名单。

2022年,获四川省首批“5+1”重点特色园区、四川省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进示范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称号

2023年2月,被表扬为2022年度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

2023年8月29日,入选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的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公示名单。

下一篇 中江县

上一篇 古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