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县 编辑

四川省泸州市辖县

古蔺县古蔺县

古蔺县,隶属四川省泸州市,古为“蔺州”、“落鸿”,是奢香夫人故里,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是横向出川重要通道,地域呈半岛形嵌入黔北,西与叙永接壤,东南北三面与贵州毕节、金沙、仁怀、习水、赤水五县(市)毗邻,辖区面积3184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古蔺县辖17个镇、3个街道、3个少数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古蔺镇。截至2023年末,古蔺县户籍人口87.59万人。秦汉时期,古蔺为西南夷城,属夜郎国;唐元和元年置羁縻蔺州;明末清初,奢崇明发动奢安之乱,在古蔺设奢王府建国号“大梁”;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永宁县从叙永迁治古蔺场;清宣统元年(1909年),永宁县改名为古蔺,取“古蔺州”之意;民国24年(1935年)中央红军“四渡赤水”,三进古蔺,在境内转战54天,取得了长征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1949年12月10日,古蔺县解放;1960年,古蔺县随泸州专区并入宜宾专区;1985年,省辖泸州市成立,古蔺县属泸州市。拥有郎酒,4个国家AAAA级景区,5个国家AA级景区;有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古蔺郎酒传统酿造技艺)、古蔺花灯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先后获联合国“中国区环境规划优秀示范奖”、中国西部百强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四川省文明城市、四川省旅游强县等荣誉。2023年,古蔺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5亿元、同比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古蔺县

外文名:Gulin County

别名:蔺州、落鸿、郎酒之乡

行政区划代码:510525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泸州市

地理位置: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

面积:3184 km²

下辖地区:17个镇、3个街道、3个少数民族乡

政府驻地:古蔺镇府前街21号

电话区号:0830

邮政编码:6465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人口数量:87.59 万(2023年末户籍人口)

著名景点:四川黄荆老林国家森林公园、古蔺县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箭竹大黑洞景区

火车站:古蔺站、五里坡站、大村站、龙山站、青龙站

车牌代码:川E

地区生产总值:245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编辑

远古时期

在一万多年前,古蔺曾生活着远古人类且已开始创造人类文明。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古蔺为西南夷城,系彝、苗、羿人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古蔺有夜郎国之称。

西汉建元六年(135年),“开西南夷”。以夜郎为主体,分巴隔蜀置犍为郡,蔺为辖地。

唐代

唐元和元年(806年),在纳溪以南,至赤水河中上游北岸设置了羁縻蔺州。州治在今兴文县政府所在地中城镇,领舸龙、舸支、宋水、卢吾四县。以彝族首领为州刺吏,属剑南道泸州;唐末,南诏地方势力坐大,泸州、蔺州等地全部落入南诏手中,此后这一地区长期脱控。

宋代

北宋中期时,才陆续收复,但也只能设置为羁縻蔺州;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废蔺州,并入江安、合江二县。属潼川府泸州;宋朝廷南迁后,被新起的大理政权所割据,大理下属的各部,分据了这片土地,逐步发展成“芒部”、“水西”、“永宁”三大部。

元朝

元朝统一后,朝廷将这三部分别设置了土司,其中永宁宣抚司的辖地大致与唐代羁縻蔺州的辖地相同。古蔺先属四川行省永宁路,后属四川行省永宁宣抚司;元末明初时期,黔北彝族沿赤水河北上,奢崇明在古蔺建奢王府,发动叛乱,占据重庆,攻合江,破泸州,陷遵义,建国号“大梁”,设丞相、五府等官,全蜀震动,最终造反失败。

明代

明代,古蔺先后属永宁长官司、永宁安抚司、永宁宣抚司和四川布政使司叙州府叙永军粮厅;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军平定四川,置永乐卫,二十三年置白沙(今双沙镇)千户所,与四川“永宁宣抚司”(土司)同城而治,卫所隶贵州都司;明天启三年(1623年),置叙永善后厅;崇祯三年(1630年)明王朝改土归流,撤销永宁宣抚司,建叙永善后厅(旋改为军粮厅)隶属叙州府(今宜宾市),永宁卫继续存在。

清代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重建永宁路,军粮厅改名叙永厅,仍隶叙州府;永宁卫改建为永宁县,隶属贵州威宁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裁叙永军粮厅并入永宁县,划永宁县属叙州,古蔺属永宁县。雍正八年(1730),叙永厅升格为直隶厅,直隶四川;永宁县同时划归叙永直隶厅管辖。雍正九年(1731)置古蔺巡检司于古蔺州,隶叙永厅,设永宁县巡检,与叙永直隶厅土(烟土)税局并驻古蔺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月廿五日(2月26日),四川总督赵尔丰报请朝廷批准,永宁县迁治古蔺场;清宣统元年(1909),永宁县正式更名古蔺县,属永宁直隶州管辖;清宣统三年十月初七(1911年11月27日),古蔺保路同志会在县城召开群众大会,宣布古蔺独立,成立古蔺县大汉军政府,李晓青任都督。同年12月6日,蜀军政府派马集成等13人来蔺视察。次日,李晓青派兵杀害马集成一行12人及同志军10人。同年12月21日,杀害古蔺同盟会重要成员周南。

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古蔺属下川南道;民国十九年(1930年),古蔺属四川省政府;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古蔺属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元月29日至3月22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三进古蔺,历时54天,数百名古蔺青年农民和知识分子参加红军。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12月10日,古蔺县解放,隶属川南行政区泸县专员公署。

1951年10月,721名古蔺青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

1952年,古蔺县属四川省隆昌专员公署。

1960年,古蔺县随泸州专区并入宜宾专区。

1985年,省辖泸州市成立,古蔺县属泸州市。

1991年3月,四川省文化厅委托重庆自然博物馆到石屏乡野猫洞实地考察,再次发现古人类牙齿化石8枚,地质年代为新生代第四世纪更新世晚期,定名为“古蔺人”。

2009年3月25日,在四川省深化和扩大扩权强县试点工作会议上,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古蔺县为四川省级扩权强县试点县。

<p>古蔺风力发电场

古蔺风力发电场

古蔺县风光

箭竹苗族风情

箭竹苗族风情

文明小区

文明小区

文明小区

文明小区

文明小区

文明小区

文明小区

文明小区

水口瀑布

水口瀑布

古蔺县

古蔺县

古蔺县地图

古蔺县地图

古蔺新城风貌

古蔺新城风貌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印象古蔺

古蔺东区

古蔺东区

古蔺|东区

古蔺|东区

古蔺|新城区

古蔺|新城区

古蔺东区

古蔺东区

建设中的古蔺县城西区

建设中的古蔺县城西区

古蔺|新城

古蔺|新城

古蔺|金兰广场

古蔺|金兰广场

古蔺|老城区

古蔺|老城区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民国三十年(1941年),乡、镇、保、甲规模调整历时五年结束,古蔺共划3区、1镇、34乡、509保、5349甲。

1953年,古蔺县设16个区,6个镇,162个乡;后几经调整,1958年改乡为人民公社。

1984年,复改人民公社为乡,古蔺县辖10个区,1个直属镇,72个乡。

1986年1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撤消二郎、复陶、新华三个乡建制,设立二郎镇,原三个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二郎镇。同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古蔺县将箭竹、乌龙、大寨、马嘶四个乡改建为四个苗族乡。

1987年,经省政府批准大村区所属的复陶、二郎、新华三个乡合并组建二郎镇,将箭竹、乌龙、大寨、马嘶4个乡(马嘶乡从建新划入部分地域)改建为苗族乡。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将古蔺县组建为12个镇17个乡(其中4个苗族乡)。

1997年,古蔺县面积3181平方千米,人口70.8万,辖12个镇、17个乡(包括4个民族乡),614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4558个村民小组。

古蔺城区|古蔺蓝

泸州市标准地图政区简图版 泸州市标准地图政区简图版

2004年,古蔺县全面推行强村扩组,古蔺县由原来的614个行政村调整为269个行政村,23个居民委员会调整为16个社区。村建制调整后,有的乡仅管辖2—3个行政村。古蔺县面积3182.3平方千米(实控3183.5平方千米),辖12个镇、13个乡、4个民族乡。

2006年9月,撤销建新乡、玉田乡和乌龙苗族乡建制;辖12个镇、14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

2015年月,四川省发布《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古蔺县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批准古蔺县护家乡、金星乡、石屏乡、土城乡撤乡设镇,其中金星乡更名为皇华镇。至此,古蔺县辖区从原来的12镇14乡变为16镇10乡。

2017年1月1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古蔺县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批准古蔺县撤销鱼化乡,设立鱼化镇;撤销东新乡,设立东新镇;撤销马蹄乡,设立马蹄镇;撤销椒园乡,设立椒园镇。至此,古蔺县辖区从原来的16镇10乡变为20镇6乡。

2018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古蔺县撤销桂花乡,设立桂花镇;撤销黄荆乡,设立黄荆镇;水口镇更名为茅溪镇。至此,古蔺县已有22个镇,仅4个乡。

2020年6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古蔺县撤销古蔺镇,设立彰德街道,将原古蔺镇彰德社区、兰馨社区、崇文社区、奢香社区、胜蔺街社区、商业街社区、西城街社区、香山村、成龙村、飞龙村、太平街村、建国村、联合村、龙坪村、枣林村、芭蕉村、宝灵村、三道水村、光辉村、漆山村、小水村、长岭村和德耀镇福来村1至2组及黄荆镇龙爪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彰德街道管辖;撤销护家镇,设立金兰街道,以原护家镇和原古蔺镇东城社区、城北街社区、东新街社区、火星村、广惠村、朝阳村、金山村、北朝村、青阳村、玉田村、王堂村、头道河村所属行政区域为金兰街道的行政区域;撤销永乐镇,设立永乐街道;撤销桂花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黄荆镇管辖;撤销鱼化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龙山镇管辖;撤销土城镇,将原土城镇土城街社区、土城村、天井村、风光村、裕华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二郎镇管辖,将原土城镇大山村、堰塘村、赞台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大村镇管辖;撤销白泥乡,设立白泥镇。

古蔺县行政区划 古蔺县行政区划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古蔺县辖17个镇、3个街道、3个少数民族乡。 古蔺县人民政府驻古蔺镇府前街21号。

古蔺县行政区划

类别

名单

街道

彰德街道、金兰街道、永乐街道

太平镇、二郎镇、德耀镇、双沙镇、丹桂镇、龙山镇、大村镇、石宝镇、观文镇、茅溪镇、石屏镇、皇华镇、东新镇、马蹄镇、椒园镇、黄荆镇、白泥镇

大寨苗族乡、马嘶苗族乡、箭竹苗族乡

参考资料: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古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7°41′~28°20′,东经105°34′~106°20′之间。总面积面积3184平方千米。地域呈半岛形嵌入黔北,西与叙永接壤,东南北三面与贵州毕节、金沙、仁怀、习水、赤水五县(市)毗邻。 县政府驻地为古蔺县古蔺镇府前街21号。(2020年,古蔺县城建区面积突破11平方千米)。

古蔺县

地形地貌

古蔺县位于四川盆地最南缘,处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带乌蒙山系大娄山西段北侧,古蔺县呈半岛状伸入黔北。境内海拔300—1843米,地势西高东低,南陡北缓地形起伏较大,山峦耸立,沟壑纵横,“七山一水两分地”,是典型的盆周山区县。境内地层古老,构造复杂,灰岩出露广泛,有大小山体486座。

美丽梯田美丽梯田

气候

古蔺

古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边缘向贵州高原过度地带,具有四川盆地气候和贵州高原气候特征。其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寒冷。气温差异大,无霜期长,年降雨量偏少,湿度适中,日照较充足,常年多夏伏旱。古蔺县垂直气候明显。古蔺县不同地域气温分布差异大,具有四川盆地南部高温和贵州高原乍寒乍暖的特点。

古蔺县平均气温12.4—18.6℃之间;不同季节日照变化差异大,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夏季日照564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43%,冬季日照123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9.6%;无霜期长,年平均在260天以上,适宜作物生长期长。

水文

古蔺县属长江水系,共有小河21条,小溪225条,除赤水河外,流域面积5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1条;1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5条;50~1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5条;10~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8条。河流均发于县境内,并大部分经由县境内流入赤水河。年正常产水量141805万立米(不含赤水河过境流量),地下水分布较广。

自然资源

编辑

土地资源

红龙梯田春意图红龙梯田春意图

古蔺总幅员面积为3184平方千米,其中可种植面积为420万亩,占总幅员面积的88%,可种植面积中,耕地147.3万亩,非耕地272.6万亩,非耕地占可种植面积的65%。

林业用地238.8万亩,林业用地占整个幅员面积的50.2%,森林覆盖率已达49.65%。古蔺县现有238.4万亩公益林重点分布在黄荆林区及赤水河沿岸和广大岩溶地区,公益林面积138.8万亩。

矿产资源

双沙红军桥

古蔺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境内已探明矿藏资源有25种,其中,有一定资源储量的矿种有12种,煤炭、煤层气、菱铁矿、铜矿、磷块岩、硫铁矿、方解石、石膏、石材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砖瓦用页岩、高岭土等,分属于能源、化工非金属、非金属建材、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五类矿藏。初步探明无烟煤资源储量达26.1亿吨,煤层气储量达700亿立方米。硫铁矿储量为10.1亿吨。已查明的石灰石资源量有水泥用石灰石6万吨,建筑用石灰石3.8亿吨;砂岩铜矿,金属量4249吨,菱铁矿矿石资源量233万吨。

生物资源

中药材资源。古蔺县中草药资源普查资料,列有药名、植物名称,药用部位及药用功能的植物中草药有133科、547属、843种,其中中药材247种,草药587种,动物药材68种,总计902种,珍贵的有麝香、牛黄、熊胆、豹骨等,希缺的有天麻、黄柏、黄莲、银花、厚朴、天冬、白术、杜仲、萸、桃仁等。银花产量名列全省第二,是全省银花生产的四个县之一。

野生乔木类树种有250多种,其中珍贵者有水杉、银杏、红豆杉、三尖杉、福建柏、珙桐、连香树、红豆、香果、鹅掌楸、二月花、香樟、桢楠、丝栗、桦木等,一般的如杉、松、柏、青杠、泡桐等数量很多,灌木类有乌泡、山茶、火棘、碎米柴等数十种。蕨类有23个科、30多个属、100余种。

古蔺动植物

四川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队前来古蔺,对古蔺县的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查明古蔺县两栖动物共计8种,分属1目4科,其中中华蟾蜍、华西雨蛙为中国特产品种;爬行动物共计23种,分属2目7科,具有较大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蛇类,如玉锦蛇、竹叶青、黑眉锦蛇、乌梢蛇等;有鸟类134种,分属14目33科,其中6种为中国特产鸟,属于国家二类保护的鸟类有13种,占四川省同类保护种类的17.1%,属于省重点保护的有小鸊鷉、鹰鹃及夜鹰3种,占四川省同类保护种类的7.5%;兽类共计47种,分属8目21科,其中竹鼠、红白鼯鼠、复齿鼯鼠、藏酋猴及毛冠鹿等5种为中国特产兽,属于国家1类保护兽类有豹和云豹两种,占四川同类保护种类的18.18%,属于国家2类保护兽类有猕猴、藏酋猴等12种,占四川同类保护种类的42.86%,黑熊、豺、金猫、林麝、水獭、大小灵猫的数量均在100只以下,鬣羚,斑羚的数量在200只以下,而猕猴、藏酋猴、黄喉貂的数量均在50只以下,除猕猴、藏酋猴分布较广外,其余种类大多仅分布于少数林区,属于省重点保护的兽类有豹猫、赤狐和毛冠鹿3种,占四川同类保护种类的27.27%,三有保护名录动物主要有小麂、野猪、豪猪、花面狸等。

双沙坝子双沙坝子

水能资源

古蔺县水资源总量14.28亿立方米(不含赤水河过境水量60亿立方米);赤水河流经古蔺长120千米,落差320米,可供开发利用水能资源达76.5万千瓦。有小(二)型水库48座,小(一)型水库8座,山平塘1056口,引水埝3600余条,水资源开发利用量约1亿立方米。小型水电站44座,总装机14000千瓦。

德耀镇风力发电场德耀镇风力发电场

人口

编辑
2023年,古蔺县户籍登记户数22.58万户,户籍总人口87.59万人,其中乡村人口72.77万人,城镇人口14.82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16.91%。迁入人口1453人,迁出人口5538人。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口密度为275人/平方公里。按户籍口径计算,全年出生率9.55‰,死亡率8.17‰,人口自然增长率1.38‰。

经济

编辑

综述

国民经济

2021年,古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203亿元,是2016年的1.5倍,年均增长7.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

2022年,古蔺县地区生产总值22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3%,比全国(3.0%)、全省(2.9%)、全市(4.1%)分别高2.3、2.4、1.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6.6亿元,比上年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95.7亿元,比上年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89.7亿元,比上年增长4.8%。一、二、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为16.2%、44.6%、39.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9、2.3、2.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3:40.1:42.6调整为16.5:43.1:40.4。

2023年,古蔺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比全国(5.2%)、全省(6.0%)、全市(5.6%)分别高4.8、4、4.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7.3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05.2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105.5亿元、增长8.5%。一、二、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为8.45%、54.66%、36.8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8、5.5、3.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15.0:42.4:42.6。

市场主体

截至2023年末,古蔺县注册登记企业数量8234户,增长20.0%;其中,国有、集体及国有控股企业985户,增长10.4%;私营企业7249户,增长21.4%。年末注册登记个体户数量45039户,增长5.4%。

民营经济

2023年,古蔺县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34.1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11.2亿元,比上年增长4.8%,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70.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52.6亿元,比上年增长7.5%。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古蔺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9%。其中建安工程投资比上年增长25.6%;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16.5%;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83.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9.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2%;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70.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1.3%,其中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70.8%;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5.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2.6%。

房地产业

截至2023年末,古蔺县有经营活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14户,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9.7亿元,比上年下降2.9%;商品房销售面积56.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

财政收支

2023年,古蔺县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1亿元,比上年增长23.7%(自然增速);其中税收收入21.8亿元,比上年增长6.7%。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7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3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公共安全支出2.0亿元,比上年增长1.8%;教育支出17.4亿元,比上年增长8.6%;科学技术支出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0.8%;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0.4亿元,比上年增长4.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6亿元,比上年下降7.8%;卫生健康支出4.1亿元,比上年下降0.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1亿元,比上年下降5.1%。

古蔺县城西区

第一产业

古蔺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高粱等为主。

古蔺新城

农业生产

2023年,古蔺县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66.5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36.5亿元,林业产值4.5亿元,牧业产值23.9亿元,渔业产值0.27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3亿元。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38.2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0.88亿元,比上年增长6.2%。

粮食作物种植

2023年,古蔺县粮食播种面积7.46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3%。大春粮食播种面积6.56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7%,其中谷物播种面积5.59万公顷,豆类播种面积0.55万公顷,薯类播种面积0.42万公顷。小春粮食播种面积0.8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3%,其中小麦播种面积0.11万公顷,豆类播种面积0.05万公顷,薯类播种面积0.72万公顷。

粮食作物产量

2023年,古蔺县粮食产量35.6万吨,比上年下降2.4%。大春粮食产量32.6万吨,比上年增长2.4%,其中谷物产量30万吨,豆类产量1万吨,薯类产量1.6万吨。小春粮食产量3.0万吨,比上年增长2.6%,其中小麦产量0.3万吨,豆类产量0.1万吨,薯类(洋芋)产量2.6万吨。

现代农业

2023年,古蔺县农用机械总动力29.68万千瓦,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26万吨。农民合作社1728个,家庭农场数1031个,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1户,农业技术服务机构6个。

畜牧业

2023年,古蔺县生猪出栏68.7万头,比上年增长3.3%,生猪存栏37.6万头,比上年下降6%,能繁殖母猪存栏4.2万头,比上年增长0.5%;牛出栏4万头,牛存栏8.3万头;羊出栏15万头,羊存栏7.9万头;家禽出栏119.7万只。全年实现肉类总产量5.8万吨,其中猪肉产量5万吨;禽蛋产量0.7万吨。

林业生产

截至2023年末,古蔺县森林面积17.6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4.54%,木材产量2.58万立方米,退耕还林1.70万公顷,自然保护区5个。

水利建设

截至2023年末,古蔺县已建成水利工程8422处,水利工程实际供水14555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83万公顷。堤防65.1公里,水库57座,水电站3个,机电井155眼,塘坝1321座。

美丽古蔺,郎酒奢香

第二产业

工业生产和产品产量

2023年,古蔺县实现工业增加值97.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占GDP比重为39.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48.2%,拉动GDP增长4.8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8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9%,其中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6.8%,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原煤产量76.0万吨,下降6.6%;酒产量12.6万千升,增长23.8%;水泥产量20.0万吨,下降51.7%。

工业经济效益

2023年,古蔺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利润总额53.3亿元,增长50.2%;实现税金40.5亿元,增长6.1%;产成品存货43.2亿元,增长12.3%;产品销售率72.8%。

建筑业

截至2023年末,古蔺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46户。全年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8.2亿元,比上年增长45.7%,其中省内实现产值38.01亿元,比上年增长80.1%。

古蔺——不夜城

第三产业

贸易

2023年,古蔺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按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6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4%;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7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餐饮收入1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年末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单位)257户,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1%;限额以下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1.4亿元,比上年增长7.6%。

邮电通信

2023年,古蔺县邮政和快递营业网点225个,其中快递营业网点225处,邮政所29个。实现邮政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12.6%。其中订阅报纸累计518.9万份,订阅杂志累计13.2万份。

金融保障

截至2023年末,古蔺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573.9亿元,比年初增长14.6%。各项存款余额255.6亿元,比年初增长4.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93.4亿元,比年初增长11.3%。各项贷款余额318.3亿元,比年初增长22.8%。

交通运输

编辑

综述

交通建设

截至2023年末,古蔺县境内公路总里程6258.2公里,其中,国道114.5公里、省道201.8公里、县道1070.3公里、乡道1658.3公里、村道3213.2公里。等级公路(含高速、一、二、三和四级公路)6264.5公里,高速公路里程66.7公里。年末公路运输营运车辆数673辆,其中,客运车辆377辆,货运车辆296辆;公路运输客运路条数116条,其中,跨省11条,跨市9条;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100%;城市公共汽车客运总量1000万人次;出租汽车数135辆;公交车数115辆。

交通运输

2023年,古蔺县公路运输客运周转量19563.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3%;公路运输货运周转量63716.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公路运输总周转量65672.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全年水上运输货运量20.7万吨,比上年增长129.5%;水上货运周转量2596.9万吨公里,比上年下增长69.7%。

铁路

叙大铁路叙大铁路

货运铁路:叙大铁路,西起叙永,东至古蔺大村,主要承担古叙矿区煤炭物资外运、长途货物的运输任务。 叙大铁路在2018年7月12日全线贯通。2021年12月6日,叙永至大村线正式开通运营。

公路

  • 综述

    古蔺县境内拥有高速公路:叙古高速,西起泸州市叙永县灯盏坪枢纽立交,东至泸州市古蔺县赤水河红军大桥(川黔界),全长67千米。拥有国道114.488千米,省道437.788千米,县道1061.558千米,乡道1426.921千米,村道3570.245千米,路网密度为209.73千米里/百平方,实现了100%的行政村、96.2%的组通硬化路,100%的行政村通客运。建成鱼湾大桥、文昌阁大桥、白岩滩大桥、太平渡大桥等渡改桥。内通外连的交通路网布局基本形成。

    古蔺交通事业

  • 高速公路

    叙古高速公路

    叙古高速公路是四川高速路网S26宜古高速的组成部分,起于泸州市叙永县正东镇,止于古蔺县二郎镇川黔界;是横向出川重要通道及川滇黔渝结合部高速公路网络主骨架之一。线路位于泸州叙永县、古蔺县境内,全线长65千米,总投资80亿元,建设工期4年。 叙永至古蔺县城段25千米已于2016年9月26日建成通车。2017年1月1日,叙古高速公路古蔺县城至太平镇段31千米正式面向社会开放通车。 2020年1月1日全线通车运营。

    江习古高速公路

    江习古高速公路(重庆江津区—习水县—古蔺县)起于重庆江津至四川合江的刁家互通,途经江津慈云、李市、蔡家、柏林、四面山、寨坝、温水,贵州习水、永乐、习酒镇,四川二郎、太平、古蔺,全线长约153千米。

    古仁高速

    根据规划,古蔺到仁怀的高速公路起于古蔺县龙山镇,通过枢纽互通接拟建泸古金高速,止于古蔺县茅溪镇与贵州仁怀交界处,与蓉遵高速相接。项目总长60.367千米,分主线和支线两段建设。高速路基宽25.5米,设计时速80千米/小时,双向四车道。其中,至仁怀主线长45.28千米、投资约82.398亿元;至茅溪支线15.087千米、投资约30.174亿元。

    古金高速

    古金高速项目是成都至贵阳南向新通道的先导段,是四川首条山区六车道高速公路,也是川南地区首条设计时速度100km的高标准通道。

    古金高速公路项目起于古蔺县永乐街道,以枢纽互通接叙古高速,经龙山镇、观文镇、白泥镇,止于椒园镇川黔界,顺接贵州境贵金高速。线路长39.13千米,主线采用六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路基宽度33.5米,估算投资108亿元。

    古蔺高速互通古蔺高速互通

  • 政治

    编辑

    古蔺县主要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任晓波

    县长

    赵源华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松梅

    县政协主席

    罗波

    仅列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不列副职,截至2024年6月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过去五年,古蔺新建教辅用房50万平方米,金兰高中、东区实验学校、古蔺第四小学相继投用;新改建幼儿园、中小学校26所,推动古蔺中学创成省级引领性示范普通高中、金兰高中创成省级特色办学普通高中,建成古蔺职教中心、争创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投入6.7亿元以上,新改建一批学校,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建成凤凰城幼儿园、皇华镇中心幼儿园、黄荆镇中心幼儿园、双沙镇第二中心幼儿园,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建成投用古蔺县实验小学,完成金兰高中、复陶中学、崇文中学、永乐中学改扩建,启动古蔺一小、交通小学改扩建和古蔺职教中心建设,新增学位3000个以上。

    2023年,蔺阳中学、东区实验学校、第三小学、第四小学交通出行条件改善,仙潭小学、第六幼儿园建成投用,石宝中心幼儿园全面完工,职业教育中心加快建设,中国酱酒人才学院落户古蔺。本科上线突破3000人大关,4名学子圆梦清华、北大,蝉联全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

    2023年,古蔺县学前教育学校128所,在校学生21536人,专任教师873人。小学学校32所,小学教学点138个,九年一贯制小学部4个,在校学生65137人,专任教师3610人。初级中学校28所,九年一贯制(初中部)4个,在校学生34161人,专任教师2463人。高级中学校5所,在校学生20468人,专任教师1265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96人,专任教师21人。

  • 高中(职)教育

    序号

    学校

    性质

    1

    古蔺县职业高级中学校

    四川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

    古蔺县大村职业中学校

    职业高级中学

    3

    古蔺中学

    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4

    蔺阳中学

    泸州市示范性普通高中

    5

    古蔺县金兰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6

    古蔺县实验学校

    分小学部和中学部(含初中、高中)两期建设

    7

    古蔺县白沙中学

    完全高级中学

    8

    古蔺县皇华中学

    完全高级中学

    参考资料:

  • 初级中学

    (*排名不分先后)中城中学、古蔺镇中学、古蔺县实验学校、桂花中学、大寨中学、乌龙中学、箭竹民中、建新中学、马蹄中学、护家中学、鱼化中学、马嘶中学、椒园中学、白泥中学、回龙中学、石鹅中学、石宝中学、水口中学、岩湾中学、李家寨中学、土城中学、兴本中学、复陶中学、石屏民中、太平中学、双溪中学、玉田中学、彰德中学、黄荆中学、德耀中学、白沙中学、龙山中学、观文中学、丹桂中学、东新中学、二郎中学、永乐中学、小水中学。

    文化事业

    2020年,古蔺新创国家4A级景区2个,高分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

    以“红色文化、酱酒文化、生态文化”三大品牌为依托,描绘“多彩古蔺”美丽画卷,协同打造以“四渡赤水”为重点的红色文化传承带、以山地避暑康养为重点的生态价值实现旅居带,加快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古蔺部分,创建四渡赤水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黄荆老林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四川省天府旅游名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强东城产业园区,有序推动风力、光伏等新能源开发,建成龙山“一园三区”建材产业园区,打造成渝地区优质建材供应基地。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体育惠民”工程,建成一批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体育场。支持少数民族聚居地建设特色民族村寨,深入挖掘民俗文化,争创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健全完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和城乡基层治理,深入推进依法治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医疗卫生

    2021年,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争创“三甲”,14建成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6个,创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省级中医药产业发展重点县。

    2021年,古蔺县人民医院新院区主体封顶,鸣兴精神病专科医院等项目有序推进,完成全民预防保健体检25.6万人。

    古蔺县城古蔺县城

    2021年,实施城市医疗集团共建行动,培育引进专业医学人才100人以上,实施基层卫生人员能力提升行动、培训400人以上,创成省级重点专科3个、市级重点专科3个。纵深推进“三医联动”,实施公立医院薪酬制改革,建设“互联网医院”。加快老年病房建设,县域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率达50%以上。完成婴幼儿健康管理3万人次、全民预防保健23万人。深入实施“五名战略”,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启动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

    2023年,新增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2个,引进紧缺型医疗卫生技术人才88人,携手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建立专科联盟,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全覆盖,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和县人民医院“三甲”创建通过省级现场评审。

    截至2023年末,古蔺县卫生机构653个,其中,医院1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3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在医院中,综合医院10个,中医医院1个,专科医院6个。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个,卫生院21个,村卫生室515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91个。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卫生在岗职工4744人,卫生技术人员3588人,执业(助理)医师1355人,注册护士2357人。实有床位数3901张。

  • 县级综合医院

    序号

    医院名称

    等级

    1

    古蔺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2

    古蔺县中医院

    二级甲等

    3

    古蔺县妇幼保健院

    4

    古蔺县疾控中心

    社会保障

    居民收支

    2023年,古蔺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4.4%;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7.3%。

    社会保障

    2023年,古蔺县城乡最低生活保障669664人次,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0227人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39437人次;年末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2600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0.8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42人,城镇新增就业4519人。

    建设中的古蔺县城

    2023年,古蔺县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100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81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3800人。设立驻外农民工服务维权工作站2个,获评全省去冬今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单位。新建安置住房315套,古蔺老年养护院、彰德养老服务中心全面建成。发放各类补助资金2.5亿元,救助困难群众9.2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6%、98%。

    基础设施

    受历史、地理、经济等诸多因素制约,古蔺城市建设相对滞后,基础条件较差,城市功能不尽完善。

    2021年,古蔺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初步形成,齐安宫仿古商业街正式开街,老旧小区改造完成试点,府河新城(二期)等房地产项目加快建设。蔺州大道(一期)基本连通,东区客运站启动运营,四渡赤水文化广场全面开放。城市治理纵深推进,创成省级文明城市。

    2021年,古蔺蔺州大道(一期)建成通车,滨河路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墨宝寺农贸市场竣工投用,老旧小区改造1500户,府河新城(二期)等7个房地产项目加快建设。

    古蔺西区新城

    十四五时期,古蔺要建成四川省县域经济强县、建成四川省现代农业强县、建成四川省天府旅游名县。全面构建撤县设市新格局,建成成渝地区南向重要交通节点城市,城镇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提升幅度高于全国,撤县设市各项监测指标全面达标。

    环保事业

    2023年,古蔺县城市污水处理厂2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3.8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95%以上。年末全县公共厕所(卫生间)数105个。垃圾中转站16个,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数320辆。公园个数3个。城市空气质量优良(II级)以上天数350天,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95.9%。

  • 历史文化

    编辑

    地名由来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永宁县移治于古蔺场。宣统元年(1909年),改县名永宁为古蔺,取“古蔺州”之意,属永宁直隶州管辖。

  • 说法一

    古蔺古为西南夷地,系彝、苗、羿人聚居地区。古蔺境为唐代羁縻蔺州地,蔺州盛产蔺草,唐宋之世地无珍重,每岁土人以草织花席,故名。

  • 说法二

    “古蔺”与“永宁”同义。民国余达父《且兰考》:“按蔺即宁之转。”

  • 说法三

    《唐书》所记能州和《宋史》里的蓝州,就是蔺州。蔺州的得名,源于定居柏雅妥洪(落洪)、世代雄长一方,以“蔺”为名的“蔺蛮”彝人扯勒部族。宣统元年(1909年),永宁县改名为古蔺。

    人文历史

    据史载,最初生活在古蔺这片土地上的是僰、濮、羿、苗等民族。东汉末年,贵州西北部彝族北上,向赤水河上游地区发展,史称彝族“址勒”部落,逐步发展为古蔺地域的主体民族。到明代,其实力范围已遍及古蔺全境,建立土司制度,彝族奢氏世袭首领职务,统治古蔺地域。明末清初,汉民族开始进入古蔺地域,逐步发展成为古蔺地域人口最多的主体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彝族土司治所(永宁安抚司、宣抚司)形式在永宁(叙永),实在古蔺场,世代相袭,使古蔺场成为古蔺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蔺积淀了多民族团结奋斗的历史文化,传承了古老的华夏文明,孕育了流芳千古的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古蔺县马蹄镇境内,有600余年历史的奢王府遗址。

    最美小区

    长征精神

    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四渡赤水,三渡在古蔺。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古蔺境内转战54天,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指挥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取得了长征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古蔺境内太平渡、九溪口、二郎滩、草莲溪是红军四渡赤水第二、三、四渡的重要渡口;白沙、鱼岔、回龙场、太平渡曾是红军指挥机关所在地;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曾在白沙发出《告全体红色战士书》。

    太平古镇太平古镇

    名酒文化

    古蔺酒

    二郎滩镇古为夜郎之地,土著称为“僚人”。其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当时,赤水河谷中存有一种名叫“枸酱”的植物,被他们采来制酒,这是酱香酒的由来。公元前135年,汉武帝钦命,将二郎滩一带生产的“枸酱酒”定为贡酒,特供皇家享用。此处的酒称为郎酒,既与二郎镇有关,也与夜郎有关。

    古金高速古金高速

    古蔺县依托独特的白酒文化资源,着力实施名酒品牌战略。整合天地宝洞、美酒河、青龙洞、盐运码头、红军长征遗址等资源,打造二郎镇为体验酱酒文化的特色旅游小镇。此外,古蔺酒街集酒文化体验、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为一体,是酒文化的展示地。

    民俗文化

    作为四川省少数民族散杂居大县之一,古蔺县民俗文化历史悠久,保存完整。“古蔺花灯”、“古蔺黄家扬琴”、“古蔺山歌”和“古蔺大寨苗族踩山节”分别列入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精神风貌

    古蔺精神

    乐观、自强、神采飞扬

    兰花文化

    古蔺县标古蔺县标

    县花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天下第一香”,古往今来,中国人非常喜爱兰花,形成了丰富、高雅、深刻的兰文化。古蔺盛产兰花,被誉为“春兰之都”。以兰花作为县花,不仅因为古蔺兰花的奇异和美丽,更谕示着古蔺人将以高洁、雅秀、幽远的人文精神。

    航拍古蔺

  • 风景名胜

    编辑
    截至2024年6月,古蔺县有国家A级景区8个,其中4A级旅游景区4个、3A级旅游景区1个、2A级旅游景区3个。

  • 黄荆老林

    黄荆老林八节洞瀑布黄荆老林八节洞瀑布

    黄荆老林旅游景区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西北部,是国家AAAA级景区。属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带的赤水河流域,面积433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高达96%以上,平均海拔1300多米。是白垩系红色砂岩中山峡谷丹霞地貌区,也是地球同纬度(北纬28°C)唯一保存完好的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区。

  • 太平古镇

    太平古镇太平古镇

    太平古镇位于四川省古蔺县西北部,古蔺河与赤水河在此处交汇,距县城古蔺35千米。古镇有积淀深厚的红色文化。1935年“四渡赤水”,中国工农红军在古蔺县境内转战54天,留下了红色遗迹和革命文物。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房屋,采用古代干阑式和吊脚楼等建筑构架,呈现“台、吊、错、挑、梭、靠”特色。景区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其文化特征体现了地区与民族特色的融合。

    太平古镇是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十大最宜业街巷”、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大黑洞景区

    箭竹大黑洞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包括箭竹乡全境,包括喀斯特地貌奇观大黑洞和森林、草场等自然景观,以及苗族风情人文景观两大部分。占地4800亩,总共有42处大景观。主要分为苗寨民俗文化区、大黑洞秘境观光区、游客中心休闲运动体验区、哆彩苗岭休闲游憩区。

  • 古郎景区

    古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四川古蔺县东新镇,距离古蔺县城52千米,古蔺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北麓,赤水河及其大小支流穿插迂回,地貌呈现出地势高峻,河谷深切的特点;石灰岩发育出众多溶洞,古郎洞是赤水河流域景观比较丰富、发育比较完整的代表性溶洞。洞内景观奇特,暗河密布。全洞共分上、中、下三层,洞中有洞,洞中有水,洞内面积近60万平方米,地下暗河长达数十千米。

    古郎洞风景区

  • 红龙湖森林公园

    青山藏玉龙青山藏玉龙

    红龙湖森林公园位于古蔺县城北部,距县城区19.5千米,与黄荆景区紧密相连,面积达30平方千米。整个湖区由红龙湖、月儿湖、琴蛙湖等大小7个湖泊组成,象七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海拨1600多米的崇山峻岭之中,最高峰新街坪达845米。

  • 二郎古镇

    二郎镇位于四川省盆地南部边缘,是全国100个著名乡镇之一。红军二、四渡的渡口和红军开仓分盐的旧址就在二郎镇。红军渡口位于二郎古镇下场口。1935年红军长征时,先后两次在此抢渡赤水河,进行了著名的二郎背水战。美酒河位于赤水河北岸,集奇、险、峭、峻、秀为一体,因盛产美酒而得名;摩岩石刻“美酒河”秀于古蔺县二郎镇赤水河上游3千米北岸蜈蚣岩上,每字面积1600平方米,1999年载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天、地宝洞属喀斯特地貌天然溶洞,总面积2万平方米,是国家名酒郎酒的天然储酒库,被称为“酒阵兵马俑”。美酒河的十里长滩,是赤水河上六十四个险滩中险峻的集中处,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国际攀岩、洞穴探险及飘流基地,堪称险滩漂流。

    古蔺旅游

    古蔺风光

    里面的天宝洞、地宝洞、郎酒庄园等。是云贵高原典型的喀斯特溶洞,其地质年龄为一亿八千万年。用于储存郎酒使用至今。洞内有土制陶坛万余只,储存基酒数万吨。天地宝洞储酒堪称中国一绝,有“中国酒坛兵马俑”之称。1999年载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当今世界最大的天然酒库。2007年入选四川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双沙花海

    双沙镇地处古蔺南缘。双沙有万亩花海(油菜花);独特的喀嘶特地貌孕育了双沙众多的溶洞;此外,还有风光秀丽的琼粼湖,险峻奇美的莲花峡,神奇幽幻的一线天,五光十色的新月潭等。独特的地形地貌使双沙成了攀岩、滑翔等户外运动的理想胜地。此外双沙还有着美丽的苗家服饰,苗族风情。

    画里乡村画里乡村

  • 火星山森林公园

    火星山森林公园位于古蔺县城北郊,以火星山得名。占地300余亩,公园以火星山为中心,东西绵延各10千米,种植林木3000余亩。明代奢香在此建有五凤亭,1976年始建为公园。从城北山脚造千余级至山顶,上建有“了然亭”、“九翠楼”、“留丹亭”等建筑群体,顶峰有“长征二号捆绑运载火箭”火箭壳。

  • 大寨苗族乡

    大寨苗族乡位于古蔺县西部,属亚热带高原气候区,四周山峦叠嶂、雄奇险峻,中心开阔平坦,土地肥沃。大寨旅游的最好季节是每年4月至11月,日均气温在22℃左右,大寨宝佤山踩山节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寨苗乡大寨苗乡

  • 地方特产

    编辑
    郎酒、潭酒、古蔺麻辣鸡、古蔺老腊肉、古蔺手工面、古蔺牛肉干、古蔺萝卜干、古蔺赶黄草、古蔺兰花等。

    著名人物

    编辑

    著名人物

    奢香:彝族名舍兹,又名朴娄奢恒。元末明初人,彝族女政治家。出生于四川永宁(今古蔺),系四川永宁宣抚司、彝族恒部扯勒君亨奢氏之女。14岁嫁往水西,是彝族土司、贵州宣慰使陇赞·蔼翠之妻,婚后常辅佐丈夫处理政事。幼时聪明多才,受族人称赞。明洪武十六年(1383)因夫年老,奢香代理其职务。

    邓均吾:本名邓成均,笔名均吾、默声。现代诗人,翻译家,教育家,文学家,无产阶级革命家。

    王星: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2002年1月经中央批准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

    陈之光:曾任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傅华封:名传山,一名嵩炑,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试补学官弟子员,时华封26岁,有鉴于县境匪患频仍,荼毒乡里,乃弃仕途,招募丁壮,筹办团练。不久当上团总,带兵肃匪,地方安靖一时,县人称庆。

    骆健郎:一·二八抗战烈士。为表彰其功绩,军部追授于营长级衔;国民政府在其家乡田坝寨树碑,上书“与子同仇”四字;古蔺县政府亦将田坝寨命名为彰德乡。

    陈绍清:一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八一奖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九七九年三月,按副军职待遇离职休养,一九八八年七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荣誉称号

    编辑
    2009年,古蔺县入选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四川省扩权强县试点县。

    古蔺兰花

    古蔺县先后获得全国性酱香酒生产基地、中国西部百强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区环境规划示范城市优秀案例”、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全国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全国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县、国家首批退耕还林工程试点县、全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首批试点县 、中国国家农业部全国肉牛养殖和商品猪养殖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基地县、中国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烤烟生产先进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高粱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土地开发整理示范县、全国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先进县 ;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四川体改试点县、四川省中医先进县、四川省文明城市 、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四川省第二轮现代畜牧业重点县、 四川电商十强县、四川省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首批试点县、四川省食品工业15强县、省环境优美示范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省级绿化模范县、四川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县、省级教育工作先进县、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省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重点县、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等荣誉称号。

    1998年2月,古蔺县被列为国家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建设县。

    1999年2月,古蔺县被国土资源部列为全国首批土地开发整理示范区的14个县市之一。

    2018年9月25日,古蔺县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9年2月2日,古蔺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20年2月18日,古蔺县退出贫困县。

    2020年6月29日,古蔺县入选四川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0年6月30日,古蔺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4年11月,古蔺县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

    2020年12月3日,古蔺县入选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

    2021年2月,古蔺县被评为2020年度四川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

    2021年7月15日,古蔺县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8月,古蔺县被命名为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1年8月26日,古蔺县入选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公示名单。

    2022年11月,古蔺县入选第四批四川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3年2月,古蔺县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2023年3月,古蔺县入选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

    2023年6月,古蔺县入选四川省生态园林城市(县城)。

    2023年12月20日,国家民委发布关于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拟命名名单的公示,古蔺县在名单之列。

    2024年1月,被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2024年6月,上榜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下一篇 罗江区

    上一篇 叙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