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缅甸语 编辑
缅甸语是缅甸的官方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主要分布于伊洛瓦底江流域和三角洲地区。使用人口约2800万,在泰国、孟加拉、美国等也有少量分布。
仰光(Yangon)话是现代缅甸语的标准语。缅甸语既然是缅甸的官方语言,这就说明了缅甸语翻译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使用还是有一定的比例的。
缅甸语由于使用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又有极为丰富的文字记载,在汉藏语系语言中除了汉语、藏语外缅甸语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对研究汉藏语系诸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中文名:缅甸语
外文名:Burmese
使用范围:主要在缅甸
语系: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彝语支缅甸语
官方语言:缅甸
第一语言:3.2千万
ISO639-1:my
ISO639-2:bur(B)mya(T)
Unicode:1000-109F
缅文:မြန်မာဘာသာ
缅甸语使用地区:主要分布在缅甸,少量分布在泰国、老挝、孟加拉国、马来西亚、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作为第一语言,有3.2千万人使用,第二语言有1千万。排名:29。
缅甸语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一个重要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数约有2500万。它是缅甸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通用语。它的书面语从公元1058年镌刻的缅文“雷德谢碑”算起,已经有九百多年历史。
缅文是拼音文字,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记载。从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到,缅甸语言在近一千年的历史演变中,无论是语音、词汇还是语法,各方面都起了不少变化。其中,辅音韵尾的变化就是一个重要的语音变化现象。对缅甸语中的辅音韵尾变化作了一些研究,发现缅甸语中辅音韵尾的变化过程及其变化规律与汉语以及中国部分少数民族的语言变化规律极为相似。对缅甸语的历史演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找出缅甸语言本身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研究亲属语言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缅甸文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古缅甸语,因此可以用缅甸文的罗马转写来推测古缅甸文的发音,从此也可以看出其与仰光话之间的巨大的区别。
缅文是一种拼音文字,共有33个辅音字母,与元音拼合后,组成音节。缅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高平、高降、低平和短促调。缅语以仰光音为标准音。
缅甸文属于婆罗米系的字母文字,其书写特征是呈圆形。
古缅甸语
古缅甸语有三个声调,但其在12世纪的确切音值不清楚,仰光话的发音是:
第一声:高降调53(在开音节中,用短元音符号表示,在闭音节中,在基本辅音之下加一个点)
第二声:低平调11(在开音节中,用长元音符号表示,在闭音节中,没有特殊的符号)
第三声:高平调55(在音节后加双点符号:)
古缅甸文的塞音韵尾演变成喉塞音,成为第四个声调。
缅甸文 | 缅甸文转写 | 调类 | 仰光(国际音标) | 翻译 |
---|---|---|---|---|
ခ | kha | 1 | kha53 | 尊崇 |
ခၝ | khâ | 2 | kha11 | 鹧鸪 |
ခၝး | khâ: | 3 | kha55 | 腰、苦 |
ခပ္ | khap | 塞音韵尾 | khaʔ44 | 舀 |
缅甸和尚
双唇音 | 齿音 | 齿龈音 | 舌面音和软颚音 | 硬颚音和唇化舌根音 | 喉音 | 无发音部位 | |
---|---|---|---|---|---|---|---|
塞音和塞擦音 | pʰ p b | tʰ t d | tʃʰ tʃ dʒ | kʰ k g | ʔ |
| |
鼻音 | m̥ m | n̥ n | ɲ̥ ɲ | ŋ̊ ŋ |
| N (鼻化元音) | |
擦音 |
| θ (ð) | sʰ s z | ʃ |
| h |
|
半元音 |
| (r) | j | (ʍ) w |
| ||
边音 |
| l̥ l |
|
现代缅甸语
缅甸语有26个元音(包括双元音),其中有单元音7个,短促元音8个,鼻化元音7个,以及4个双元音:ei,ou,ai,au。
现代缅甸语有4个声调:高平、高降、低平、短促。在口语中有连读音变现象,主要是清音变浊音、各类声调变成轻声。古缅语中有很多复辅音声母和辅音韵尾,后来部分复辅音变成腭化音;辅音韵尾消失引起韵母和声调系统的变化。缅甸语属孤立型语言,基本词多为单音节词,由词首辅音或辅音丛加上一个单元音或双元音构成。名词没有性、数、格的变化;人称代词有男用和女用、尊称和卑称之分;动词没有时态、人称等变化。量词与汉语量词相似。主要的构词方式是附加(包括前缀、后缀)、插入、重叠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改变词性和词义。基本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修饰语在中心词之前。句子中各成份之间的各种语法关系和感情色彩主要通过助词来表现。缅甸文字属于音素文字。有33个辅音字母,元音在书写时除了在零声母时用字母外,一般都用符号代替。元音符号有上加、下加、前加、后加等几种。缅甸语最早和最完整的文献是"妙齐提"碑文。缅甸文属于婆罗米系的文字,其书写特征是呈圆形。
缅甸语
汉藏语系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历史文献最为丰富的语系之一。汉藏语系(Sino—TibetanFamily)早期称为“印支语系”(Indo—ChineseFamily),也有的称为“藏汉语系”(Tibeto—ChineseFamily),现通称为汉藏语系。汉藏语系一般认为包括汉语和藏缅、壮侗、苗瑶三个语族。壮侗语族在国外有的称为侗台语族或台语族。最早提出这一谱系分类法的是李方桂先生,他在《中国的语言与方言》(1937年)一文中就提出汉藏语系分汉语、侗台语族、苗瑶语族、藏缅语族的论点。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