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爱新觉罗·永琰。清高宗弘历第十五子,母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清代第七位皇帝,清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初封为和硕嘉亲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被立为皇太子。嘉庆元年(1796年),清高宗禅位于其而成为皇帝。嘉庆四年(1799年),清高宗驾崩后,颙琰才得以掌握实权。乾隆末年,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由于清高宗大兴文字狱,川、楚、陕等地爆发了大规模的白莲教起义。其亲政后,通过诛杀和珅,缓解民怨。另一方面更易统兵大员,奖惩分明,逼将领用命,严密军事
2024/08/05
9060
-
孙甫(991年-1057年),字之翰,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中国北宋官员、史学家。孙甫少年好学,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举进士,得同学究出身(宋代设学究科,考试及格但等第次于学究出身者,称同学究出身),任蔡州汝阳县主簿。天圣八年,孙甫再次参加科举,举进士及第,为华州(今陕西渭南)推官,又迁大理寺丞、知绛州翼城县。庆历二年(1042年),经杜衍举荐,孙甫授秘阁校理、太常博士,后又任右正言,知谏院。孙甫任谏官的时期正逢宋代言论最为宽松的宋仁宗朝,其本人亦敢于直谏,所上奏疏都直指北宋政治弊病。他重视以
2024/07/20
9732
-
张光晟(?-784年),陕西盩厔(今陕西周至)人,唐代中期名将,施恩不图报的义士,边境护国的良将,屠杀使团的刽子手,命运捉弄的叛臣。
2024/08/10
8601
-
李涵(?-784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祖李虎六世孙,高平郡王李道立曾孙。出身毕王房,简朴忠谨,有俊才之称。门荫入仕,累迁左赞善大夫。得到朔方节度使郭子仪表荐,出任关内道盐池判官。支持唐肃宗李亨即位,授尚书左司员外郎。安史之乱后,奉命宣慰各镇,授给事中,迁兵部侍郎。大历三年(768年),出使河北,解决卢龙节度使李怀仙被杀事宜。回朝后,迁浙西观察使,从平汴州之乱。入为御史大夫、京畿观察使。唐德宗即位,授光禄卿、左散骑常侍,以尚书右仆射致仕,册封襄武县公。兴元元年(784年),去世
2024/08/11
5892
-
萧昕(702-791年),字中明,祖籍南兰陵(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唐朝中期大臣,南梁鄱阳王萧恢七世孙。凭借门荫,选崇文馆学生,进士及第,授阳武县主簿。天宝初年,通过词科考试,授寿安县尉,迁左拾遗。安史之乱时,推荐名将来瑱,辅佐哥舒翰发动潼关之战,兵败进入蜀郡,历任司门郎中、安州长史、河南道都统判官、中书舍人、扬州司马,累迁秘书监。唐代宗逃亡陕州时,前往拜见,授国子祭酒,持节吊唁回鹘可敦,授右散骑常侍,迁兵部尚书兼任京兆尹。朱泚之乱时,逃往奉天,迁太子少傅,转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少师,册封晋陵郡公,年老致
2024/08/10
1280
-
药子昂,本名药颙,字子昂,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县)人。唐朝时期大臣,晋朝名将药冲后代。唐肃宗即位后,授殿中少监,充闲厩使。宝应元年,迁殿中监。跟随中书令仆固怀恩前往太原,查探回纥虚实,迁御史中丞、左右厢兵马使。跟从雍王李适往见回纥可汗,迁右武卫大将军。权宦李辅国失势后,判元帅府行军司马,受到程元振排挤,出任御史大夫、关内节度使,卒于任上。
2024/08/11
7236
-
崔宁(723—783年),又名崔旰,贝州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唐朝时期名将、宰相。出身博陵崔氏。喜好纵横之术。早年生活落魄,追随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授折冲都尉。唐宝应初年,授利州刺史。迁汉州刺史。永泰初年,迁西川都知兵马使。大历二年,授西川节度使,进授检校左仆射。大历十四年,入朝任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兼山陵使、御史大夫。唐德宗即位,得罪宰相杨炎,出为朔方节度使。再入为右仆射、知尚书省事。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随驾逃奔奉天(今陕西乾县),被宰相卢杞诬陷冤杀,年六十一。后得平反。(概述内图片来源:《
2024/08/10
1705
-
严武(726年-765年),字季鹰。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中书侍郎严挺之之子,唐朝中期名将、诗人。严武幼有成人之风,弱冠以门荫为太原府参军事。天宝十三载(754年),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荐为判官,约天宝十五载(756年),迁侍御史。安史之乱起,严武自河陇随唐玄宗入蜀,擢谏议大夫,后赴唐肃宗行在,房琯荐为给事中。既收长安,授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乾元元年(758年),坐房琯事,贬为巴州刺史。上元元年(760年),为河南尹。上元二年(761年),迁成都尹,兼御史大夫,充剑南节度使。宝应元年(762年),唐
2024/08/10
6310
-
不空(Amoghavajra)(公元705年~ 公元774年),音译为阿目佉跋折罗,意译为不空金刚,又名不空三藏法师,不空大师,或称不空智,唐玄宗赐号“大唐智藏”,封特进试鸿胪卿。寂灭后,被赠肃国公、司空,成为“冠绝千古,首出僧伦”的一代戒师、密教二祖,密宗祖师、开元三大士之一。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人,与善无畏、金刚智并称开元三大士,佛学家、翻译家与鸠摩罗什、玄奘、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14岁在阇婆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随金刚智来唐朝。唐开元八年(720)至洛阳。(一说西域人,幼年随舅父到内地,10
2024/08/11
5625
-
马璘(721年-777年1月26日),字仁杰,岐州扶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人。唐朝右威卫将军、扶风郡公马正会之孙,右司御率府兵曹参军马晟之子,唐朝宰相、将领。马璘出身自关中望族扶风马氏,自幼成了孤儿。受先祖的马援的启发,从军安西。安史之乱中,马璘率军入关平叛,初战卫南,以百骑破敌五千。后随李光弼攻洛阳,史朝义率叛军十万据守。马璘率部下五百人,三次攻入敌阵,唐军乘势进攻,击溃敌兵。马璘因此战功,升任试太常卿,镇守河西。广德元年(763年),马璘于凤翔斩吐蕃军数千,兼任御史中丞。永泰元年(765年),代宗李
2024/08/10
7439
-
浑瑊[jiān](736年-800年1月1日),本名日进,铁勒族浑部皋兰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南) 人。唐朝中期名将,朔方节度留后浑释之之子。浑瑊早年随父于朔方军征战,十一岁参加防秋时便立下跳荡功。后随军击破贺鲁部,参与石堡城之战,收复龙驹岛,大破葛逻禄部,“勇冠诸军”,累迁至中郎将。安史之乱爆发后,先后为李光弼、郭子仪、仆固怀恩的部将,大小数十战,军功最盛。仆固怀恩叛乱时,吐蕃军十万入侵,浑瑊率二百骑兵冲阵,大破吐蕃,被绘像于凌烟阁之上。唐德宗即位后,入朝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泾原兵变时,浑瑊于
2024/08/10
1735
-
尚结息,生卒年不详,唐代时吐蕃国大臣。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时,先后任大将、大相。
2024/08/11
7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