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姜 编辑
香姜(Alpinia coriandriodora D. Fang)是姜科山姜属的植物。茎丛生,根茎呈紫红色;叶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脱落性的短刚毛;花序轴密被短柔毛;总苞片椭圆状披针形;苞片与总苞片相似,小苞片椭圆形,花萼一侧浅裂,密生微柔毛,花冠管与花萼近等长,裂片长圆形,外密被贴伏的短柔毛;唇瓣近卵圆形,侧生退化雄蕊线形,被短腺毛;蒴果球形,成熟时红色,顶端具宿存的花被管;花期:4-5月;果期:9-10月。香姜分布于中国广西,香姜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易危(VU)。繁殖方法一般为分株繁殖。香姜味辛,性温。有解表,行气的功效,可用于感冒、胃痛。其植株具“芫荽”样香味,民间常栽培作调味香料,并用于驱风行气。
叶15-26片,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8-33厘米,宽1.2-5厘米,顶端渐尖,长尾状,通常早枯,基部楔形,下延,两面无毛,边缘具脱落性的短刚毛,几无柄;叶舌长3-8毫米,2浅裂,通常被缘毛。
江永香姜
蒴果球形,直径0.8-1.4厘米,成熟时红色,被疏短毛,顶端具宿存的花被管。花期:4-5月;果期:9-10月。
性状鉴别
干燥根茎呈圆柱形,多分枝,长1.5~4cm,表面棕黄色或红棕色,有波状环节,节间0.2~0.8cm。可见圆形的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黄棕色,中心环(内皮层)明显。气芳香(具茺荽样香气),味微辣。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直径0.8cm):表面由1列类方形或长方形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外壁增厚,有的内含红棕色非品形物。皮层宽广,细胞类圆形,排列疏松,有较多的叶迹维管束及油细胞散在,油细胞内含红棕色物质,叶迹维管束外韧型,皮层下方有的薄壁细胞内含有淀粉粒一内皮层明显。中柱维管束为有限外韧型,在中柱外侧密集排列成环状,内侧散在,维管束中束鞘纤维成环并木化。中柱中亦有油细胞散在。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为1列薄壁细胞,上表皮薄壁细胞较大,类圆形或长椭圆形;下表皮细胞较小,可见气孔。叶肉栅栏状细胞l列,细胞呈柱形;海绵组织发达,有多个呈“8”字形维管束散在,维管束外韧形。叶顶面观上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为多角形,垂周壁平直;下表皮可见气孔,气孔为短裂式。
根茎粉末及解离组织:粉末砖红色,气芳香(具芫荽样香气),味微辛辣。纤维,壁较薄,直径7.0~13.1μm。淀粉粒多见,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7.4~37. 0μm;长椭圆形,直径30.9~50.1μm。鳞叶细胞多见,黄色,细胞壁微波状。表皮细胞碎片多见,顶面观细胞多角形,侧面观细胞类方形或长方形,外壁增厚。油细胞圆形或长圆形,有的内含红棕色物质。导管多为环纹导管,直径34.2~87.0μm,偶见单纹孔导管。棕色块棕红色,直径34.0~90.4μm。
香姜出土
种子的采集与处理:种子成熟多在11月中下旬,党种子有青变红时,选取生长红袜套的植株作为采种母株,剪下果序,摘下红色球果,置清水中浸泡,搓洗去除红色果皮和白色种衣,于阴凉处用筛子沥干种子表面水分,最后将种子均匀播于室外疏林下沙坑中,覆沙1-2厘米,种子间距1厘米保持沙子湿润。
移栽定植:沙播种子约4个月后出苗,出苗率大于90%,且出苗整齐。出苗后2个月左右(翌年5-6月)、当幼苗长出2片约4厘米的叶片后,及时移栽至有散射光的疏林下,株行距50厘米×50厘米,栽后覆土压实,浇足定根水,移栽及易成活。
分株繁殖:成年山姜植株长势健,蓬径大,根茎处萌芽数量多,适于分株繁殖,全年可进行。
施肥:移栽成活后,进行少量多次薄施腐熟豆饼肥。每月1-2次,9约进行追肥,翌年4约在施肥。
实生苗可在定植后1年半,老株分兜苗可在定植后1年长成株型良好、具有观赏价值的株丛。
食用
其植株具“芫荽”样香味,民间常栽培作调味香料,并用于驱风行气。
药用
香姜味辛,性温。有解表,行气的功效,可用于感冒、胃痛。
化学成分
姜含挥发油,成分主要有β水芹烯、α-姜烯、β-红没药烯等。姜辣素是姜中的辣味成分,是多种物质构成的混合物,其结构中均含有3-甲氧基-4-羟基苯基官能团,根据该官能团所连接脂肪链的不同,可把姜辣素分为姜酚类、姜烯酚类、姜酮类、姜二酮类、姜二醇类等不同类型;另含天门冬素、2-呱啶酸、天门冬氨酸等。
香姜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