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叶杯·楚女欲归南浦 编辑
《荷叶杯·楚女欲归南浦》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此词抒写送别一个少女驾舟归去的一霎那所引起的淡淡哀愁。首二句点明人物、地点、环境,接着用雨湿花红烘托气氛,再写小船驶入花丛,最后二句写风起波掀人远去的情景。全词不着意于写景,而重点在于写人,景只略作点染,情则含蓄有味,篇幅虽短,却能以少许断续的线条,绘成一幅饶有情趣的人物小景。
作品名称:荷叶杯·楚女欲归南浦
作者:温庭筠
创作年代:晚唐
作品出处:《花间集》
作品体裁:词
楚女欲归南浦⑵,朝雨。湿愁红⑶,小船摇漾入花里⑷。波起,隔西风⑸。
词句注释
⑴荷叶杯: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南吕宫”。分单调、双调两体。此词为单调小令,二十三字,四仄韵二平韵。
⑵楚女:楚地之女,泛指南国女子。南浦:泛指送别之地。浦,水边,岸边。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⑶湿愁红:红指荷花,即雨湿带愁的荷花。红,一作“云”。
⑷摇漾:摇荡,形容船在水中划行的样子。漾,一作“样”。
⑸隔西风:小船已去远,隔风相望,所以说“隔西风”。
白话译文
楚女就要回南方去,道别的南浦飘着蒙蒙朝雨。朝雨中粉红的荷花,润透了离愁别意;小船缓缓地摇进花丛,摇荡着我不安的心绪。西风扬起的波澜,隔开了,我和你。
整体赏析
这首词写采莲的楚女欲归南浦与风吹波起、小船渐行渐远的情景,表现了一种淡淡的哀愁,这哀愁是楚女驾舟归去的一霎那所引起的,是岸上送者的哀愁,也是楚女的哀愁,只是送者并未出场,却从行者眼里写出。
首起二句“楚女欲归南浦,朝雨”点明人物、情事、地点、环境。紧接着“湿愁红”句,用雨湿花红烘托气氛。花红无所谓愁与不愁,但在朝雨归去的离人眼里,却带上了愁的轻纱。“小船摇漾入花里”写船行,“摇漾”二字描摹出小船轻悠地荡漾在花丛中的情态。“波起”写船行荡起层层涟漪。这里描述小船驶入花丛的情景,概括地写出了江南水乡充满诗意的美景,描绘出一种极美的境界。雨湿花红,风吹浪起,如此离别的环境气氛,愁意自在其中。
结尾“隔西风”三字,语言简洁,却深入地写出了送别女子的心情:西风吹起,碧波荡漾,人儿远去,无影无踪,倩影留在眼前,哀愁充满心田。其中一“隔”字,以硬笔写感情,给人以刚硬之感,表现出一种被强行拆散的感受。“西风”则是一种萧瑟的意象,与“朝雨”交加,更添凄凉,透露出送者与被送者的苦楚哀伤。
此词篇幅虽然短小,却能以少许断续的线条,绘成一幅饶有情趣的人物小景。一个“愁”字,一个“隔”字,写楚女悠悠离愁颇为宛转含蓄。全词“曲调节拍短促,而韵律转换频数,形式与五、七言诗大异其趣,令人一新耳目”(胡国瑞《论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
名家评价
清人陈廷焯:“此作节奏天然。”(《云韶集》卷一)“节短韵长。”(《词则·别调集》卷一)
近人李冰若:飞卿所为词,正如《唐书》所谓侧辞艳曲,别无寄托之可言。其淫思古艳在此,词之初体亦如此也。如此词若依皋文之解《菩萨蛮》例,又何尝不可以“波起隔西风”作“玉钗头上风”同意?然此词实极宛转可爱。(《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诉衷情
上一篇 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