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页河子遗址 编辑
页河子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沙塘镇和平村渝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上,是新石器时代遗址。
198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页河子遗址。1986年,为了搞清宁夏西部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面貌及与相邻地区同时代诸文化的关系,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和宁夏固原博物馆对页河子遗址进行了发掘。页河子遗址中,除有少量汉代遗存外,均为新石器时代遗存,主要可以分为仰韶文化遗存和龙山文化遗存。仰韶文化晚期遗存中仅发现有灰坑,有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者,多为直壁,平底。龙山文化发现有房址和窖穴。页河子遗址中的仰韶文化遗存是宁夏南部地区第一次经考古发掘的仰韶文化遗址,实证了仰韶晚期宁夏南部地区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对构建宁夏南部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序列具有重要意义。页河子龙山遗存其年代接近齐家文化早期,为研究菜园文化、常山下层文化向齐家文化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
2013年3月5日,页河子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页河子遗址
地理位置: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沙塘镇和平村渝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上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485-1-485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页河子遗址挖掘现场
页河子遗址正摄影像图
页河子遗址位置示意图
地层堆积
页河子遗址的文化层堆积比较单纯,基本上都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层,最厚处可达5米左右。三个发掘区可明显分为两期:第一期为仰韶文化晚期遗存,主要在第二发掘区;第二期为龙山时代遗存,在第一、三发掘区。这两种文化遗存在T105之内有一组叠压关系;T105最下层的H125、H126内主要包含物为平沿小口尖底瓶、口内侧附一周泥棱的敛口钵、折沿夹砂罐及瓮缸类等,纹饰中有较多的线纹。而叠压在H125和H126之上的⑤—②,诸层,包含物则主要为高领折肩罐。侈口夹砂深腹罐、带耳罐和鬲、斝等,纹饰中篮纹占有相当的比例。
仰韶文化晚期遗存
仰韶文化晚期遗存中仅发现有灰坑,有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者,多为直壁,平底。
龙山时代遗存
房址,仅发现硬土面房屋一座和两处白灰面残迹。硬土面房屋为半地穴式圆角长方形,长方形斜坡状门道位于房屋的北壁。地面平整,房屋中央为一直径约60厘米的灶台残迹。
窖穴,坑口形状有圆形,椭圆形,长方形及不规则形者。坑壁为直壁或斜直壁袋状,坑底有平底和斜坡状底两种。其中以圆形,一壁有龛者最具特色。
页河子遗址尖底瓶
仰韶文化晚期陶器 为桔红或桔黄色,个别的为灰陶。以素面为大宗,纹饰主要为绳纹和线纹,其次为附加堆纹,有少量的彩陶。以平底器为主,尖底器次之。主要器形为盆、钵、罐、瓮缸类及尖底瓶等,占全部陶器的99%左右;龙山时代陶器仍以桔红和桔黄色者为主,灰色及灰褐色者占有一定的比例。以素面为大宗,其次为绳纹和篮纹,有一定数量的磨光陶和附加堆纹。
彩陶
页河子遗址出土彩陶罐
装饰品
龙山时代器物
仰韶文化晚期装饰品主要为陶环、陶笄及石笄等;龙山时代装饰品有陶质、骨质和蚌质者三类。主要有陶笄、陶环、骨笄及蚌饰等。
生产工具
骨镞
仰韶文化晚期生产工具主要为骨、角质和陶质者,石质者较少。主要有以尖底瓶残片打磨成的两侧带缺口的陶刀、骨锥、石纺轮、鹿角器及骨镞;龙山时代生产工具以石质和骨质者为主。骨器磨制精致。主要有长方形凸刃穿孔石刀、骨锥、陶纺轮、石斧、石锛、石凿、砺石以及骨针、骨镞陶垫等物。
地理位置
页河子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沙塘镇和平村渝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上。
页河子
交通信息
自驾:自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页河子遗址,路程约10.6千米,用时约13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