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光礁沉船遗址 编辑

海南省三沙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光礁沉船遗址华光礁沉船遗址

华光礁沉船遗址,位于海南省三沙市永乐群岛南部,是宋朝至清朝时期的沉船遗址。

华光礁遗址发现的沉船和遗物是中国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的重要史迹,遗物有南宋时期的雕像、精美的陶瓷、铁器、朱砂等。残存船体覆盖面积约180平方米,船体残长20米,宽约6米,舷深3~4米。发现了11个残留的隔舱,除船体上层建筑外,底层船体保存基本良好,初步估计该船排水量大于60吨。据研究,此船应为南宋中期从福建泉州港启航,途径海南,驶向东南亚地区的远洋贸易商船,是中国第一次发现的有6层船体构件且应用了水密隔舱建造技法的福船,印证了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对“刺桐港建造3层到6层重板结构的远洋海船”的描述。这艘沉船是一艘古代远洋贸易商船,它所运载的货物全是销往海外的民间生活用瓷。南海是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大通道。华光礁沉船遗址为研究宋代海上贸易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013年3月5日,华光礁沉船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华光礁沉船遗址

地理位置:海南省三沙市永乐群岛南部

所处时代:宋朝至清朝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400-1-400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1996年,“华光礁1号”沉船由中国渔民发现。

1997年以来,“华光礁1号”沉船多次遭非法盗掘,沉船遗址破坏严重。

华光礁遗址发掘现场华光礁遗址发掘现场

1998年,西沙群岛水下文物普查工作期间,国家博物馆和海南省文物部门初步试掘华光礁沉船遗址,出水文物近1800件。

华光礁遗址发掘现场华光礁遗址发掘现场

2007年、2008年,重新对华光礁沉船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近万件文物。

遗址特点

编辑
华光礁沉船遗址位于华光礁礁盘内的东西边沿。遗址表面低潮时距水面约0.5米,高潮时水深1.4米,遗址表面散落遗物的分布呈东南、西北走向,范围约38米。

华光礁遗址出土文物华光礁遗址出土文物

华光礁沉船遗址发现的沉船和遗物是中国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的重要史迹,遗物有南宋时期的雕像、精美的陶瓷、铁器、朱砂等。残存船体覆盖面积约180平方米,船体残长20米,宽约6米,舷深3~4米。发现了11个残留的隔舱,除船体上层建筑外,底层船体保存基本良好,初步估计该船排水量大于60吨。据研究,此船应为南宋中期从福建泉州港启航,途径海南,驶向东南亚地区的远洋贸易商船,是中国第一次发现的有6层船体构件且应用了水密隔舱建造技法的福船,印证了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对“刺桐港建造3层到6层重板结构的远洋海船”的描述。这艘沉船是一艘古代远洋贸易商船,它所运载的货物全是销往海外的民间生活用瓷。

文物遗存

编辑

华光礁遗址出土文物华光礁遗址出土文物

华光礁沉船遗址发掘出水的近万件文物中,陶器、瓷器占绝大部分,多是常见的生活日用品。陶瓷产地主要为福建和江西景德镇。装饰手法和纹样丰富。陶瓷中精品以出水的瓷器粉盒数量最多。此外,还有按照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各国文化定制的各类商瓷,既有瓷盘也有插瓶,甚至还有波斯酒壶。除了大量的外销瓷,水下出土文物中也包括数量不少的金银器、铜器、石雕和少数漆器。

研究价值

编辑

华光礁遗址

中国古代船舶分别在沿大陆边沿的“内沟”航线和沿西沙、中沙、南沙群岛航行的“外沟”航线上,遗留下大量的中国历朝历代的文化遗产,这些水下文化遗产是证明中国最早开发南海的珍贵的文物史料。南海是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大通道。华光礁沉船遗址为研究宋代海上贸易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编辑
2013年3月5日,华光礁沉船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华光礁沉船遗址位于海南省三沙市永乐群岛南部。

永乐群岛

交通信息

乘船:从三沙市永兴岛永兴码头,乘船前往永乐群岛。“银屿”号开航时间为每周三、周五、周日,隔天往返,航行时间2.5至3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