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梵寺 编辑
宝梵寺,又称罗汉院,位于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宝梵镇宝梵村狮子山中麓,是明朝至清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存。
宝梵寺,宋英宗赵曙赐名,意为“佛中之圣,梵中之宝”。现建筑为明清遗存,总建筑面积约1700余平方米。寺依山而建,中轴对称布局,有天王殿、大雄殿、毗卢殿、厢房等。宝梵寺坐北朝南,青砖砌墙,布瓦盖顶。山门面阔三间,出檐为青砖透雕仿木垂花形,砖雕葡萄、鲜果、鲜花、动物。大雄殿结构严谨,为明代中期建筑遗构。大雄殿泥壁图画12铺,上拱眼绘有佛像24尊,名曰《西方境》,共计约104平方米。《西方境》取材于唐玄奘译著《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等梵典,描述的是诸罗汉及众仙佛共赴佛会的故事。宝梵寺的建筑突出地方特色,体现了古代匠人较超的技艺及艺术品位。宝梵寺壁画拓展了传统工笔重彩画的艺术魅力,无论造型、用线、用色还是绘制技艺,都启迪着现代画家对传统艺术进行再认识,对现当代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产生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6年5月,宝梵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宝梵寺
地理位置: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宝梵镇宝梵村狮子山中麓
所处时代:明至清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713-3-416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86年,由附近定静寺迁入宝梵寺《诸天朝贡》明代壁画约25平方米,以及宋碑等文物。
2019年,蓬溪县对宝梵寺原画进行了复制,将壁画全面展示在大众面前。
宝梵寺
宝梵寺,称罗汉院,宋英宗赵曙赐名,意为“佛中之圣,梵中之宝”。现建筑为明清遗存,总建筑面积约1700余平方米。寺依山而建,中轴对称布局,有天王殿、大雄殿、毗卢殿、厢房等。宝梵寺坐北朝南,青砖砌墙,布瓦盖顶。
山门面阔三间,出檐为青砖透雕仿木垂花形,砖雕葡萄、鲜果、鲜花、动物。山门内泥塑哼哈二将手持法器,列两旁。左右各设拱门及钟鼓二楼。弥勒殿内塑弥勒佛坐像。
大雄殿
大雄殿
宝梵壁画(局部)
大雄殿泥壁图画12铺,上拱眼绘有佛像24尊,名曰《西方境》,共计约104平方米。《西方境》取材于唐玄奘译著《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等梵典,描述的是诸罗汉及众仙佛共赴佛会的故事,因而又称《罗汉图》。壁画现仅存10铺,空缺2铺。在现存的10铺壁画中,《地藏说法》曾被收入《中国美术全集》。另外9铺为《议赴法会》《雷音供奉》《达摩朝贡》《准提接引》《南天仙子》《长眉问难》《罗汉聆经》(一、二)、《功德圆满》。 宝梵壁画通高3.08米,宽度在2.06米至3.17米之间,每铺壁画之间以柱相隔,既相互独立又连为一体。壁画共绘制人物103人,造型准确、比例匀称。宝梵壁画在人物造型上沿用了宋代绘画的写实手法,所绘人物有的聆经说法,有的穿针引线,有的窃窃私语……其线条富于变化,运用了白描线条的各种表现技法。 宝梵壁画的色彩浓重饱满、金碧辉煌。采用传统工笔重彩画技法绘制,色彩主要以红色和绿色为主,兼施黑白灰色和少量的青色,形成了鲜明的用色特点。
《西游记》连环图画
宝梵壁画展示展览厅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一位外地的马县长,因敬仰宝梵壁画而专程跟随父亲来到蓬溪,并且雇了一名像师一同参观宝梵寺,马县长全部拍照,寄给了当时的文化刊物《东方杂志》,宝梵壁画从此被大众所知。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北平《良友》画报将《东方杂志》刊登的壁画照片又作了部分转载。同年,上海真如暨南大学教授俞剑华将宝梵壁画第八幅《罗汉聆经》图收编在他撰著的中国文化史丛书《中国绘画史》的卷首影印插图之中,位居于唐代中期和五代前期之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观、掠影、考证、临摹的专家学者络绎不绝。其中,包括敦煌学专家、原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南京美术学院副教授黄纯尧、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蔡振辉、浙江美术学院副教授何志生和北京《文物》出版社编辑周成等。 刊载宝梵壁画的书籍、刊物也逐渐增多,包括《中国绘画史》《中国美术全集》《中国名胜词典》《上海艺苑掇英》《四川风物志》《旅游天府》等。
地理位置
宝梵寺位于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宝梵镇宝梵村狮子山中麓。
宝梵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宝梵寺,路程约8.8千米,用时约15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