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 编辑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

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位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乔庄镇南白井坝与双坟梁之间的山腰地带,分布面积约27000平方米,是战国时期的古遗址。

1979年1月,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被发现。1979年2月至1980年7月、2009年4月至6月进行了挖掘。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已发掘的106座墓葬以木椁墓为主,其余为土坑墓。墓葬排列有序,无叠压打破关系。共出土随葬器物500余件,以漆器、陶器、铜器为主,以漆器最多,另有少量竹木器、玉石器。其中出土的的秦田律木牍叙述了更修田律颁行的时间及过程等。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对于深入研究秦、楚、中原和巴蜀文化之间的文化关系,探寻先秦政治制度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2013年3月5日,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

地理位置: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乔庄镇南白井坝与双坟梁之间的山腰地带

所处时代:战国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645-2-129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1979年1月,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在农业生产中被发现。

1979年2月至1980年7月,四川省博物馆、四川省文管会及青川县文化馆对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清理墓葬72座。

2009年4月至6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青川县文管所对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内部分因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而受影响的墓葬进行了发掘,清理墓葬34座。

遗址特点

编辑
综述

青川郝家坪墓地M27椁盖板(东—西)

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发现地点,处于青川县城所在地乔庄镇南约1千米的郝家坪,具体位置在郝家坪双坟梁山腰第三台坡地上,分布面积约27000平方米。已发掘的106座墓葬以木椁墓为主,其余为土坑墓。墓葬排列有序,无叠压打破关系。

M50

M50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一棺一椁,方向330°。墓坑长2.9米、宽2.2米、深4.27米。建造方法是,先在坑底夯筑0.4米的白膏泥,再在坑中部放置椁室,置棺于椁内,再铺上存室盖板。存室与坑壁的四周空隙皆以白膏泥填充、夯实。白膏泥厚0.2~0.4米、深0.9米。存室盖板上铺2层桦树皮,再盖0.15米厚的白膏泥,其上再施一层厚0.1米的黄砂土。填土为黄褐色粘土,夹少许白膏泥,质较松软,厚2.7米。经夯筑,夯窝径0.13米、夯层厚0.15米。农耕土灰褐色,厚0.6米,耕土下即可见坑口。椁室由盖、墙、底和挡板套合而成,质皆楠木。长2.35米、宽1.6米、深0.92米。盖板由6块木板横铺组成,长1.64~1.72米、宽0.2~0.5米、厚0.05~0.08米。东西两墙各由2块长2.22米、宽0.45米、厚0.08米的木板竖叠,南北档板也各由2块长1.米6、宽0.46米、厚0.08米的木板叠成。墙板插于档板两端的凹槽之中,组成槽榫结构,平面呈“Ⅱ”形。板由3块长2.22米、宽0.38~0.5米、厚0.08米的木板,按竖直方向拼合,再嵌于墙板和档板下端的凹槽之中,套合成椁室。椁室共用木板17块,椁室套合牢固。.

木棺长2米、宽0.6米、高0.68米。棺盖四周有凹槽,棺壁与两头档板插入棺盖的凹槽之中,为槽榫结构。其档板两边各有三榫,棺壁两端各有三方銎与之对应,组成榫眼结构。另外,棺壁及档板下部均有凹槽,底板嵌入凹槽之内,故棺底距椁室底板之间留有0.12米的空隙,即所谓“悬底棺”的形式。该墓将木棺放置椁室偏西,其东面留出0.5米空隙放置随葬品,作为东箱。椁室两端档板上方,砍有宽0.22米、深0.1米的凹槽,上另置一块长2.2米、宽0.2米、厚0.04米的木板,与棺盖并列,压在椁室盖板之下,搭于两端挡板之上,作为箱盖。棺、椁内满积水和淤泥,尸骨已朽,仅就朽骨残骸及木棺比例和形制,参照该墓群其他墓葬情况推测,其葬式应属仰身直肢葬。

M23

M23

M23现存开口呈长方形,长约2.9米、宽2.3米。距开口约1.25米深处建有一周熟土二层台,台面宽约0.2~0.4米、高2.74米。壁近直,长方形平底,长2.8米、宽2.14米。墓底填有厚1.7米的白膏泥,白膏泥之上、二层台内内建置椁室。椁室外四周以白膏泥填充,椁室内放置木棺。椁室长2.34米、宽1.24米、高0.96米,其内积满淤泥和渗水。椁盖板横向平铺,共7块,保存较差。墙板与挡板之间以槽榫结构套合,平面呈“Ⅱ”形。椁底板由3块长方形木板纵向平铺而成,墙板、挡板及木棺壁板、挡板均直接叠压于椁底板之上。椁底板之下横向放置两根枋木作垫。木棺位于椁室内中部偏东,长1.92米、宽0.6、高0.66米。棺盖板、墙板、挡板及底板均保存较好,为悬底棺,但底板已经脱落于椁底板之上。棺挡板与壁板之间以槽榫和榫卯结构套合,壁板顶部与盖板底部均凿有两两相对的槽洞。棺盖板与椁盖板之间平铺有1块薄木板。

文物遗存

编辑
综述

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出土文物

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106座墓葬共出土随葬器物500余件,以漆器、陶器、铜器为主,以漆器最多,另有少量竹木器、玉石器。漆器有耳环、鸱鹞壶、扁壶、园壶、奁、卮、匕、园盒等。陶器有鼎、壶、蒜头壶、豆、罐、釜、钵、盒、盆等,以夹砂灰陶为主。铜器有鼎、铃形器、铃、镜、带钩、鍪、桥形铜饰、环、印章等。竹木器有筐、筓、发簪、俑、木牍等,其中的秦田律木牍叙述了更修田律颁行的时间及过程等。

青川战国木牍

木牍木牍

青川战国木牍是在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50号墓边箱内发掘出土的,长46厘米,宽2.5厘米,厚0.4厘米,正、背面皆有墨书文字,计150余字。木牍整篇用墨笔隶体书成,牍上墨书被专家认定为战国晚期秦武王二年(前309年)的手迹,被视为考古已发现年代最早的古隶标本,是战国晚期秦国拓辟疆域扩大领地的重要证据,它的出土把隶书的形成年代推到了战国中后期,是文字学史上珍贵的资料。木牍正面书写的内容是先秦在灭蜀国七年以后,秦武王命丞相甘茂等修订并颁布的律令,其内容与保护土地、维修道路桥梁、疏通河道等相关。

文物价值

编辑
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对于深入研究秦、楚、中原和巴蜀文化之间的文化关系,探寻先秦政治制度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遗址碑遗址碑

2013年3月5日,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位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乔庄镇南白井坝与双坟梁之间的山腰地带。

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

交通信息

步行:自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乔庄镇人民政府步行前往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路程约470米,用时约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