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剑门蜀道遗址 编辑
剑门蜀道遗址,战国至清代川陕古道遗址。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以剑门关为中心的剑门蜀道,是战国时开辟的秦蜀古栈道的南段蜀栈道,又称金牛道,历经秦、汉、唐至清代。
剑门蜀道从陕西汉中、宁强进入四川,经四川广元、剑阁、梓潼至绵阳,全长600余公里 ,这条古道沿嘉陵江修筑,山坡为石梯路,峡崖为栈阁(凿孔塞梁、立柱铺板)。现嘉陵江明月峡、清风峡、三滩峡等处古栈道遗痕孔尚存。
剑门古蜀道对古代中国西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发展曾起过重要作用。 沿途遗存名胜古迹众多,如广元栈道、皇泽寺、觉苑寺、千佛崖、古驿道翠云廊、七曲山大庙等,其中翠云廊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觉苑寺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剑门蜀道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剑门蜀道遗址
开放时间:9:00—18:00(剑门关景区)
景点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占地面积:200 km²
著名景点:剑门关、觉苑寺、翠云廊、千佛崖等
编号:Ⅰ-181
所属地区: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
所属国家:中国
批准单位:国务院
批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处时代:战国至清
金牛道
20世纪30年代修建的川陕公路和20世纪50年代修的宝成铁路都是沿着剑门蜀道而修建。1982年剑门蜀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剑门蜀道,道路多沿河流呈南北或西南走向,随山系间隙及河流谷地穿行,依据地形灵活变化,沿途多作栈阁,途中穿越天险剑门。
驿道结构
剑门蜀道古栈道
翠云廊段的古驿道由一块块青石板拼接而成,路面一般宽2—3米,最宽处有5米,其间有“拦马墙”、“饮马槽”、“门槛石”、“防滑线”、“栓马桩”等。道路两旁是参天古柏,驿道上留有车辙痕、马蹄痕和行人足迹。
剑门蜀道沿途遗存
剑门蜀道沿线较为完整的保存了道路、铺驿、栈阁、关隘、名人古墓、古遗址、古柏、古镇等古文化遗存。其中,道路遗存有石板路、纤夫石、拦马墙、饮马槽、拴马石等;铺驿有九井驿、筹笔驿等30处;栈阁有龙门栈阁等3处;关隘有天雄关、剑门关等7处;名人古墓有邓艾墓、姜维墓等数十处;古遗址有新石器至秦汉时期遗址5处;有浓荫蔽日的翠云古柏7844株;有利州、昭化、剑州、柏林沟古镇等。
剑门蜀道遗址的三国文化
剑门蜀道遗址,是现今中国乃至世界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官道,是由文化要素与自然要素、静态遗产与动态遗产、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古代遗址与近现代实物、文化景观与文化空间共同构成的活态混合遗产;是由点、线、面共同组成的文化遗产廊道,涵盖了包括物质与非物质共生的文化空间;展现了中国古代交通形态演变的历史进程,代表了中国古代道路筑造工程的技术精华,创造了中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迹。
剑门蜀道遗址是中华民族创造史、奋斗史的历史见证,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明月峡
剑门蜀道保护工作历来为各级政权所重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国家、省、市高度重视剑门蜀道遗址保护工作。
自蜀道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开展以来,广元市人大常委会、广元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剑门蜀道遗址保护的决定》《广元市剑门蜀道遗址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文件, 将剑门蜀道保护列入政府重要工作,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市县工作目标考核体系,避免剑门蜀道文化资源的原真性、完整性和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促进了剑门蜀道遗址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主要措施:
一是实施文物保护工程。十一五期间特别是“5.12”地震灾后重建以来,国家、省、市投入剑门蜀道文物保护经费22亿元,先后实施了剑门蜀道沿线重要文物保护单位皇泽寺、千佛崖等20个保护项目,使重要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同时,建立健全了严格的保护机制和管理措施,将保护管理责任层层进行落实。
二是加强剑门蜀道遗址古石板路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严禁盗搬道上石板、乱修乱建、开山采石等破坏性行为,切实保护蜀道遗址原貌。
翠云廊古柏
四是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在千佛崖、皇泽寺、剑门关周边开凿隧道3.5公里,从根本解决了交通主干线横穿重点文保单位的问题,做到公路、铁路为文物让路;搬迁了文保单位内大量违章建筑,修复了部分驿站街道、民居、石板路。
五丁坪雕塑
剑门关
四川盆地曾是一个内海,在白垩纪地壳运动中海水下跌,海底石露出,形成了坚硬的砾岩山体,剑门山体耸立着72峰,峰尖如剑,大小各异的剑山之间对峙排开.其形像一道门,故称剑门。剑门蜀道就从门中蜿蜒穿过。
三国时期,孔明北伐中原时路经此地,通过观察地形,认为易守难攻,所以便在此处建关,剑门关由此而来。
摆宴坝
唐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六月,因安史之乱,年逾古稀的唐玄宗李隆基出逃四川。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正月,安禄山被他儿子所杀,长安和洛阳也被唐军收复。金秋十月,即位的皇帝唐肃宗李亨封玄宗为太上皇,并派大臣到蜀地迎接其回长安。
剑门关
报国灵泉
在剑阁县武连镇至柳沟镇境,至今有双眼泉水,终年不枯,水质甘甜。相传唐僖宗幸蜀路过此地时,身患重病,医治无效,后经异人指点,饮此泉水而愈,于是赐名为“报国灵泉”。
细雨廊
细雨廊一名取自于宋代诗人陆游的名篇《剑门道中遇微雨》。这首诗的内容为:“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味,细雨骑驴入剑门。”当年,陆游奉调从陕南到成都去任新职,路径细雨廊,吟成了这首记行小诗。
“第一关”碑
第一关
门票:剑门关景区100元(含关楼、粱山寺景区),剑门关索道单程20元,往返30元,翠云廊景区50元。
开放时间:剑门关9:00—18:00,17:00停止售票。
交通信息:
1.成都—广元—剑门关:成都昭觉寺车站有到广元的班车;厂元南河汽车站有到剑门关景区的班车。
2.成部—剑阁新县城—剑门关:成都昭觉寺汽车站有到剑阁新县城(下寺)的班车,剑阁新县城至剑门关有小巴。
剑门蜀道——明月峡古栈道遗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