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水口连队建党旧址 编辑
毛泽东水口连队建党旧址,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水口镇水南村。
毛泽东水口连队建党旧址包含叶家祠和朱家祠,均为清代江南祠堂和民居。民国十六年(1927年)10月12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到达酃县(今炎陵县)开展革命活动,团部设于朱家祠,毛泽东居住在水口桥头江姓房东家里。民国十六年(1927年)10月15日,在酃县(今炎陵县)叶家祠的阁楼上,毛泽东带领6名新党员进行入党宣誓。毛泽东水口连队建党旧址是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到达炎陵水口的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场所。其中叶家祠是首次在连队建立党支部和首次在军队发展工农出身士兵入党的重要纪念地。
2019年10月,毛泽东水口连队建党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毛泽东水口连队建党旧址
地理位置: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水口镇水南村
所处时代:1927年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656-5-140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民国十六年(1927年)10月12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到达酃县(今炎陵县)开展革命活动,团部设于朱家祠,毛泽东居住在水口桥头江姓房东家里。民国十六年(1927年)10月15日,在酃县(今炎陵县)叶家祠的阁楼上,毛泽东带领6名新党员进行入党宣誓。
民国二十七年(1928年),朱家祠毁于兵乱。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叶家祠遭到严重破坏。
1968年,当地政府按原貌复建朱家祠。1969年,当地政府原址复建叶家祠。
1971年7月1日,朱家祠正式对外开放。
1977年,赖毅将军重返毛泽东水口连队建党旧址,亲笔题写门楣匾额“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连队建党旧址”。
1998年,炎陵县人民政府对叶家祠进行了全面修缮。2005年,炎陵县人民政府对朱家祠进行了全面维修。
毛泽东水口连队建党旧址
叶家祠
叶家祠,土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两间,硬山顶的两层楼房。门楣匾额“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连队建党旧址”,是1977年赖毅将军重返叶家祠时亲笔题写的。叶家祠赫色的正门正面是一面醒目的红色背景墙艺,简明地阐述了“支部建在连上”的意义:“支部建在连上,为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型革命军队,从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祠堂的左右为侧屋、杂屋,比中间房屋矮一些,均为白色墙面。左侧面阔一间,右侧即由前、后小厅屋,两间房和花池组成,每个房间都用文字或图片将这段历史清楚地陈述。
泽东水口连队建党旧址-叶家祠后厅阁楼
朱家祠
朱家祠
朱家祠,砖木结构,抬梁式构架,硬山顶盖小青瓦,封火山墙。主体建筑五进三开间,前厅10柱承力,内设天井,左右走廊并有木梯通达阁楼。后厅有八角藻井。总占地面积约1558平方米。
民国二十六年(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当时起义部队进攻长沙失利,毛泽东果断作出决定,向敌人统治薄弱的湘赣边界农村转移。转移途中,毛泽东深感军队思想建设和组织制度不能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和需要,于是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并提出“支部建在连上”。10月15日,毛泽东叶家祠,主持了陈士榘、赖毅、李恒、欧阳健、鄢辉和刘炎6名新党员的入党宣誓仪式,并亲自撰写、领誓入党誓词。叶家祠连队建党实现了三湾改编确立的党指挥枪的原则,奠定了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朱家祠为一团团部,毛泽东在此召开军事干部骨干会议,决定放弃撤退湘南,分兵率部上井冈山建立工农武装政权,这一历史壮举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迈出了关键性一步。毛泽东在水口开展的革命活动以及决定率部上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策,是秋收起义以来中国革命的重大战略转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地理位置
毛泽东水口连队建党旧址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水口镇水南村。
毛泽东主持第一次连队建党旧址
交通信息
自驾:自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毛泽东水口连队建党旧址,路程约千米,用时约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