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琅宅、祠和墓 编辑
施琅宅、祠和墓,分别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惠安县黄塘镇虎窟村,是与清初平台将领施琅直接关联的文物史迹。
施琅宅、祠和墓由施琅宅、施氏大宗祠、施琅墓组成。施琅宅亦称靖海侯府,坐北向南,为三落五开间带双护厝硬山式建筑,承袭了明代建筑简朴明快、雍容大方的遗风。施氏大宗祠坐北朝南,三进五开间,砖木结构,黑柱红檐,依旧严整华丽。施琅墓依山而建,系施琅与其妻王氏、黄氏合茔,与10千米外的墓道碑远远勾连,是闽南地区最大的清代墓制。
2006年5月25日,施琅宅、祠和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施琅宅、祠和墓
地理位置: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黄塘镇虎窟村
所处时代:清
保护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6-0596-3-299
清初,迁界时施氏大宗祠毁,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重建宗祠。同年,建靖海侯府(施琅宅)。康熙三十六年(1687年),建施琅墓。
1986年,施氏大宗祠辟为“施琅纪念馆”。
2003年,施琅宅全面落架重修。
施琅宅、祠和墓
施琅宅
施琅宅亦称靖海侯府,位于龙湖镇衙口村施氏大宗祠西侧,坐北向南,为三落五开间带双护厝硬山式建筑,穿斗式木结构,砖石面墙,出砖入石山墙,前附石庭院,后带花园,总占地面积2560平方米。大小房间60余间,是一座风格古朴、建筑精巧的闽南古建筑。辟为施琅纪念馆。为重要涉台建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施琅宅
施氏大宗祠
施氏大宗祠位于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宗祠坐北朝南,三进五开间,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木构架,硬山燕尾脊顶,整座建筑由门厅、大厅、后厅及厢房组成。祠堂外墙为白石墙裙灰色封砖,青石透雕圆窗精致工巧,青石对狮凛凛生威,建筑群体古朴典雅,富有闽南古建筑特色,总面积1500平方米。祠堂正厅为衙口施氏供奉祖先的“树德堂”,神龛中有四幅施琅等人画像,正厅、后堂梁枋上悬挂“忠勇性成”“勋德齐班马范曹”“天下第一清官”等匾额,从匾上镌有“玉音”字样可知,这是当年皇帝对施氏父子的谕嘉。后堂为奉祀施琅的专词,神龛中奉敬施琅漆胎坐像,供后人景仰绚怀这位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的人物。现辟为“施琅纪念馆”,馆内陈列2米高的施琅戎装石刻坐像,收复台湾的兵器等文物,以及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施世纶撰写的《祀典租额碑记》等历代祀典修祠的数方碑记。
施氏大宗祠
施琅墓
施琅墓位于惠安县黄塘镇与洛江区河市镇交界的虎窟坡地上。系施琅与其妻王氏、黄氏合茔。墓碑中刻“皇清光禄大夫太子少傅靖海将军襄壮施公赐茔”,两侧刻“一品夫人王氏,一品夫人黄氏”。墓坐北朝南,南北长500米,东西宽137米,占地68500平方米。墓区由北而南,上下分5个坪台,依次立有文武翁仲四尊、马、虎、羊、狮、华表各一对,以及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谕祭碑亭、钦赐祭葬墓坊、龟趺碑亭。清末墓曾被盗,祭亭、墓坊、石将军、望柱等又先后被毁。现保存四对雕工精致的大型石狮、石马、石虎、石羊,16根蟠龙石柱,6只小石狮,“钦赐祭葬”石刻匾额,以及若干石雕横梁亭盖等。位于墓南10千米处的丰泽华大街道办事处法花美村五里亭,尚存墓道碑亭一座。
施琅墓
施琅
施琅(1621~1697年),晋江衙口人,清朝著名军事家、海军统帅,官拜福建水师提督,因攻克澎湖、实现台湾的和平统一,清康熙帝特加封他为靖海侯,卒后追赠太子少傅。著有《平南实录》4卷,《靖海纪事》2卷传世。
地理位置
施琅宅、祠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
衙口施氏大宗祠
施琅墓位于福建省惠安县黄塘镇虎窟村。
施琅将军墓
交通信息
晋江市内乘坐公共交通晋江32路衙口村委会站下车,步行690米可达施琅宅、祠。
惠安县内乘坐公共交通惠安111路绿谷工业区站下车,步行470米可达施琅墓。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