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河浜遗址 编辑
南河浜遗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云西村和南子村,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期遗址 。
南河浜遗址是崧泽文化的代表,1996年建设沪杭高速公路时被发现,当时挖掘面积达1000平方米,清理出崧泽文化、良渚文化时期墓葬、灰坑、房屋、祭坛等,出土了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遗存 。南河浜遗址包含了从崧泽文化早期到晚期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为研究嘉兴地区崧泽文化分布与演变提供了大量珍贵的资料 。
2006年5月25日,南河浜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南河浜遗址
地理位置: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云西村和南子村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20000 m²
保护级别: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Ⅰ-85
所处年代:新石器时代
南河浜遗址16号墓葬
1994年冬起,步云砖瓦厂在陶墩遗址取土烧砖,经过1995年一年挖土,约有2层楼高的陶墩遗址大部分被夷为平地,仅存墩峰,相邻的南河浜遗址幸存下来 。
1996年,建设沪杭高速公路时,南河浜遗址被发现 ;同年春,为了配合沪杭高速公路的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人员对沿线取土地点进行考古调查;同年4月—1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对南河浜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共计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 。
2011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对南河浜遗址A区进行了考古发掘 。
南河浜遗址由几块高地组成,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南河浜南面的陶墩遗址,相对周围水田高约6米,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40米,面积约3200平方米。2处遗址总面积约75000平方米,集中在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250米的区域内 。
空间布局
南河浜遗址分布面积较广,呈东西走向,与南面的陶墩遗址是一个整体 。南河浜遗址地貌凹凸不平,中部有1块相对独立的小高地,其南面是一个小池塘,高地的西面有1座马塔庙。东北一块大高地的西部一角为B区、中部小高地为A区。在B区表土1.5米之下,发现了明代起直至崧泽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堆积 。
石钺
南河浜遗址挖掘出崧泽文化祭台
保护碑刻
2018年,大桥镇人民政府筹备国家级遗址公园保护规划,以完整保留南河浜遗址的历史记忆和脉络 。
南河浜遗址展示馆
199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在小高地(南河浜遗址)周围拣到了几块陶片,有崧泽与良渚时期的印记,确定它是一处史前遗址,决定对它进行抢救性发掘。因不敢肯定距陶墩遗址100米的这片小高地是否为同一遗址的2个部分,因小高地叫“南河浜”,于是考古所小分队决定命它为“南河浜遗址” 。
崧泽文化
嘉兴地处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在新时期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先后形成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 。南河浜遗址是崧泽文化的代表,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完整保存崧泽文化2期5段过程 ,即早期1段与马家浜文化紧接,晚期2段处于良渚文化的前夜,贯穿了崧泽文化始终 。
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阶段,长江流域正是“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典型代表——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以浙江北部为中心的良渚文化已经进入了文明阶段,而崧泽文化正是良渚文化发端的重要源头之一。良渚文化祭坛是其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识 。
活动建设
2018年9月28日,南河浜遗址展示馆正式开馆,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分上下2层,由序厅、文化分期的重要标尺、文明起源的最早线索、文化遗存和结语5个部分组成 。
南河浜遗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云西村和南子村,西距沪杭高速公路100米 。
南河浜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