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氏兄弟故居 编辑
刘氏兄弟故居,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澄江街道西横街49号,是一座典型的清末江南民宅。
刘氏兄弟故居是“江阴刘氏三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文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民族音乐家、现代二胡学派的奠基人刘天华;民族音乐大师、作曲家、教育家刘北茂三兄弟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处所。刘氏兄弟故居是一座典型的清末江南民宅,为硬山式砖木结构,由三开间、两进、两侧厢,前、中、后三个院落和三个天井组成,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故居保留了三兄弟的父亲刘宝珊手植的红天竺、古水井、晒酱台等遗迹。故居内按照当时的生活场景复原,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刘氏三兄弟的生活场景。刘氏兄弟故居收藏和保存了400余件刘氏兄弟的遗物,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刘氏兄弟故居已成为江阴市民感受江阴人文历史、学习刘氏三兄弟精神的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3年3月5日,刘氏兄弟故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刘氏兄弟故居
地理位置: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澄江街道西横街49号
所处时代:清代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702-5-095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6年,江阴市委、江阴市政府对刘氏故居实施全面维修,并将刘氏兄弟的文化元素结合在周边环境的美化、绿化之中,建成“光明园”绿岛。
刘氏兄弟故居
刘宝珊和蒋氏的卧室
过堂北间是刘氏兄弟父亲刘宝珊和母亲蒋氏的卧室。右间是刘宝珊设塾授徒的地方,刘半农就在这里由父亲教识字,受到启蒙教育。教室后边一小间为刘宝珊的书房兼办公室,对面一小间后来是少年刘北茂的卧室。第一进与第二进房屋之间是宽三米多的小院,院内有两株桂花树。
客堂
思夏堂
客堂是刘家接待客人和过年过节祭祀先祖的地方。后为纪念祖母夏氏,刘半农提议将客堂命名为“思夏堂”。客堂南北两间,分别是刘半农和刘天华的卧室。现卧室,均按当年情景进行了原陈列。客堂北边的一间是刘天华的卧室。父亲去世以后,刘天华在这里创作出人生第一首二胡独奏曲《病中吟》,开创了中国二胡独奏的先例。现在卧室里的床、柜、梳妆台等家具还是刘天华的遗物。
后天井
后天井是刘家生活区,东北角有一口水井,水质甘冽,供刘家洗衣做饭、浇园。这里也是刘氏兄弟喜欢玩耍的地方,母亲去世多年刘半农还想起当年的情景,专门创作了一首《看井》的诗:阿彭快来,你又去看井了!这是母亲的声音。分明是眼前的事,可已过了二十五年了。
刘半农是文学家、语言学家、语音实验学的奠基人、现代白话诗的开创者、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他涉及多领域,且都有建树。刘半农发明了女字旁的“她”,并且创作了《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瓦釜集》是用江阴方言创作的诗歌,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的以地方方言创作的诗歌集。
刘天华是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现代二胡学派的奠基人。他一生致力于民族音乐,把二胡、琵琶从民间推上了最高学府的殿堂。 刘天华还是中国收集与整理民间音乐的第一人。
刘北茂从小就在音乐上得到二哥天华的影响,天华去世后,忠实地继承和发扬了刘天华开创的事业。他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一生留下了近两百首二胡和琵琶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二胡大师和演奏人员,圆满地实现了天华先生的遗志。
刘氏兄弟故居
遗址碑
地理位置
刘氏兄弟故居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澄江街道西横街49号。
刘氏兄弟故居
交通信息
自驾:自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刘氏兄弟故居,路程约3.9千米,用时约11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
上一篇 小娄巷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