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山炮台旧址 编辑
黄山炮台旧址,又称江阴要塞、江海门户、锁航要塞,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黄山风景区。
明崇祯八年(1635年),开始在黄山的大、小石湾构筑炮堤。黄山炮台自古为军事要地,旧址包括沿江的君山、肖山、长山及对岸的八圩港等处炮台。这里构筑了炮台群体工事,炮道、藏兵洞、弹药库有12座,另有了望台1座、机枪哨3处、联络所3间、总炮台指挥所、隐蔽部遗址等。黄山炮台旧址现存明清三合土炮台遗址2处,有清末混凝土炮台3处,民国钢筋混凝土炮台12处,另有弹药库3间、观察所1座、机枪掩体3座。炮台或设在江湾,或凿磊石壁,或就山势筑甬,或连通地下火药库,工事曲深奇特、千变万化。黄山炮台旧址跨越明、清、民国3个时期,为国内同类遗址所罕见,有重要的历史和军事研究价值。
2013年3月5日,黄山炮台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黄山炮台旧址
地理位置: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黄山风景区
所处时代:明代至民国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699-5-092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多次扩建黄山炮台旧址以抵御外国侵略者舰队的攻击。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建800磅(305毫米)前膛炮炮台。
民国元年(1912年),孙中山视察后正式划黄山为军事要塞,逐渐改进成“洋炮台”。
1949年,蒋介石一边假和谈,一边幻想“划江而治”,更视江阴要塞为宁、沪江防战略屏障,一再加强要塞防务,调兵遣将,加强实力。到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前,要塞官兵已增至7000余人。黄山主阵地设有总炮台1座,大炮台3座,流动炮团1个,配有100毫米榴弹炮、加农炮各12门,三七战防炮16门,五七战炮36门,二五机关炮2门,控制沿江约30千米江防。要塞自身也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山顶有炮群,山腰有堑壕,山脚有地堡群,港口有木桩铁丝网,江面有舰只,号称“江阴要塞是铁打的”。
1949年4月20日晚及21日,人民解放军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长约500千米的战线上,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凌晨,江阴要塞7000余官兵宣布起义。江阴要塞起义,打开了国民党军长江下游防线的重要堡垒,切断了京沪线,为渡江战役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1年11月,江阴要塞撤销,黄山炮台成为历史遗迹。
1988年,江苏省江阴市博物馆发掘了小石湾炮台遗址,清理了其中五分之三的面积。2009年6月,开始对一、二号炮台遗址进行维修保护。
2020年,黄山炮台旧址进行修缮。
黄山炮台旧址炮台掩体
黄山炮台旧址位于江苏省江阴市黄山风景区。黄山炮台又称江阴要塞,自古为军事要地,素有“江海门户”“锁航要塞”之称。黄山炮台包括沿江的君山、肖山、长山及对岸的八圩港等处炮台。这里构筑了炮台群体工事,炮道、藏兵洞、弹药库有12座,另有了望台1座、机枪哨3处、联络所3间、总炮台指挥所、隐蔽部遗址等。黄山炮台旧址现存明清三合土炮台遗址2处,有清末混凝土炮台3处,民国钢筋混凝土炮台12处,另有弹药库3间、观察所1座、机枪掩体3座。炮台或设在江湾,或凿磊石壁,或就山势筑甬,或连通地下火药库,工事曲深奇特、千变万化。
小石湾古炮台遗址是“黄山炮台旧址”的组成部分,位于江阴市城北黄山西山西麓至鹅山东麓之间的山凹之中。1988年,江苏省江阴市博物馆发掘了小石湾炮台遗址,清理了其中五分之三的面积,包括6个炮室、4个弹药库、3口蓄水井和1座望江台基,尚有五分之二的遗址埋藏在地下。地面建筑遗存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4米。小石湾古炮台遗址为土木混合结构版筑夯土做法,墙内竖立若干木柱,上置檩条与椽子形成木骨架,木骨架与夯土墙共同承受屋顶荷载。
800磅前膛炮阵地及炮勇和洋员 1894年
耀威大将军铁炮
耀威大将军铁炮
遗址碑
地理位置
黄山炮台旧址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黄山风景区。
黄山炮台旧址
交通信息
自驾:自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黄山炮台旧址,路程约3千米,用时约9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