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 编辑

江苏省南京市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

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第三峰,始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天文台,现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

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整体建筑按轴线对称布置,主要建筑分为天文台本部、子午仪室、赤道仪室、变星仪室等六座 。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建筑的建成标志着中国现代天文学研究的开始,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

1996年11月20日,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9月29日,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被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为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

地理位置: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第三峰

所处时代:民国

占地面积:约 700 m²

保护级别: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4-0233-5-035

历史沿革

编辑
民国十八年(1929年),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筹建国立紫金山天文台,由中国天体物理学家余青松勘测设计并主持施工,杨廷宝参与设计 。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国立紫金山天文台奠基 。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8月25日,国立紫金山天文台竣工 。

1950年5月20日,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

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照

建筑格局

编辑
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整体建筑按轴线对称布置,中轴大台阶经民族形式牌楼直达圆顶观象台。各级平台均设民族形式栏杆,建筑外墙采用就地开采的毛石砌筑。主要建筑分为天文台本部、子午仪室、赤道仪室、变星仪室等六座。主要建筑的奠基碑文分别为蔡元培汪精卫、戴季陶、于右任题写。“天文台”牌坊横额为林森题书 。

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

主要建筑

编辑

天文台本部

天文台本部建筑用红砖水泥砌,外墙包本虎皮石,各层地板及平顶均用钢骨水泥,钢窗。为长方形二层建筑,后连大赤道仪圆顶室。长方屋上层为各办公室研究室图书室会客室等,下层为储藏室机器室庶务室工役室等,圆顶下层为照相暗室。平台及圆顶周围均用天坛式人造石栏 。

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

子午仪室

子午仪室建筑一层,带地下室。由于子午仪所观测的只在南北线上,所以屋顶上开成一种平长方甲板形式,在六条铁轨上移动。铁轨亦能自动弹上,南北墙上有铁帘窗,在南北线上可以完全开启。地下室用木屑填实四周,使室内恒温,安设电气主钟两具、收报机记时仪等 。

赤道仪室

赤道仪室中部圆顶直径5.5米,安设200毫米折光赤道仪一座。附属有研究室、太阳分光仪室、照相暗室等。太阳分光仪的定天镜则置于室外南侧的砖座上,距离4米 。

变星仪室

变星仪室形似方塔,高四层。上面圆顶直径4米,内设100毫米罗氏式变星照相镜一具,其下有研究室暗室等。仪座高十二米,方形中空 。

职员宿舍

职员宿舍建筑高三层,屋顶平台也用钢骨水泥,形式和天文台本部相似,内部装饰较为简省。中层可住有家眷者二家,上层则备单人住宿,下层作厨房和仆役室 。

文物遗存

编辑

浑仪

浑仪

浑仪为明朝时期所制,主体由三层同心圆环组成,外层为三道固定不动的圆环,称为"六合仅”;中层为四道圆环组成的一个整体,称为"三辰仅";内层是一平行双环,中间夹装个方形窥管,可绕双环圆心任意转动,称为“四游仪”。窥管相当于现代的天文电远镜,通过窥管圆孔可以观测天上的星辰,并可通过四游、三辰两仪圆环上的刻度测定天体的方位。仪器由四龙柱、一云柱支撑,四角台则以四云山装饰。基座四侧刻铸奇花异兽 。

简仪

简仪

简仪为明朝时期所制,由被称为“赤道坐标系”的斜向安置的一组环园和被称为“地平坐标系”的直立安置的一组环园两部分组成。两组环园可同时进行观测,互不干扰效。仪器由四龙柱、四云柱连接支撑 。

圭表

圭表

圭表为明朝时期所制,由一卧圭、一立表组成,南北向水平摆置、面上有“尺”“寸”刻度的称“圭”,垂直竖立于南端的铜柱则称为“表”,表的上端有一圆孔,每当睛天正午,日光通过此孔,投影在圭面中央,其表度和日期可由圭上的刻度测出 。

天球仪

天球仪

天球仪为清朝时期所制,古称浑象。主体为一铜球,上面嵌满铜钉,用以表现恒是和星座的位置,并能演示天体的周日运动。球径三尺,嵌有1449颗铜钉,代表人类肉眼所能看见的1449颗较为明亮的显星。上面还刻有赤道、黄道以及用小点点表示的银河。铜球安装在轴上,可以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代表南北天极。仪器安装在由子午圆和地平网组成的框架中,两圈分别刻以度分和12时32方位 。

文物价值

编辑
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建筑的建成标志着中国现代天文学研究的开始,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

文物保护

编辑
1996年11月20日,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16年9月29日,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被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为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第三峰 。

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

交通路线

公交

江苏省南京市内乘坐6、10、11、68、70、115、118、131、313路公交车,在板仓村站下车前往。

驾车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政府距离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约10.5千米,驾车约4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