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柘城故城 编辑
柘城故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城关镇北旧湖内,柘城故城层叠着从新石器时代至明代的文化遗存,总面积达288万平方米,是豫东地区文化内容最为丰富的遗址之一。
柘城故城的城池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800米,南北长约1600米。整个遗址低于周围地面约3~4米,最南部、西部部分、东部边沿均被城市建设及民居所覆压,北部较南部低洼,常年存有大量积水。保留下来的西城墙为夯土层。柘城故城遗址面积较大,未进行过发掘。据最新考古成果表明,柘城故城的城墙为战国时期筑成,还发现有汉代建筑夯土台基、战国和汉代及明代的古井。从战国时期一直使用至明代达千年之久,像柘城故城这样完整,具有延续性的大规模城池在中原地区并不多见,对研究中国古城池发展、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3月5日,柘城故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柘城故城
地理位置: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城关镇北旧湖内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至明代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327-1-327
据历史记载,西汉时,柘县城的四周有夯筑而成的高大坚固的城墙,其城墙周长十一里,高二丈,墙宽一丈八尺,城外濠池也为一丈八尺。北城是以夯土堆积而成,坚固。每至阴雨季节,城外水势高涨,城内虽然地势低洼,但因城池坚固,大水也不至淹没县城。在西汉时期,故城城墙就已经多次修缮。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柘城开始称之为“柘城”。
明成化元年(1465年),柘城县城墙坍塌。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柘城知县甄儒将城墙修缮。明正德六年(1511年),农民军刘六、刘七等作乱,署衙对城墙进行了维修增高,以抗乱军。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至嘉靖十七年(1538年)间,柘城历任知县胡世忠、于濠、高举、王瓒、艾景贤、冯钺等人,都对城墙进行过维修。像大多数古城池一样,当时的城门有四处,东门叫瞻鲁门,南门叫永安门,西门叫仰京门,北门叫长乐门。四门均建有城楼和女墙(城墙上的矮墙)。那时候的女墙,不再是夯土,而改以蓝砖砌成。因柘城居于黄泛区,随着黄河的泛滥淤积,柘城城墙外的地面被一次次地抬高。而城里,因为要挖土垒高城墙,又一次次地被降低。这个原理,与黄河成为“悬河”的道理基本上一样。久而久之,就造成柘城故城“北城土坚,水涨则外高而内下。”据清光绪年间《柘城县志》记载,明朝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七月,黄河自野鸡岗决口。河水沿着旧黄河从西北方向涌来,城墙坍塌。雨水夹杂着河水注入城内,官署民居被淹没殆尽,城内居民被迫移居南关。从那时开始,柘城这个县城开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柘城故城”,逐渐荒废。因为地势低洼,后来就形成了北旧湖。柘城故城被淹没后,居民逃至城南的高岗地带避难,很快形成了居民区。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师尚诏起兵作乱,当时柘城的知县姜寿倡为抵抗乱贼,率领刚刚形成居民区的居民在城南重新建了一座新城。柘城新城周长四里,高二丈,城墙宽一丈余,并在城外开凿了无水城壕,绕城一周,深一丈,宽三丈。建有四门,东为迎熙门,南为向明门,西为望汴门,北叫拱辰门。四门上修筑了城楼,在柘城故城的旧南门处建了县衙,用于署衙办公。
柘城新城与旧城湖地图(光绪年版)
195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柘城故城。
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和商丘地区文管会对旧北门遗址进行考古调查。
1988年,上报“全囯文物分布图—河南柘城部分”文物材料时,将该遗址定名为“柘城故城”。
柘城县新城池(光绪年版)
柘城故城
歇鹤台
歇鹤台又名锦鸡台、锦鸡园,是柘城县的七台八景之一。位于柘城县春水路北侧,是春秋时老子路经柘城歇息之处,是一处自春秋至明代延续不断的文化遗址。该园南北长约90米,东西宽约60米。历代均在此建祠修庙,祭拜老子,传播老子文化。光绪二十二年的《柘城县志》记载:“歇鹤台,相传老子歇鹤于此。”1996年,柘城县恢复了古歇鹤台景观,在锦鸡台原址上重新修建仿古建筑。在歇鹤台南北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锦鸡亭、城隍殿,并筑有围院。院三周湖水环绕。
故城土城墙
柘城故城土城墙,位于故城的西边沿,是故城的西墙。西墙南北向,残存总长约230米、宽10~15米,高5~10米不等。
白瓷塔
白瓷塔位于故城内北侧湖心路东侧。原名白瓷堆,又称瓷神台,上有庙宇三间,内供奉白瓷姑娘神像,它是根据一个传说塑造出来的神话人物。2011年~2013年,柘城县政府复文化古迹,复建了白瓷塔。白瓷塔苑占地3600多平方米,设计为七层八角式,塔身高40米,是城县十大地标性建筑之一。在白瓷塔一楼,竖立着白瓷姑娘的汉白玉雕像,像高3.2米,重达约4200公斤,是由国内著名雕刻大师国家高级美术师刘宏立先生雕刻而成的。
白瓷塔的二层至七层,依次有当地书画展作品展示、文化传说介绍、白瓷塔建筑简介等内容。
区域分布
柘城故城
汉文化区。从北门口往南至原来的朱襄王庙旧址,也就是北湖的北半部。这一带出土的早期文物大都是汉代、汉代以前和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遗存,尤其是旧湖东北区挖鱼塘时曾出土了汉代的下水管道。这标志着柘城在汉代已经具有了较大城市的规模,并且在城市建设中已经很重视环境设施了。
柘城故城
居民区。沿柘城县春水路向北至原水利局以西这一带。西关村委挖鱼塘时曾出土过水井、房基、钱范和陶器,说明这一带是居民区,也是重要的手工业作坊区。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城是不能随便建的,它也要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官大城墙高,天子的城天下第一。汉代城墙大都是土城。唐代以后,大都是砖城。明代盛行筑城之风。柘城故城的城墙宽大、高深。这也能从一个侧面佐证,历史上的柘城,人口众多,交通方便,商业繁荣。
柘城故城采集文物
柘城故城
地理位置
柘城故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城关镇北旧湖内。
柘城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柘城故城,路程约11.8千米,用时约21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大运河商丘南关码头遗址
上一篇 柘城孟庄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