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召寨遗址 编辑
不召寨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坡头乡不召寨新村南侧,距县城7.5千米,面积约2.16万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遗址。
不召寨遗址保存完整,内涵丰富,灰层和灰坑较多,厚度2~3米,采集的标本有石斧、石锛、三棱石镞等石器,以及光面黑陶、压印方格纹、蓝纹陶等陶器,与仰韶村遗址第三期、第四期文化出土的器物基本相同或相似。遗址发现较早,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研究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深入研究庙底沟二期文化与河南龙山文化以及周邻时期考古学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着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
2013年3月5日,不召寨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不召寨遗址
地理位置: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坡头乡不召寨新村南侧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
占地面积:约 416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275-1-275
1921年安特生考古照片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考古学家尹达先生首次指出仰韶村遗址中“含有仰韶和龙山两种文化,其本质各有不同,其时代或有先后”,“不召寨遗址是纯粹的龙山文化遗存”。
1951年、196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鼐先生、武汉大学考古学教授方酋生先生等分别于对不召寨遗址进行过深入调查,确定该遗址文化内涵属龙山文化时期。
不召寨遗址考古调查勘探正式启动
不召寨遗址
考古调查勘探正式启动出土石斧
周党,字伯况,太原广武(今山西代县)人。周党家境殷实。他自小失去双亲,为一宗亲所养。成年后,重义轻财,遣散奴婢,分尽家产,只身前往长安游学。数年后,返回故乡,束身修志。
名称由来
新朝初始元年(8年),王莽篡权,天下大乱,盗贼四起,附近州县俱遭劫掠。周党为避王莽叛乱,携家带口,来到渑池县隐居。东汉建立后,汉光武帝刘秀征周党为议郎。不久,周党因病要求辞官。获准后,他携妻隐居河南渑池回溪之畔。几年后,汉光武帝派尚书召他还朝做官。使臣持重礼前来,并选一交通便利之处郑重宴请。据说,周党见使臣时,故意身穿粗布短衣,头发蓬乱并沾满谷糠,以绝朝廷征召。最后,在使臣一再劝说下,被迫到洛阳。在接受皇帝召见时,他伏地不起,以著书养疾为名,坚辞高官。光武帝遂接受其请求。当时,朝中博士范升曾上书光武帝,以“大不敬”等罪名对周党大加诋毁。但光武帝力排他议,下诏曰:“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宾之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太原周党不受朕禄亦各有其志焉。”并赐帛四十匹。自此,周党索居渑池不召寨,著书耕作而终。周党隐居之村庄,因其不受召封而得名“不召寨”。
不召寨遗址
地理位置
不召寨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坡头乡不召寨新村南侧。
不召寨遗址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不召寨遗址,路程约6.7千米,用时约15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