苌村汉墓 编辑

河南省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苌村汉墓苌村汉墓

苌村汉墓,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王村镇苌村村西,为汉代壁画墓。1994年10月,因被盗而进行调查。

苌村汉墓包括狐毛冢、狐偃墓、狐突墓。狐毛冢墓室坐南向北,为砖石结构,分别由甬道、前室、东侧室和三个后室组成,全为拱形顶。南北总长约17米,东西总长约20米,最高约5米。甬道前后各有一道石门,石门正、背两面均刻有高浮雕铺首衔环,正面还有浅地线刻图案和朱绘木纹。甬道两侧和前室四壁及顶部满绘彩色壁画,色彩鲜艳,总面积达300平方米,保存较好的尚有100平方米。其内容包括楼阙庭院、车马出行、神话故事、珍禽异兽、乐舞百戏等。苌村汉墓壁画是研究汉代建筑、绘画、风俗、官府仪仗等方面的百科全书。

2013年3月5日,苌村汉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苌村汉墓

地理位置: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王村镇苌村村西

所处时代:汉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608-2-092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苌村汉墓

1994年10月,狐毛冢因被盗而得以进入墓室对墓葬进行了调查。

1995年,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郑州市文物处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了荥阳苌村壁画墓。

2021年7月,因汛情影响,苌村汉墓(包括狐毛墓、狐偃墓、狐突墓)出现多处坍塌,特别是狐偃墓一周多处坍塌、狐突墓在本来夯土冢就不大的情况下,造成了墓冢缩小。

墓葬特点

编辑

综述

苌村汉墓包括狐毛冢、狐偃墓、狐突墓。狐毛冢,墓冢高约10米,直径约57米;狐偃墓,高约20米,直径60米;狐突墓,高约9米,直径13米。

狐毛冢

狐毛冢墓室为砖石结构,坐南向北,分别由甬道、前室 、东侧室和三个后室组成,全为拱形顶。南北总长约17米,东西总长约20米,最高约5米。墓壁厚约1米,其中外层砌石块,厚0.7米;内层砌青砖,厚0.3米。甬道前后各有一道石门,石门正、背两面均刻高浮雕铺首衔环,正面还有浅地线刻图案和朱绘木纹。甬道两侧和前室四壁及顶部满绘彩色壁画,色彩鲜艳,总面积达300平方米,保存较好的尚有100平方米。其内容包括楼阙庭院、车马出行、神话故事、珍禽异兽、乐舞百戏等。

文物遗存

编辑
狐毛冢甬道侧壁绘皂衣和赤衣人物,并多有隶体墨书题榜,可以大致辨认的有:“□君解艺”“门下贼曹”“门下□”“功曹”“骑吏”“郡官□”“主薄”等。

苌村汉墓壁画

狐毛冢前室侧壁多为车骑出行图,一些车辆有隶体墨书题榜,如“郎中时车”“供北陵令时车”“长水校尉时车”“齐相时车”等。南壁后室门外侧绘有伎乐人物。西壁为珍禽瑞兽,车马出行。上部用红色云带组成一方框,内绘两个半身人物像,南侧绘一珍禽,面向北,身体左上方有墨书题榜“凤凰”二字。墓顶侧壁绘界格,内绘珍禽异兽,神话故事。

文物价值

编辑
狐毛冢墓葬形制、隶书题榜以及壁画的内容、技法、人物服饰,特别是大量的表现墓主仕宦经历和身份的车骑出行题材,具东汉晚期特征。该墓规模大,壁画内容丰富,壁画艺术水平较高,是郑州地区继新密打虎亭汉代壁画墓之后汉代大型壁画墓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对研究汉代社会、绘画艺术、墓葬葬制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

文物保护

编辑
2013年3月5日,苌村汉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苌村汉墓位于河南省荥阳市王村镇苌村村西。

苌村

交通信息

自驾:从荥阳市出发经郑上路—庙王路—科学大道—石化路—樱花大道—苌村汉墓,全程大约18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