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寺塔 编辑

陕西省榆林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鸿门寺塔鸿门寺塔

鸿门寺塔,又称响铃塔、鸿门寺响铃塔,建于元代泰定年间,后经多次修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塔湾镇塔湾村西南500米处的芦河东岸,东经109°11´45.1″、北纬37°47´42.1″,海拔高度1141米。芦河从鸿门寺塔西侧流过,相对河高30米。

鸿门寺塔,建在一形同卧虎的园石峁上,为密檐式砖石结构塔,外观呈八角形,共十一层,总高27米。塔每层皆以叠涩牙子出檐,每角都砌成三角中空挑檐,中插砖木雕兽出挑,上悬挂风铃。塔基为岩石凿平后直接起建,底周21.6米,每边长2.7米,以后逐层收缩变小,形如圆锥。现塔整体明显向东南方向倾斜。鸿门寺塔对研究陕北元代建筑、历史、宗教文化等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鸿门寺塔的对外开放向当地人民展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传统建筑文化,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内涵和当地人民的文化活动,对人们了解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1992年4月20日,响铃塔(鸿门寺塔)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鸿门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鸿门寺塔

地理位置: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塔湾镇塔湾村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别名:响铃塔、鸿门寺响铃塔

建造时间:元代泰定年间

公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1428-3-726

历史沿革

编辑
元代泰定年间,建此塔。

明代成化十九年(1483年)、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修葺此塔。

民国年间,修葺此塔。

2022年3月,陕西省文物局同意修缮鸿门寺塔。

建筑特点

编辑
鸿门寺塔,建在一形同卧虎的园石峁上,为密檐式砖石结构塔,外观呈八角形,共十一层,总高27米。塔每层皆以叠涩牙子出檐,每角都砌成三角中空挑檐,中插砖木雕兽出挑,上悬挂风铃。塔基为岩石凿平后直接起建,底周21.6米,每边长2.7米,以后逐层收缩变小,形如圆锥。第一层为基础,高2.52米,由薄厚不等的红砂石石片垒砌而成,在西南方向一侧面中央开辟一圭形门洞,上宽1.28、下宽1.4、高1.9米。门洞下为五级石砌台阶,由此进入塔室。塔室为圆形厚壁空心式,壁厚1.65米、内径3.56米。室内顶中央有圆孔直通上部,仰望可看出该空心塔内有五层距离不等、每层由两根柏木檩建成“井”字形构架,砌筑于砖层之内起到筋骨作用。圆孔四周彩绘逐层收缩的二层叠涩牙子,形如倒垂莲花。室内四壁先用白灰抹墙后彩绘壁画,共有两层。上层剥落处显露出下层壁画,采用褐、绿等色绘制人物等图案。该层外檐下方发现有绿彩,与塔内壁画中的绿彩为同一种颜料。第二层高1米,八角及八面均有两组对称的隐形柱,由二层半圆形砖砌成,作为装饰用的仿木构台柱。第四层至第十层间,每层八面都有两个对称的约10~15厘米见方的孔洞。塔顶为砖式塔刹。整个塔身全部由条砖砌成,通体用黄土夹杂少量沙粘合而成。砖略显绛红色,长31厘米、宽19厘米、厚5.5厘米。鸿门寺塔的塔顶残破,塔身多处破烂、缺损,塔基遭损坏处用砖块填补,现塔整体明显向东南方向倾斜。塔室内壁墙面大量剥落,四壁贴满对联,壁画遭受破坏,现大部分图像漫患不清。塔身中段南侧有宽约2、高200厘米的纵向裂缝;塔基西侧有宽1~1.5厘米、高200厘米的纵裂缝。

鸿门寺塔

文物遗存

编辑
鸿门寺塔第一层室内壁画上层周壁满画,主像为一佛二弟子,其余为佛道画像,共计25尊,为明清时作。

历史文化

编辑

名称由来

因塔角有风铃,风吹铃响,传声甚远,故名响铃塔。因塔下原为鸿门寺院所在地,所以又名"鸿门寺响铃塔""鸿门寺塔"。

传说

据说很久之前,家里有两兄妹,哥哥的手艺特特别奇巧,尤其是建造的塔特别精致,他的妹妹是当地有名的"针黹能手",她的鞋子做得很别致,人称"巧妹子"。某天晚上,兄妹俩聊天约定比赛建塔和做鞋来决定二人谁的手艺更加精妙。结果兄妹俩干到快要天亮,雄鸡也开始鸣叫,当妹妹的十二双鞋子做完的时候,哥哥的塔还有一层没有建起,为了让妹妹心服口服自己的建筑才华,哥哥做了一口泥锅盖在塔顶上面,弄巧成拙的是这一行为给塔体增添了建筑艺术上的完美效果,使塔变得更加美丽。也有一说是那天晚上,妹妹看到哥哥已经筋疲力尽,生怕自己的哥哥会活活累死便装雄鸡叫,让哥哥以为天亮而停止劳动。结果哥哥盖上泥锅刚好是十二层,不但完成了预先的计划,而且使得建成的塔更加别致漂亮。一大早,行人们在山间小路上,看到一夜竖立起来的漂亮高塔都惊叹不已!后来塔院中驻进了僧人,僧人在塔上装上了风铃,只要微风一吹,风铃便叮叮铛铛响个不停。

文物价值

编辑
鸿门寺塔对研究陕北元代建筑、历史、宗教文化等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鸿门寺塔的对外开放向当地人民展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传统建筑文化,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内涵和当地人民的文化活动,对人们了解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文物保护

编辑
1992年4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响铃塔”为第三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为响铃塔;一般保护区东至榆宝公路西,西至芦河岸,南至岩石脚下水井,北至学校操场;建设控制地带为一般保护区外延100米内。

2013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鸿门寺塔”名称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鸿门寺塔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塔湾镇塔湾村西南500米处的芦河东岸。

响铃塔

交通指引

从榆林市区驾车,大约99公里,需要1小时30分钟,途经:包茂高速公路、榆靖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