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升文庙 编辑
静升文庙,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中,创建于元至顺三年至至元二年(1332~1336年),现存为清代建筑。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
静升文庙坐北朝南,由东西并列的三座院落组成。中院中轴线上依次建“鲤鱼跃龙门”双面镂空石雕影壁、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寝殿、尊经阁,左右排列有廊庑。东南角建六角四层魁星楼1座。东院有义仓等建筑,西院为明伦堂,内设学宫。静升文庙是保存完整的一座元代乡村庙学,它集中体现了元明清建筑艺术发展及建筑艺术的特色,是儒的规矩的集中反映,是中国式的以礼为基调的礼乐和谐之美的实物典范。
2013年3月5日,静升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静升文庙
地理位置: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中
所处时代:明至清
占地面积:35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879-3-17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静升文庙
元至元二年(1336年),静升文庙竣工。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生员王大纪纠工增建东西配殿两座。
明崇祯四年(1631年),乡民王迪等修缮大成门、东西廊庑并围墙。
清康熙元年(1662年),村民们集资增建起文庙魁星楼。康熙十四年(1675年),静升王氏十四世王斗星捐银300两进行大修;并买地4分,改街于“鲤鱼跃龙门”照壁之外,同时增修东、西二门。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立魁星楼灯杆。
民国十年(1921年),静升文庙之庙学之设更名为“灵石县第二区区立高等小学校”。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魁星楼重修。
1995年8月,魁星楼再次修葺。
2000年6月,灵石县成立王家大院外围工程修复指挥部,主要修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静升文庙,同年8月,工程告竣,静升文庙开始对游人开放。
建筑格局
大成殿
大成殿
献殿
寝殿在大成殿的北面,面阔三间,平顶,别具静升村“窑洞式”民居特色,殿内供奉至圣先师夫人亓官氏,门前梁柱上题有“至圣乃布衣却修齐治平所师天子王侯所敬,经史如常卷然上下古今多鉴鄙夫志士多依”的楹联。
石雕影壁
石雕影壁
石雕影壁在棂星门外,全长24.4米,分主、辅两部分,主壁高6.56米,长10.15米,厚0.88米,石砌底座;壁心面积18.19平方米,为青石双面镂空,图案内容为鲤鱼跃龙门,门耸立云海之间,门额上刻“龙门”两个篆体字,左右各雕一条大龙,四角各雕一条小龙。左边的大龙向龙门喷吐着大水,右边的大龙翩然起舞。图案下部是碧水翻滚的大海,浪花间游动着一尾大鲤鱼和七尾小鲤鱼,大鲤鱼正向着龙门搏浪而进,其头已变为龙头雏形;小鲤鱼或跃浪尖,或隐波中。影壁雕琢匠心别具,涌动的祥云、河水、鱼和巍然矗立的龙门动静结合,极富韵味,雕刻技艺高超。该影壁早于大同北京的九龙壁,且双面镂雕,为中国的元代艺术精品。
魁星楼
魁星楼位于文庙东南角,建筑面积97.8平方米,共4层,顶部为盔顶六角形,首层为砖砌南北向过道窑,正面、东侧面带木结构回廊;二层呈中心边长为2米的砖砌六边形,北面留门,其余五边各筑圆形望窗,外檐设立明柱;三、四层均为木结构,内檐筋柱通体隔扇装修,建筑造型别具特色。
1996年1月,静升文庙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静升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静升文庙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中。
文庙
交通信息
乘坐灵石县内公共交通灵石7路至王家大院站下车。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