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涅水石刻 编辑
南涅水石刻,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沁县牛寺乡南涅水村,石刻中纪年最早的为北魏永平三年(510年),最晚的为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
南涅水石刻是近代发现的重要佛教石刻大型窖藏,主要有造像塔、单体造像、造像碑、碑碣等四种形式。造像塔即以四面开龛造像的方型石块叠垒成塔形。今存造像塔共53座,由389块刻石组成,每块刻石四面开龛,以佛、菩萨为主像。佛龛周边雕饰有建筑、帷幔、飞天、杂技、鸟兽、百卉、树木等图像,内容丰富多彩。单体造像有1161尊,多为佛、菩萨罗汉和弟子。其中一部分残缺,但整体造型较好。造像碑在南涅水石刻中数量较少、风格独特。碑碣较少,多记载有关史实,大多字迹模糊,出现风化、脱落现象。南涅水石刻表现了当地悠久的佛教传播历史,为研究佛教艺术、古代建筑与书法等各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考古研究价值与文物价值。
2013年3月5日,南涅水石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南涅水石刻
地理位置:山西省长治市沁县牛寺乡南涅水村
所处时代:南北朝至宋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510-4-013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前后,南涅水村就有古代石刻造像出土。
1957年秋,山西省文管会与沁县文化馆在南涅水村东北土台内的古寺庙遗址,发掘清理了北魏至宋代的石雕共800余件(组)。
1989年,经过修复后陈列在南涅水石刻馆内的石刻雕像有四百多件。
2004年,山西省考古所将此作为专项课题,对石刻资料进行了全面、科学、系统的整理研究。
交脚菩萨造像
南涅水石刻位于沁县牛寺乡南涅水村,是近代发现的重要佛教石刻大型窖藏,因其出土地南涅水村命名。主要有造像塔、单体造像、造像碑、碑碣等四种形式。造像塔即以四面开龛造像的方型石块叠垒成塔形。今存造像塔共53座,由389块刻石组成,每块刻石四面开龛,以佛、菩萨为主像。佛龛周边雕饰有建筑、帷幔、飞天、杂技、鸟兽、百卉、树木等图像,内容丰富多彩。单体造像有1161尊,多为佛、菩萨罗汉和弟子。其中一部分残缺,但整体造型较好。造像碑在南涅水石刻中数量较少、风格独特。碑碣较少,多记载有关史实,大多字迹模糊,出现风化、脱落现象。 南涅水石刻特点是以石为材,将其雕刻加工成具有实用功能的造型,如碑碣、佛像、造像石塔,相互排列组合赋予其宗教职能。
纪年最早的为北魏永平二年(509年)十一月胡保兴造像铭刻,此石为120×35×16厘米的长形块,方柱形,上部收分,造像以千佛龛形式,四面均中上部凿龛,下部刻许愿文。造像分别为一佛、一佛二菩萨、二佛、一交脚弥勒菩萨。高肉髻、着通肩衣,佛结跏趺坐,施禅定印。佛龛为平圆拱形,龛楣为尖拱形。
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
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
746号龛
746号龛
塔式佛龛
塔式佛龛
南涅水“百戏”龛
南涅水“百戏”龛
造像碑
北齐后主高纬武平时代碑刻
南涅水思惟菩萨佛龛
南涅水思惟菩萨佛龛
沁县南涅水石刻博物馆
地理位置
南涅水石刻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沁县牛寺乡南涅水村。
南涅水石刻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南涅水石刻,路程约5.6千米,用时约10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