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蓬莱宫 编辑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室蓬莱宫石室蓬莱宫

石室蓬莱宫,又名玉皇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路村乡石室村东,占地面积约1210平方米,是明朝至清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存。

石室蓬莱宫创建年代不详,明、清皆有修葺。石室蓬莱宫是一座道教宫阙,坐北向南,一进院布,中轴线上及两侧依次建有戏楼及两侧耳楼、东西廊房、献厅及左右圣母殿、祖师殿,正殿玉皇殿。东有圣母娘娘蹲像,为圣母殿。西有真武大帝尊像,为祖师殿。东西廊房各七间,各有四根圆形石柱支撑前檐,便为走廊。石室蓬莱宫内存明、清碑4通;东西山墙残存明代壁画约4平方米。石室蓬莱宫是长治地区较少见的一座比较完整的四合院,建筑保存较好,是研究明清时期建筑的较好实物例证。

2013年3月5日,石室蓬莱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石室蓬莱宫

地理位置: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路村乡石室村东

所处时代:明朝至清朝

占地面积:约 121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852-3-150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石室蓬莱宫创建年代不详,明、清皆有修葺。

据《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分册》载,蓬莱宫正殿梁架有北魏登国元年(386年)创建题记,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重修题记。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四十年(1775年),重建。

戏楼梁架有清咸丰九年(1859年)重修题记。正殿、圣母殿与祖师殿为明代建筑,其余为清代建筑。

2002年,正殿顶部揭瓦维修,并对殿内后墙进行了加固。

建筑格局

编辑

东西廊房

石室蓬莱宫又称玉皇庙,因戏楼屏风额部书“蓬莱仙宫”,故名蓬莱宫。石室蓬莱宫是一座道教宫阙,坐北向南,一进院布局,占地面积约1210平方米。中轴线上及两侧依次建有戏楼及两侧耳楼、东西廊房、献厅及左右圣母殿、祖师殿,正殿玉皇殿。东有圣母娘娘蹲像,为圣母殿。西有真武大帝尊像,为祖师殿。东西廊房各七间,各有四根圆形石柱支撑前檐,便为走廊。

主要建筑

编辑
山门

戏台

山门由上下二部分组成,下为山门过道,明间设板门为入庙通道;上为倒座戏台。坐南向北,正对玉皇大帝正殿,台前由四根五米高的圆形粗壮石柱直竖在青石雕刻的石墩座上,东西木制方梁相互链接紧拉,支撑前檐。台内有东西隔扇和出入门庭,“蓬莱宫阙”和“阳春白雪”是戏楼的特殊风韵。戏台上还有木刻屏风“醉八仙”(原来8扇,现存7扇)。两侧依次有耳房各两间,双侧有廊房各七间;

正殿(玉皇殿)

正殿局部正殿局部

石室蓬莱宫正殿砂石台明,高1.70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灰脊灰瓦。殿内六椽栿通前后檐,通檐用三柱。明次间设板门、直棂窗,门额有方形门簪。柱头斗栱偷心造四铺作双下昂。栱眼壁描金双龙戏珠。正殿前连着献殿,其东西有圣母娘娘、真武大帝殿各三间。

献殿(厅)

献殿献殿

正殿下五级台阶是献厅。献厅两侧殿内,卷棚顶,面阔三间,平面呈矩形,举折平缓,施以布文瓦脊,四根六棱形肥壮石柱支撑着整个屋棚全部,像一块棚布笼罩着厅顶。

文物遗存

编辑
石室蓬莱宫内存明、清碑4通;东西山墙残存明代壁画约4平方米。

文物价值

编辑
石室蓬莱宫是长治地区较少见的一座比较完整的四合院,建筑保存较好,是研究明清时期建筑的较好实物例证。

保护措施

编辑

遗址碑遗址碑

2013年3月5日,石室蓬莱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石室蓬莱宫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路村乡石室村东。

石室蓬莱宫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石室蓬莱宫,路程约15.1千米,用时约25分钟。

下一篇 灵空山圣寿寺

上一篇 关村炎帝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