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山永固陵 编辑
方山永固陵,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镇川乡西寺儿梁山(古称方山)南部,地表为高大的封土,上部半圆形,下部为方形基底,南北长117米、东西宽124米、通高22.87米。
方山永固陵墓内出有残石俑、铁矛、铁镞、铜簪、玻璃小杯等物和一些陶器残片,墓内还留有金正隆年间和大定年间的题记。
2001年,方山永固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方山永固陵
地理位置:山西省大同市镇川乡西寺儿梁山(古称方山)南部
所处时代:北魏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主:北魏文成帝文明皇后冯氏
编号:5-152-2-8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年),方山永固陵建成。
北魏太和十四年(490年),北魏文成帝拓跋理之妻文明皇后冯氏入葬。
综述
方山永固陵建造在方山南部山顶玄武岩上,地表为高大的封土,上部半圆形,下部为方形基底,南北长117米、东西宽124米、通高22.87米。其前有一座周绕回廊的方形塔基遗迹,再前又有一处平面呈长方形的建筑遗迹。冯太后棺椁放置在后室。为防盗掘,墓门由条砖封闭,还特意在墓道内堆积大量石块,在甬道内设置封门墙。
永固陵陵园建制基本沿袭东汉。在陵前建有石殿,称为“永固堂”,是朝祭典礼的场所,也是陵园的主体建筑。
方山永固陵墓室置于封土堆的中心,坐北朝南,南北长6.4米、东西宽6.83米、高7.3米。墓室用砖多达二十余万块,砖色青灰,绝大多数是条砖,长41厘米,宽21厘米,厚7.7厘米。铺地大方砖50.6厘米见方,厚7.2厘米。砖坯含沙砾很少,棱角整齐,规格一致,背面有细绳纹,叩之作金石声。
方山永固陵墓室为砖砌多室墓,由墓道、前室、甬道和后室四部分组成,前室平面呈梯形,拱形顶,四壁微向外弧凸,向上内收成四角攒尖顶,顶心嵌一雕有莲花图案的白砂石。甬道前后各有一道大型石券门,制作工整细致,由拱尖门楣、门柱、门槛、虎头门墩、石门五部分组成。门无轴,嵌入门楣内,不开合。门框浮雕下有莲瓣形券面,两侧龛柱各浮雕一个手捧莲蕾、面露微笑的赤足童子,体态丰腴,衣带飘飞。童子下方又各雕一只口衔宝珠的孔雀。后室平面近方形,高大宽敞,四壁微向外凸,向上内收成四角攒尖顶。顶中心嵌有雕刻莲花图案的白砂石。
建筑特色
方山永固陵将墓地和佛寺结合起来,这种作法影响到北朝晚期的陵墓。
相关人物
冯太后出身于北燕皇族长乐冯氏。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后宫,充为奴婢;北魏正平二年(452年),选为文成帝的贵人;北魏太安二年(456年),册封为皇后;北魏和平六年(465年),北魏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政局动荡,冯太后临朝听政,定策诛杀了权臣乙浑,后依据北魏祖制归政献文帝;北魏延兴六年(476年),献文帝暴薨。冯太后二度临朝称制达十四年,尊为太皇太后;北魏太和十四年(490年)去世,享年四十九,葬于永固陵,谥号文成文明皇后。
遭遇浩劫
永固陵在历史上先后三次被盗掘,金正隆年间,盗墓者从西北方打洞进入墓室,随葬品大部分被盗走。金大定年间,盗墓者再次进入墓室,前室的铺底砖全部被盗,随葬的大小石俑、石兽有的被盗走,有的被破坏。清光绪年间,永固陵第三次被盗,墓中残余物又大都被盗走,所剩无几。
永固陵陵园按中轴线规划布局,特别是陵园与佛寺相结合,在历代帝陵中很有特色。永固陵是目前唯一能够确认的北魏平城时代皇家陵园遗址,对于研究北魏时期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位置
方山永固陵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镇川乡西寺儿梁山(古称方山)南部。
方山永固陵
交通路线
太原市——二广高速——御河西路——京拉线——二淅线——017县道——长城1号旅游公路——方山永固陵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