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福寺舍利塔 编辑

河北省衡水市景县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福寺舍利塔开福寺舍利塔

开福寺舍利塔,原名“释迦文舍利宝塔”,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城内西北角的开福寺内。原有寺院建筑已毁,仅塔犹存,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据碑文记载,塔建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后经历代重修。

开福寺舍利塔为砖砌楼阁式双套简结构,八边十三层,底边长6.31米,塔高63.85米,塔内梯道为穿心式结构,每层辟4个门洞,另外四面做砖雕盲窗。塔身为清水砌砖,塔檐下施五铺作斗拱,上承叠涩出檐。塔刹由砖砌仰莲基座、相轮、葫芦组成。开福寺舍利塔内有佛经、佛像及金银珠宝等物。

1996年11月20日,开福寺舍利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开福寺舍利塔

地理位置:河北省景县城内西北角

所处时代:北宋

占地面积:1500 m²

保护级别: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4-0082-3-00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开福寺舍利塔始建于北魏高宗兴安年间,齐、隋、宋等都有较大维修,现存古塔为宋代风格。

开福寺舍利塔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曾登塔游览,留诗二首。

据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版《景县县志》记载:“开福寺古塔上层悬有铁匾,匾内铸有齐、隋重修字样。重修既在齐隋,其创建当在北魏时代。考:北魏永平好佛,奖励寺庙,浮屠(佛塔)之建筑一时全国州郡县希旨承....景县开福寺之古塔雄伟壮观,世无甚匹,此项大建筑当必在北魏永平年间(508~510年)。”因此,景州塔的肇建应在北魏正始五年(508年)前后。现铁匾已无存。二层回廊墙壁捐资修塔石碑碑文有“时大宋元丰二年(1079年)"字样,说明现存之塔为宋代重修的建筑。

建筑格局

编辑

开福寺舍利塔

开福寺舍利塔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十三层,八面棱柱体高63.85米,底座周长50.1米。塔基铺巨石成台,下有一深井,疑似地宫。砖砌塔体,每层外檐均施砖仿木斗拱,一层下檐形式为五铺做出双下昂,为清代重砌,式样已改变;其他形式均为五铺做出双杪。一层、十层斗拱不出斜拱,二层、六层靠转角铺做之补间铺做出斜拱,三至五、七至九、十一、十二层每面正中补间铺做出斜拱。每层外檐屋面均由砖叠涩而成。一至六层回廊两侧墙上施斗拱支平棋,现多残毁。塔内每层内砌环形走廊,与四面洞户相通。层间有阶梯盘旋而上,可达顶层。塔顶装有铜铸葫芦,高2.05米,葫芦下有铁刹网罩托,高3.3米。刹网与洞户被天风鼓荡,作浪涛声,故有“古塔风涛”之说。

文物遗存

编辑
开福寺舍利塔塔顶铜葫芦里发现明朝木版复经3卷,共9册,包括《大乘妙法莲花经》7册、《大乘诸品经咒》1册,《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1册,还有一尊长20厘米、宽11.5厘米、高12厘米的释迦牟尼卧式铜佛。塔顶有铜质葫芦,高2.05米。

文物价值

编辑
开福寺舍利塔建筑年代久远,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及无数次大小地震、水灾考验,仍矗立在华北平原,与沧州狮子、正定菩萨并列为河北三大名胜古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建筑结构形式一八角简体结构为抗震研究及现代建筑结构造型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科技发展水平。

保护措施

编辑
1956年7月9日,开福寺舍利塔被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3年春,河北省政府拨款对开福寺舍利塔进行了维修,重点修复了十至十二层及塔顶。

1982年7月23日,开福寺舍利塔被河北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20日,开福寺舍利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开福寺舍利塔位于河北省景县城内西北角的开福寺内。

景县开福寺舍利塔

交通信息

乘坐衡水市内公交113路至景州塔站下车,步行540米可达。

下一篇 逯家庄壁画墓

上一篇 封氏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