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滏阳河西八闸 编辑
滏阳河西八闸,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南沿村镇西大慈村至谭庄村之间的滏阳河河道北岸上,是明朝时期的古遗址。
滏阳河西八闸全长近10千米,由西向东依次有广仁闸、普惠闸、便民闸、济民闸、润民闸、惠民闸、阜民闸、殖民闸8座灌溉闸。因位于永年城西侧,故名“西八闸”。现八闸闸体完整,普惠闸石匾、惠民闸石匾、阜民闸石匾及济民闸碑、润民闸碑保存完好。8座闸闸体均为长方形,全部为砖石结构,券洞形制水道,水道两端设铁质闸门,采用丝杠升降开闭。按地理位置自西向东编为一至八闸。延用至今的有5座:普惠闸、济民闸、润民闸、惠民闸、阜民闸,废弃的有3座:广仁闸、便民闸、殖民闸。滏阳河西八闸对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中国古代水利史的研究提供了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仍在使用的五座闸,是滏阳河西大慈村和田堡村段的重要水利设施,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13年3月5日,滏阳河西八闸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滏阳河西八闸
地理位置: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南沿村镇西大慈村至谭庄村之间的滏阳河河道北岸上
所处时代:明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747-3-45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明嘉靖九年(1530年),“惠民闸”完工。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知府柳希玭,推官杨沛主持修建“济民闸”。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修建“普惠闸”。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知府翟晟主持修建“阜民闸”。
明万历七年(1579年),知府马翰如又曾主持予以重修“阜民闸”。
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知府蒋以忠主持修造“便民闸”。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知府蒋以忠主持修建“润民闸”。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知府张和中主持修建“广仁闸”。
明崇桢十四年(1641年),知县郝纲主持修建“广济闸”。
民国年间,修建了殖民闸。
1949年后,修复“济民闸”,地方政府建立了统一的管理机构,西八闸灌区由永年县统一管理。
1950年,成立了水利委员会西八闸分会。
1958年,修复“便民闸”,将水利委员会西八闸分会改为西八闸管理所,并在西大慈村西建起了闸管所。
1962年以后,滏阳河西八闸归滏阳河管理处管理。
1967年,在华北局派来的内蒙古水利厅工程技术人员的主持下,由永年县水利局和滏阳河管理处工程技术人员配合,对整个西八闸灌区进行了细微勘测、统一规划和全面修复改造。
滏阳河西八闸
滏阳河西八闸分布于丛台区南沿村镇西大慈村至谭庄村之间的滏阳河河道北岸上(现属经济开发区托管)。全长近10千米,由西向东依次有广仁闸、普惠闸、便民闸、济民闸、润民闸、惠民闸、阜民闸、殖民闸8座灌溉闸。因位于永年城西侧,故名“西八闸”。现八闸闸体完整,普惠闸石匾、惠民闸石匾、阜民闸石匾及济民闸碑、润民闸碑保存完好。8座闸闸体均为长方形,全部为砖石结构,券洞形制水道,水道两端设铁质闸门,采用丝杠升降开闭。按地理位置自西向东编为一至八闸。延用至今的有5座:普惠闸、济民闸、润民闸、惠民闸、阜民闸,废弃的有3座:广仁闸、便民闸、殖民闸。
润民闸在西王庄村北。可灌田八千亩(约五百三十三公顷)。该闸保存基本完好,且有闸房,闸匾额上书“润民阐”,在闸东化约二十米处有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所刻的“广平新建润民闸记”石碑。
六闸润民闸
滏阳河西八闸
滏阳河西八闸挡土井壁与斗形竖井井壁的砖砌方式都比较特别。传统的墙体砖摆置方式有卧砖、陡砖、甃砖、空斗和线道砖几种。西八闸的斗形竖井内部与挡土井壁的砖砌方式均采用卧砖和甃砖相结合的砌筑方式,通过砖砌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达到加强墙体强度和稳定性、节省材料的目的,提高了西八闸整体的安全性,同时消除了墙面的沉闷感,增加井壁外观的趣味性与艺术性。此外,在明清时期,西八闸作为重要的水利灌溉设施,作为砖石砌筑的建筑方式,其灌缝泥浆也是极为讲究,采用的是江米浆灌缝也称为糯米浆灌缝,这种灌缝方式也是使得西八闸能够由明代历经洗礼保留至今的重要因素。
润民闸碑
滏阳河西八闸遗址碑
地理位置
滏阳河西八闸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南沿村镇西大慈村至谭庄村之间的滏阳河河道北岸上。
西大慈村
交通路线
上海——京沪高速——青兰高速——滏阳河西八闸
北京——京港澳高速——滏阳河西八闸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