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赟家族墓地 编辑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赟家族墓地杨赟家族墓地

杨赟家族墓地,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麦子瞳村西北,占地面积约3万平米,是元朝至清朝时期的古遗址。

杨赟家族墓地,南北长约200米,东西长约150米,有墓碑的坟冢36座,立石于元至治元年(1321年)。杨赟碑是由元代书画家赵孟頫进行篆额、撰文、书丹,碑文记述了墓主杨赟的功德、政绩。碑南地表存石象生,均为汉白玉石质。杨赟家族墓地是中国北方典型的民间墓葬群。墓碑由大书法家赵孟题字。墓地从元朝保存到现在,具有较高文物价值。

2013年3月5日,杨赟家族墓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杨赟家族墓地

地理位置: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麦子瞳村西北

所处时代:元至清

占地面积:约 300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523-2-00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杨赟家族墓地杨赟碑,立石于元至治元年(1321年)。

1984年,杨赟碑出土。

遗址特点

编辑

杨赟家族墓地

杨赟家族墓地南北长约200米,东西长约150米,占地面积约3万平米,有墓碑的坟冢36座,纪年从元代至今。

文物遗存

编辑
综述

杨赟碑是由元代书画家赵孟頫进行篆额、撰文、书丹,碑文记述了墓主杨赟的功德、政绩。碑南地表存石象生,从南玉此依次为石狮4,一残无益。石兽子、石武士2、均无首,石象生均为汉白玉石质。

杨赟碑

杨赟碑

杨赟碑又称《蔚州杨氏先茔碑铭》,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身首体相连为一整块青石雕刻而成。碑首高1.1米,浮雕二盘龙,龙身盘绕中抱圭形碑额,额题篆书“蔚州杨氏先茔碑铭”两行八字。碑身高2.2米,宽1.2米,厚0.32米,碑文行楷竖式23行,满行38字,计706字。记述了杨赟一生的功德政绩。碑座为一块天然“龟趺”形自然青石。篆额、撰文、书丹者均为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碑阴首雕盘龙,额刻“杨氏宗系之谱”六字,下刻杨赟曾祖以下五代至其子辈谱系。《蔚州杨氏先茔碑铭》撰文流畅,书体典雅。是赵孟頫晚年的代表作,其文收录在赵孟頫《松雪斋文集》中。日寇侵华期间,村民为保护该碑,曾将赵孟頫三字凿掉,今凿痕犹存。

历史文化

编辑
相关人物

据《蔚州志》记载:杨赟,蔚州麦子疃人。元至元四年(1267年),受元世祖忽必烈召见,授蔚州采木同提举,后历任泰安、莱芜等处铁冶提举以及岚州、平定州知州、忠顺大夫、宣德府知府。元至大二年(1309年),卸任于晋宁路治中。

赵孟頫,字子昂,自号松雪道人,生于南宋宝祐二年(1254年),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子秦王赵德芳之后。宋朝灭亡,赵孟頫在家乡闲居。元朝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34岁的赵孟頫被征召到大都(北京),朝见元世祖忽必烈,并授官奉训大夫、刑部主事、兵部郎中。他经历了元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五朝,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至一品,恩推五代。到元至治二年(1322年)69岁时,逝于兴家中。故后封魏国公,谥号文敏。

文物价值

编辑

杨赟家族墓地

杨赟家族墓地是中国北方典型的民间墓葬群。墓碑由大书法家赵孟题字。墓地从元朝保存到现在,具有较高文物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杨赟家族墓地遗址碑杨赟家族墓地遗址碑

2013年3月5日,杨赟家族墓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杨赟家族墓地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麦子瞳村西北。

麦子疃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杨赟家族墓地,路程约17.4千米,用时约26分钟。

下一篇 张家口堡

上一篇 三关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