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关遗址 编辑
三关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三关村的一个岗地上, 周围地势平坦,西邻三关河;遗址西南距蔚县城约两万米,西北距西合营镇五千米。
三关遗址是1978年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居住址,同时有龙山文化和夏代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前十六世纪的文化遗存。
1982年7月,三关遗址被河北省公布为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三关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关遗址
三关遗址是1978年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后又经多次复查。暴露的遗物比较丰富,主要为相当仰韶文化的遗存,还有相当龙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和战冒遗存,断崖处可见灰土层和灰坑,灰土层最厚达一、五米。
1979年张家口考古队(吉林大学、河北省文研所和张家口地区博物馆组成),在此进行试掘,发现有相当于仰韶文化时期的居址和灰坑,相当于龙山文化的灰坑,取得一批可贵的实物资料。
三关遗址
1980、1981年又进行了二次试掘和发掘。
1982年7月,三关遗址被河北省公布为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三关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关遗址
三关遗址出土的陶片
其中出土器物有小口尖底瓶,葫芦瓶、圜底钵、敛口彩陶体、夹砂红陶瓷等。陶质中细泥陶和夹砂陶最多,泥质陶和夹蚌壳陶次之,纹饰除素面外,有线纹、绳纹、弦纹和彩陶。彩陶以黑彩为主,或兼用黑赭、黑红两种,图案多用弧形三角和园点构成。此外,还有钩连纹、条带纹、斜线纹和直线垂三角纹箩。
石器有琢制的斧、磨棒,磨制的凿、纺轮等。斧体短,正刃正锋,横剖面呈矩形,磨棒均有握攥的痕迹,纺轮呈饼形。还有蚌刀,骨锥等。
依据两区出土的遗物可将遗存分为六类,按层位关系编年如次:第一类为后岗一期文化的遗存;第二类是近干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遗存;第三类属雪山一期的文化遗存;第四类属龙山时期的遗存;第五类属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遗存;第六类为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
历史价值
三关遗址
文化价值
三关遗址的遗存,与分布在陕、晋、豫地区的庙底沟类形较接近,亦具有半坡类型的某些特征,其时代约当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早期阶段,但有差异、具备明显的自身特点。
2013年3月5日,三关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关村
三关遗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