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军公所 编辑
淮军公所,全称“淮军昭忠祠暨公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兴华路346号南90米。淮军公所是李鸿章为纪念淮军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阵亡的“将士”而建的昭忠祠。清光绪十四年至光绪十七年(1888~1891年),李鸿章奉诏修建的“淮军昭忠祠”及“公所”(淮军办公驻地)合一的建筑群。
淮军公所是中国北方保存较完整的一座清代徽式祠堂建筑和北方清式木结构为主体的古建筑群,集公祭、管理办公和公所为一体, 建筑风格南北兼容,整体呈不规则矩形,占地面积约40亩,古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 淮军公所是一座具有南方和北方风貌的混合建筑体,其建筑本身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同时还承载着多重的、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是一处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基地。
2013年3月5日,淮军公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淮军公所
地理位置:保定市莲池区兴华路346号南90米
占地面积:40 亩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时间:1888年 至 1891年(清光绪十四年至光绪十七年)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文物编号: 7-0763-3-061
建筑面积:5000 m²
清同治九年(1870年),李鸿章奉旨率淮军至保定,接替曾国藩任直隶总督。
淮军公所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廷下特旨将这座昭忠祠中轴线上的一路建筑改为“李文忠公祠”,即李鸿章享堂。
民国元年(1912年),清朝灭亡,淮军公所废弃。
民国十五年(1926年),保定私立志存中学移入该祠。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卢沟桥事变时解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北省军区驻淮军公所。
1968年,河北省会由保定市迁往石家庄市,淮军公所变成机关家属宿舍。
2000年,淮军公所东廊月洞门抢修复原。
2023年9月23日,淮军公所博物馆
淮军公所是中国北方保存完整的一座以清代徽式祠堂建筑为主体的古建筑群,建筑风格南北兼容,别具一格。 淮军公所从现存建筑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其迎宾院、戏楼、享堂、昭忠祠均为徽式建筑风格,房屋高大、宽敞,两边的墙壁为高大的马头墙,即阶梯式的墙壁;北部的几个院落则是北方的四合院形制,低矮古朴,两种风格形成鲜明对照,既能感受到北方建筑的古朴浑厚,也能欣赏到南方建筑的精巧秀美。淮军公所
综述
淮军公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要素主要包括:迎宾院大门、迎宾院、戏楼、正殿院、昭忠祠、公所院、义学、厨房、役房等。
迎宾院
迎宾院大门
迎宾院为进入淮军公所正门第一进院落,为当时公所主持人员和宾客活动的场所。呈四合院形制,配房与正房之间有廊相接。倒座七间,中间三间为门厅,其余四间为倒坐,后墙封后檐与牌楼门墙体平齐。整个迎宾院横披窗均为透雕花板,梁架雕工精细,屋面阴阳瓦,两山码头墙,花瓦脊两端置正吻。
戏楼
戏楼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封闭式戏楼,是整个淮军公所的精华所在,也是淮军公所“中西合璧,南北交融”建筑特色的典型代表。 戏楼为二层楼结构,四周为二层庑廊,中间为空场,用罩棚封柱,形成一个封闭性的剧场。戏楼内部四周环以二层看台,原用隔扇隔成包厢,是供不同身份人员搞大型活动的地方。
戏楼占地面积98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戏楼顶部采用西式木桁架结构,主梁长17.8米,重达5吨。戏楼内部精雕细刻,多为“砖、木、石”三雕及彩绘等。戏台顶部的“鸡笼顶”螺旋藻井直径约4.3米,高2.34米,上下共26层。其顶部正中雕二龙戏珠,井身由16组阳马螺旋垂下。整个藻井用了3800个艺术木构件通过榫卯结构组合而成,不仅造型工艺精美,更起到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扩音作用,让戏台上的声音通过藻井回传到戏楼的各个角落。
正殿院
正殿院
正殿院,明亮宽大,东西走廊与戏楼后廊及正殿前廊环形相通,院中间的甬路直通正殿,正殿七间,前有露台,露台上有三间卷棚式的抱厦。为摆放神主和平时祭祀的场所。正殿梁架精雕细刻,轩梁、荷包梁满浮雕。
东西回廊各有一月洞门通往东西两路,其门罩是一组砖木合璧的群雕,巧用一对狮子滚绣球的透雕做戗柱支撑垂柱,构思新颖。东廊月洞门于2000年抢修复原,西廊月洞门已毁,仅留有痕迹。
昭忠祠
淮军公所的西路与李鸿章专祠暨中路建筑隔一火巷,为淮军昭忠祠,坐北向南,徽式建筑。分前后两进院落。是摆放淮军将士神主和祭祀的场所。昭忠祠的大门五开间,进深3间,中间3间梁架满轩正贴式,轩梁满浮雕,雕各种花草树木,飞鸟走兽及人物故事。南檐柱为透雕花罩,雕福寿万字。两稍间与东西回廊相接。大门仅存四开间,西稍间已毁,屋脊为鱼龙吻花瓦脊,东端吻脊完好保存。
公所院
公所院
公所院位于淮军公所的东北部,与中、西两路徽式建筑南北相对,一巷之隔。公所院即为淮军公所片区,是淮军将士办公用房和临时寓所,为北方四合院、三合院形式,小式硬山建筑,古朴厚重,典型的北方建筑风貌。公所院有大小五个院落,东、西两路各两进院,大门座南朝北为倒座四合院,保存基本完整。西路以西另有一套四合院坐北朝南,门口南开,墙体屋架已拆改待尽,基座仍存,格局可辨。
东西两路四合院的两座大门,与倒座房连成一体,形成一组沿街建筑,除大门外座北朝南。东路两进院,前后院均为正房三间,东西配房各三间,正房两侧各有一间耳房痕迹,已拆毁。四套院落均为小式硬山式建筑,清水脊、跨草盘子、蝎子尾,墀头、槛墙或干摆或细丝缝,大门墀头上的深雕狮子滚绣球。
其他
淮军公所还有义学、厨房、役房、大校场、荷花塘区等建筑区域。这些建筑基本上已经被拆除或者被建房。
制定条例
淮军公所建成后规制较高,直接由李鸿章的亲信卫汝贵领导,重大事宜要报李鸿章批准。祠堂内设总理一名,正副值年各二名,每年春秋至祭,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并制定了明细的规章条例,刻石于墙上。入祭本祠堂的准系将士只总督、提督、巡抚、总兵等职衔者达60多人,其中有抗法保台战争中立下战功的刘铭传;有不屈于日寇而临危服毒就义的丁汝昌;有在甲午海战中拼死一搏的邓世昌、刘步蟾;有为抵御八国联军入侵,血战天津八里台英勇殉国的直隶提督聂士成等。淮军公所只运行了10年,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李鸿章死后,奉诏将祠堂的东路主体建筑改做“李文忠公祠”(李鸿章专祠),西路徽院仍保留为淮军祠堂。民国元年(1912年),清朝灭亡,淮军公所废弃。
淮军
李鸿章
历史人物
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淮军公所集史料和建筑艺术于一身,是一座历史课堂,也是一处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基地。
淮军公所
1993年,淮军公被河北省政府核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淮军公所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淮军公所进行维修。
淮军公所
2016年,淮军公所一期修缮工程开工。
2018年9月25日,淮军公所—迎宾院修缮工程设计方案通过批复。
2019年,淮军公所修缮工程(一期、二期及迎宾院)通过省级技术验收。
2022年7月5日,河北省文物局对保定市淮军公所戏楼进行省级技术验收。
淮军公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兴华路346号南90米。
淮军公所
淮军公所外墙
乘坐保定市公交21路,在老城根站下车,步行520米即到;乘坐保定公交7路或32路,动物园东门站下车,步行1100米即到。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