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 编辑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

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和渝中区,是抗日战争期间同盟国驻陪都重庆的外交机构留下的遗迹。

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包括苏联大使馆旧址、苏联大使潘友新旧居、苏联大使馆武官处旧址、美国大使馆旧址、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处旧址、美军招待所旧址、英国大使馆旧址、中英联络处旧址、法国大使馆旧址、法国领事馆旧址、印度专员公署、澳大利亚公使馆旧址、土耳其大使馆旧址、比利时大使馆旧址、西班牙公使馆旧址等15处遗迹。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见证了抗战时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在东方战场统帅部所在地重庆与重庆人民共同抗战的历史岁月和重要贡献。

2013年5月,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

地理位置:重庆市南岸区和渝中区

所处时代:民国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1877-5-270

历史沿革

编辑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美军招待所旧址始建。

清宣统二年(1910年),中英联络处旧址始建,最早是教堂相关建筑真元堂。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苏联大使馆由南京迁渝,租现苏联大使馆旧址辟为使馆办公楼。

民国三十年(1941年),苏联大使潘友新旧居始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美国大使馆旧址始建。

建筑格局

编辑
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大致呈“两区、三片、一线”的分布状况。“两区”指全部散布在今渝中、南岸两区;“三片”指相对集中地分布在渝中区鹅岭公园片区(旧为李园)、南岸区龙门浩片区和南山(旧为汪山)片区。其中鹅岭片区包括澳大利亚公使馆、土耳其大使馆,以及一度为英国大使卡尔爵士在渝的住地——“飞阁”,龙门浩片区涵盖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处、比利时大使馆,以及美国使馆酒吧、美国大使馆武官住宅等,南山片区包括苏联大使潘友新旧居、法国大使馆、印度专员公署、西班牙公使馆,以及南山公园路11号的美军招待所和黄桷垭新力村英国大使馆等;“一线”指渝中区沧白路—五四路—凤凰台—枇杷山—两路口一线,包括沧白路苏联大使馆武官处、五四路中英联络处、南纪门凤凰台法国领事馆、枇杷山正街苏联大使馆、两路口健康路美国大使馆等。

主要建筑

编辑

苏联大使馆旧址

苏联大使馆旧址苏联大使馆旧址

苏联大使馆旧址坐北朝南,为四楼一底仿巴洛克式砖石、木结构建筑,面阔27.5米,进深21.7米,通高25.9米,有房屋56间,总建筑面积2438平方米,占地488.8平方米。苏联大使馆为典型的仿巴洛克式建筑,具有典型的中西合璧的折衷主义风格和浓郁的山地特色。

苏联大使潘友新旧居

苏联大使潘友新旧居苏联大使潘友新旧居

苏联大使潘友新旧居位于南山植物园山茶园内,是典型的中西式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长19米,宽15.6米。砖木结构,一楼一底带一地下室。屋顶为机制板瓦,墙为青砖砌成,正门外有回廊,廊柱有6根,由青石砌成,地下室由条石砌成。

苏联大使馆武官处旧址

苏联大使馆武官处旧址坐南朝北偏东20度,为三楼一底(第三层阳台处为解放后增建),砖木结构中西式建筑。面阔20.3米,进深17米,通高13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占地面积346.5平方米。建筑布局为L型,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砖柱砖墙,条石基础,室内为木质楼板及梯道,底层为瓜米石地面,屋顶设有老虎窗。

美国大使馆旧址

美国大使馆旧址美国大使馆旧址

美国大使馆旧址坐西向东,为仿巴洛克式砖木结构,面阔32.5米,进深12.73米,通高10.73米,有房屋28间,建筑面积822.72平方米,占地面积453.7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2112平方米,始建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

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处旧址

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处旧址为典型欧式建筑,砖木结构,一楼一底带阁楼,面阔4间,进深3间,长16.2米,宽11.3米。机制版瓦屋面,房顶坡度较陡,带烟囱,天花板为灰板条,青砖墙,外涂黑漆条石基座,木制地板和楼梯。屋后有一门廊,四根砖砌廊柱,柱座为三层条石砌成,廊上方为二楼的露台。整栋建筑的墙角、门边用砖砌成方齿状装饰。

美军招待所旧址

美军招待所旧址位于南岸区南山公园路11号,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是中西式砖木结构三面围廊式建筑,该建筑进深2间,面阔3间,长20.25米,宽19.2米,围廊每面均有6个柱子,柱子下施有覆盆式柱础,屋顶为小青瓦、歇山式屋面,砖墙,条石基座。整栋建筑修建于由条石垒砌的堡坎上。

中英联络处旧址

中英联络处旧址中英联络处旧址

中英联络处旧址坐北朝南偏西45度,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二楼一底,西式砖木结构建筑,面阔24.45米,进深16米,占地面积391.18平方米,建筑面积1173.54平方米。平面建筑布局呈“L”形,具有宗教类卷廊建筑风格。

法国大使馆旧址

法国大使馆旧址法国大使馆旧址

法国大使馆旧址位于南山植物园山茶园内,中西合璧式建筑,一楼一底,进深5间,面阔5间,长18.8米,宽14.2米。屋顶为两坡顶机制板瓦,土墙,条石基座。门外有走廊,廊柱为两根方形柱子。廊宽2米,长8米。

法国领事馆旧址

法国领事馆旧址法国领事馆旧址

法国领事馆旧址坐西向东,为三楼一底砖木结构欧式建筑,共有88个廊拱,面阔32米,进深17.4米,每层楼有550平方米,8间房;建筑面积2227.2平方米,占地面积556.8平方米。屋面为小青瓦铺面,青砖墙柱承重,墙面三合灰抹面,条石基础,木质楼板及楼道,内设豪华的壁炉。建筑形态带内庭和回廊的合院式,西式的拱形柱廊共有88个,配以中国传统建筑、雕刻艺术,灰塑精致的柱头、卷拱造型和罗马式的外廊栏杆还依然保存完好,透出当年领事馆高贵典雅的品味。

印度专员公署

印度专员公署位于南山植物园山茶园内,中西合璧式建筑,主楼为一楼一底,主楼进深3间,面阔5间,长24.2米,宽15.4米,为砖木结构,建于条石垒砌的堡坝上。屋顶为机制瓦板覆盖,墙为青砖砌成,房屋正面及左侧为围廊,廊宽1.8米,廊柱12根,栏杆柱为花瓶形状。门窗为白色,窗为双层,内层为玻璃窗,外层为百叶窗。附楼为一栋单层平房,小青瓦人字坡屋顶,进深6米,面阔6.8米。

澳大利亚公使馆旧址

澳大利亚公使馆旧址澳大利亚公使馆旧址

澳大利亚公使馆旧址坐北朝南,为一楼一底中西式砖木结构建筑,面阔17.36米,进深15.6米,通高约13米,建筑面积539.44平方米,分布面积696.93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269.72平方米。屋顶为机制瓦,外墙砖砌表体抹灰,基础为石作,木质楼板,一层为磨石铺地。建筑造型典雅大方,具有中西合璧的折衷主义风格。

土耳其大使馆旧址

土耳其大使馆旧址坐北朝南,为一幢西式平房砖木结构建筑,面阔8.7米,进深7.9米,通高7米,建筑面积187平方米,占地面积47.73平方米。硬山屋顶,小青瓦屋面,砖柱砖墙表体红色砂浆,条石基础,室内地面为水磨石。

文物价值

编辑

历史文化价值

苏、美、英、法等国的使领馆旧址等遗迹,是显示战时首都重庆国际政治、军事地位强力提升的重要物证。该遗址群所体现出的地理区位、防御功能和异域风格也打上了抗战岁月的时代烙印,它们作为重庆抗战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传递着丰厚的历史信息,是重庆在抗战时期重要历史地位、重要历史贡献的一大价值体现,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建筑艺术价值

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多为砖木混合或砖石木混合结构,具有比较典型的中西合璧的折衷主义风格或早期现代主义风格,以及因地制宜的重庆山地特色,其建筑技艺代表着重庆抗战时期建筑的较高水平。其总体数量多,规模大,现状保存较为完好,富有艺术特色和时代特色,代表了重庆近代建筑的独特神韵,是重庆乃至西部地区近现代建筑发展变革的重要例证,具有颇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格调。中西合璧的建筑形态,对于研究20世纪重庆近代建筑的发展历史具有重要的实例参考价值。

保护措施

编辑
2013年5月,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抗战时期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一览表抗战时期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一览表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和渝中区。

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

交通信息

从重庆市人民政府驾车,大约19分钟到达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