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区 编辑

四川省绵阳市辖区

游仙区游仙区

游仙区,隶属于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东与梓潼县接壤;南与三台县、盐亭县毗邻;西以涪江为界,与涪城区隔江相望;北与江油市接界。总面积约973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游仙区辖4个街道、10个镇,另设有1个劳动教育管理所。截至2022年末,游仙区常住人口56.84万人。游仙是三国故地,古绵治所,因东汉高士李意期仙游此地而得名。游仙区历史悠久,境内有三国蜀汉文化的富乐山、唐代四大名楼之一的越王楼、李白杜甫合祀的李杜祠、“两弹一星”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平阳府君阙、鱼泉寺、马鞍寺、碧水寺、仙海等。2023年区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79.71亿元,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78亿元,增长3.7%,贡献率为6.2%;第二产业增加值146.57亿元,增长1.8%,贡献率为11.0%;第三产业增加值294.35亿元,增长8.4%,贡献率为82.8%。三次产业结构为8.1:30.6:61.3。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81.61亿元,增长4.4%,占全区GDP的比重为58.7%,比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2023年全区人均GDP实现90110元,增长5.4%。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游仙区

外文名:Youxian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510704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四川省绵阳市

地理位置:四川盆地西北部

面积:973 km²

下辖地区:4个街道、10个镇,另设有1个劳动教育管理所(不含科学城春雷街道、松垭镇、沉抗镇)

政府驻地:富乐街道一环路东段139号

电话区号:0816

邮政编码:621000

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56.84 万(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越王楼、李杜祠等

车牌代码:川B

地区生产总值:479.71 亿元(2023年)

名称来历

编辑
游仙三改名,至今已历千余年。相传西汉末年,有高士李意期(成都人,后入涪县),在治北15里处三七姓坝(又名七星坝)“如意观”修炼。道法博大精深,未羽化箭,秉能预未来,大作一般江湖术生于此。因此,时人羡而愕之曰:“游仙,游仙!”后“如意观”毁圮。意期羽化后,绵阳人“尊其灵躅”,在其修真之处,又建奉祀,世人称之为“游仙观”,后毁于清代咸丰年间,建区时,遂以“游仙”为区名。

历史沿革

编辑

建置沿革

自西魏至元代的700多年间,区境内曾置有“魏城”和“盐泉”2个县级行政机构。

魏城县

魏城县自西魏建县至元初裁撤,共历时730年。

游仙风光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分涪县地置魏城县。据《隋书·地理志》、唐《元和郡县图治》、清嘉庆版《四川通志》等书记载,西魏废帝二年分涪县地新置魏城县,治所在今玉河镇,属巴西郡。魏城县得名不详,仅据北宋《太平寰宇记》:“西魏于涪县置潼州,故析潼州之北部立为魏城县。”因是西魏所建之县城,故名魏城县。

北周沿袭西魏建置不变。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魏城县改隶潼州。开皇五年(585年),改隶绵州。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再改隶金山郡。大业十年(614年),县治从玉河场迁至今魏城镇。据唐《元和郡县图志》载:“(魏城县)本汉涪县地,隋大业十年自盐泉井移魏城县理此”。

唐代和五代唐、后蜀时期,魏城县隶属于绵州。

宋代魏城县仍隶绵州(巴西郡)。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魏城县撤销并入绵州。

盐泉县

唐初置盐泉县,至元初裁撤,共历时663年。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分魏城县地置盐泉县,属绵州。《旧唐书·地理志》载:“盐泉县,武德三年分魏城置地。”县治地在今玉河镇。盐泉县因县境多盐井,故取晋代诗人左思蜀都赋》“家有盐泉之井”诗句得名。

五代前、后蜀时,盐泉县仍隶绵州。

宋代隶绵州(巴西郡),宋末盐泉县已荒芜。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盐泉县建置撤销并入绵州。

合并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撤绵州,以治地位于绵山之阳,改为绵阳县。

1976年,将绵阳县城关镇和城郊、开元、园艺、五一公社划出建立绵阳市(县级)。

1978年,撤销绵阳县,并入绵阳市。

1985年,改绵阳市为地级绵阳市中区。

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绵阳市中区,以涪江中心主航道为界,分别成立游仙与涪城2个县级行政区。

游仙区游仙区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1992年11月,游仙区辖涪江街道和游仙、石马、忠兴、新桥、石板、魏城、徐家、沉抗、刘家、玉河、小枧沟、柏林、松垭、太平14个乡镇,区政府驻开元。

游仙区地图

1996年,游仙区辖1街道12镇6乡。

2004年,游仙区辖6个街道,13个镇,11个乡。

2015年,游仙区撤销太平乡、观太乡、白蝉乡、街子乡、云凤乡;设立太平镇、观太镇、白蝉镇、街子镇、云凤镇。调整后,游仙区辖2个街道、16个镇、6个乡。

2016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游仙区撤销游仙镇,设立游仙街道,以原游仙镇的行政区域为游仙街道的行政区域;撤销东林乡,设立东林镇,以原东林乡的行政区域为东林镇的行政区域;撤销梓棉乡,设立梓棉镇,以原梓棉乡的行政区域为梓棉镇的行政区域;撤销东宣乡,设立东宣镇,以原东宣乡的行政区域为东宣镇的行政区域。

2019年12月26日,撤销小枧沟镇和建华乡,设立小枧镇,以原小枧沟镇和原建华乡所属行政区域为小枧镇的行政区域,小枧镇人民政府驻利民街13号。撤销石板镇、观太镇和刘家镇,设立信义镇,以原石板镇、原观太镇和原刘家镇所属行政区域为信义镇的行政区域,信义镇人民政府驻双兴路49号。撤销柏林镇和朝真乡,设立仙鹤镇,以原柏林镇和原朝真乡所属行政区域为仙鹤镇的行政区域,仙鹤镇人民政府驻兴民街1号。撤销玉河镇、梓棉镇和白蝉镇,设立盐泉镇,以原玉河镇、原梓棉镇和原白蝉镇所属行政区域为盐泉镇的行政区域,盐泉镇人民政府驻五圣街18号,撤销东林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石马镇管辖,石马镇人民政府驻甘泉街38号。撤销街子镇和云凤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新桥镇管辖,新桥镇人民政府驻虹桥路东段2号。撤销太平镇和凤凰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忠兴镇管辖,忠兴镇人民政府驻政新街1号。撤销徐家镇和东宣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魏城镇管辖,魏城镇人民政府驻正兴街192号。

2020年,游仙区辖4个街道、9个镇(其中科学城春雷街道由四川省人民政府科学城办事处实际管理,松垭镇由绵阳仙海区托管,实际下辖3个街道、8个镇);分别为:涪江街道、富乐街道、游仙街道、石马镇、小枧镇、新桥镇、忠兴镇、仙鹤镇、魏城镇、信义镇、盐泉镇 。游仙区人民政府驻富乐街道一环路东段139号。

2021年,游仙区辖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园区、1个经济试验区、3个街道、8个镇(不含科学城春雷街道、松垭镇、沉抗镇)

区划现状

截至2022年10月,游仙区辖4个街道、10个镇,另设有1个劳动教育管理所 。共259个行政村、2208个村民小组,42个社区 。游仙区人民政府驻富乐街道。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510704001000

涪江街道

510704003000

富乐街道

510704004000

游仙街道

510704006000

四川省科学城春雷街道

510704101000

石马镇

510704102000

新桥镇

510704104000

魏城镇

510704105000

沉抗镇

510704106000

忠兴镇

510704112000

松垭镇

510704121000

小枧镇

510704122000

信义镇

510704123000

仙鹤镇

510704124000

盐泉镇

510704400000

四川省新华劳动教育管理所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游仙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丘陵地带,地处嘉陵江一级支流——涪江中上游的东部,东接梓潼县,南邻三台县,西界涪城区,北靠江油市。介于北纬31°21′13″—31°33′40″,东经104°42′15″—105°8′58″之间,南北宽约42千米,东西长约43千米,总面积约973平方千米 。距省会成都市110千米。

游仙区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游仙区境内山丘连绵,但坡度平缓。最高海拔728米,最低海拔419米,一般均在500—600米之间,属平坝浅丘地形。

气候特征

游仙区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4°C。一月最冷,平均气温5.2℃,八月最高,平均气温为26.2℃,无霜期为275天。全年大于及等于10°C的有效积温5212℃。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78.3小时,日照时数以8月最多,为157.3小时;二月最少,为72.4小时,四月至十月日照时数为875.1小时,占全年32%。全年日照百分率29%。

游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69.6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历年平均降水量中:春季(3—5月)为163.2毫米,占全年的16%;夏季(6—8月)降水量为622.7毫米,占全年的61%;秋季为211.9毫米,占全年的20.8%;冬季为22.2毫米,占全年的2.2%。

水系水文

游仙区河流为涪江水系,因地势自西北向东南流。除与涪城区邻界的涪江外,境内尚有芙蓉溪,魏刘河、徐东河等大小河流。

土壤类型

游仙区境内土壤分为三类:河谷平坝新冲积潮沙泥土和水稻土,侵蚀阶地为黄褐土及黄壤土,中浅丘陵为石灰性紫色土。土壤耕层厚12—18厘米,pH值6.8—7.1,有机质含量1.2—2.3%。

植被条件

游仙区自然植被的主要林相是马尾松木林,以及次生灌丛和草丛。乔木代表是马尾松、柏、青杠。灌木代表是麻栎、栓皮栎、马桑、黄荆。主要经济林木是油桐、乌桕、桑、柑橘等。

游仙区地图

游仙区地形图游仙区地形图

游仙区卫星图游仙区卫星图

游仙区电子地图游仙区电子地图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游仙区内有小(一)型水库11处,小(二)型水库95处,石河堰295处,中型渠堰2处,山平塘7302口,电管站651处。蓄引提水总量15643.7万立方米。武引工程贯穿整个游仙区,流经的沉抗水库(湖泊)蓄水量1.8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05年末,游仙区土地总面积为101775公顷。

土地利用结构以农用地为主体,面积86655公顷(85.1%),农用地中耕地40415公顷(39.7%),比1996年底的47087公顷减少了6662公顷;园地9528公顷(9.4%),比1996年的3437公顷增加了6091公顷;林地25038公顷(24.6%),比1996年的24692公顷增加了346公顷;无牧草用地,其他农用地11674公顷(11.52%)。

建设用地为12735公顷(12.5%),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0335公顷(10.2%),交通水利用地2208公顷(2.2%),其他建设用地192公顷(0.2%)。

其他土地2384公顷(2.3%),其中水域1962公顷(2.0%),自然保留地442公顷(0.4%)。

生物资源

2010年-2021年期间,多次在绵阳市游仙区林中采集到绵阳炭角菌 。

矿产资源

游仙区有铁、铜、锌、铅、磷等数十种矿藏和天然气等。

游仙区游仙区

人口

编辑
截至2022年末,游仙区常住人口56.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4.93万人,乡村人口21.9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1.45%,比上年末提高0.22个百分点。截至2022年末,游仙区户籍人口46.89万人。2022年全区出生人口2386人,出生率为4.99‰;死亡人数3041人,死亡率6.36‰;自然增长率-1.37‰。

政治

编辑

职务

姓名

区委

区委书记

韩晓

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党组书记、区长

罗盛军

区委副书记(挂职)

刘宏

区委副书记、游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姚德行

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李静

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区长

李响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兴安

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张明东

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王琪

区委常委、区人武部政委

李如凯

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陈鹏

区政府

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党组书记、区长

罗盛军

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区长

李响

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

薛长灏

副区长

陈琴

党组成员、副区长

党组成员、副区长

姚永强

党组成员、副区长

贾东

党组成员、副区长

王俊

人大

党组书记、主任

何守君

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刘辉

副主任

徐丽娟

党组成员、副主任

魏威

党组成员、副主任

王 荣

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

于术强

政协

党组书记、主席

杨守贵

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赵林

副主席

沈勇明

副主席

秦顺英

副主席

张梁

参考资料:

经济

编辑
国民经济。2023年区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79.71亿元,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78亿元,增长3.7%,贡献率为6.2%;第二产业增加值146.57亿元,增长1.8%,贡献率为11.0%;第三产业增加值294.35亿元,增长8.4%,贡献率为82.8%。三次产业结构为8.1:30.6:61.3。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81.61亿元,增长4.4%,占全区GDP的比重为58.7%,比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2023年全区人均GDP实现90110元,增长5.4%。

基本单位。2023年末全区共有基本单位11521个,比上年增加4562个,增长65.5%。其中,法人单位10519个,比上年增加4275个,增长68.4%。“四上”企业法人单位600个,分专业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1个,资质内建筑业企业130个,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57个,房地产企业45个,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17个。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2023年区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其中:建安工程投资下降16.9%;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下降51.3%;其他费用投资增长177.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7.8%;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4.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8%。

房地产。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7.8%。商品房施工面积下降23.1%;商品房竣工面积下降100%;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52.5%。

财税收支

2023年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86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09亿元,非税收入4.77亿元。

人民生活

2023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576元,增长5.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457元,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49元,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196元,增长6.5%。

游仙区游仙区

第一产业

农业

202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0.06万亩,增长0.1%。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9.15万亩,下降2.3%;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0.91万亩,增长3.8%。全年粮食总产量24.55万吨,增长2.2%,单产415.1公斤/亩,增长4.7%。其中:大春粮食产量18.94万吨,增长1.8%;小春粮食产量5.62万吨,增长3.7%。水稻产量12.51万吨,增长3.8%;小麦产量5.11万吨,增长4.8%;油料作物产量5.69万吨,增长6.7%;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2.59万吨,增长5.8%。

林业

截至2023年末,实有森林管护面积达5182.9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1.29%;区内有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777公顷;全年零星植树57.7万株;2022年全区合计森林蓄积采伐量3104立方米(包括限额指标内采伐1967立方米、工程征占等不占限额指标采伐1137立方米)、折合木材出材量1470立方米,竹材产量750吨。

畜牧业

2023年生猪出栏20.29万头,比上年增长1.7%;牛出栏7773头,增长1.1%;羊出栏29253只,下降2.1%;家禽出栏720.94万只,下降5.1%。

渔业

2023年,全区淡水养殖面积达2960公顷,全年水产品产量为15186吨,比上年增长4.0%。其中,淡水养殖15186吨。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工业增加值115.06亿元,比上年增长0.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全年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6.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0.59亿元,增长0.3%;利润总额36.84亿元,增长42.2%。其中:国有企业 0.05 亿元,下降52.3%;股份制企业27.12亿元,增长53.3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9.55亿元,增长26.1 %。

建筑业

2023年,建筑业增加值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7%。区属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30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0.8万平方米,下降60.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0.57万平方米,下降77.7%,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2.14万平方米,下降82.1%。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69亿元,增长11.8%。其中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总额45.99亿元,增长20.9%。按经营地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13.06亿元,增长15.0%;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57.63亿元,增长6.1%。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65.10亿元,增长11.9%;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0.57亿元,增长11.8%;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6.71亿元,增长11.8%;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8.31亿元,增长11.6%。

对外贸易

2023年,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8.30亿元,增长90.8%。其中:出口7.43亿元,进口0.87亿元。

招商引资

2023年,省外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97.85亿元。

房地产业

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7.8%。商品房施工面积下降23.1%;商品房竣工面积下降100%;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52.5%。

邮电通信

2023年,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6.42亿元,比上年下降9.7%,固定电话用户12.9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3.10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26.75万户。

金融业

截至2023年末,2023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34.99亿元,比上年增加89.99亿元,增长20.2%。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48.85亿元,比上年增加58.85亿元,增长20.3%。

游仙区游仙区

交通运输

编辑
游仙区地处成渝西“黄金三角”、成德绵发展轴,以及成绵乐、绵雅资遂发展环线,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结合部重要节点区域。北距西安600余千米,东距重庆300余千米,南距省会成都100余千米,高铁仅40分钟便可直达,距绵阳南郊机场仅9千米,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乌鲁木齐等30多座城市。西成客运专线、成绵乐城际铁路、宝成铁路穿境而过,辖区及周边正形成包括5条快速铁路、8条高速公路、9条快速通道、41个通航城市的进出境交通枢纽,城市公交覆盖全境。全区路网总里程1888.04千米,26.61千米的“芙蓉花溪”乡村旅游环线串联17个现代农业公园和景区景点。

截至2023年末,全区公路总里程为2041.7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6.9公里,一级公路52.57公里,三级公路95.46公里,四级公路1826.78公里。

社会事业

编辑

科技事业

2023年,全年科技部门共组织企业申报成功的省、市级科技项目78个。全区已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9家、总数达72家,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全年专利授权168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941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735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全区有普通高中6所,在校学生数9610人,专任教师数701人;职业高中5所,在校学生数6468人,专任教师数425人;初中14所,在校学生数28095人,专任教师数1777人;小学30所,在校学生数37013人,专任教师数2047人;幼儿园88所,在校学生数14723人,专任教师数1264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全区共有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镇(场)综合文化站21个、街道综合文化站3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172个。全区广播覆盖率100%,电视覆盖率100%,城区数字电视转换率100%。

卫生事业

截至2023年末,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总数410个。其中:医院1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9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医院中,公立医院6个,民营医院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7个,乡镇卫生院8个,村卫生室195个,门诊部、诊所、医务室17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

社会保障

2023年末,游仙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5890人,减少12202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1316人,增加3918人,职工医保中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5141人,增长2761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24574人,减少16120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19777人(其中在职81521人,退休38256人),比上年末增加4780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183880人,减少2280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2891人,增加5309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766元/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城镇居民累计11946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566元/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农村居民累计70415人次。

环境保护

2023年,PM2.5平均浓度33.7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49.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7天、优良率达81.4%,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43。芙蓉溪仙鱼桥市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仙鹤湖水库)水源达标率100%。

安全生产

2023年,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起,所有事故共造成2人死亡,共造成可估算直接经济损失175万元,全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其中:建筑施工事故1起,造成1人死亡;装饰装修事故1起,造成1人死亡)。

游仙区游仙区

历史文化

编辑

名称由来

游仙区位居涪江以东,据晋代葛洪《神仙传》记载,汉代云游天下的仙人李意期曾在这里修炼,后人乃修游仙观以作纪念,游仙之名是以得之。

文物古迹

游仙区境内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汉平阳府君阙”;有为纪念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而修建的“李杜祠”,有唐代贞观年间(627—629年)的摩崖石刻佛像和《金刚经》经文的碧水寺;有始建于明代毁于明末、重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马鞍寺”“鱼泉寺”等古迹。

风景名胜

编辑

综述

游仙区境内有承载三国文化的富乐山公园、唐代四大名楼之一的越王楼;“两弹一星”博物馆,有蕴涵科技文化的中华科学家公园、娱乐风洞,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老龙山、青龙山、渔父村等旅游景点。

主要景点

越王楼

位于开元场东方红桥头北侧的龟山,始建于唐高宗显庆年间(656—660年),唐太宗之八子李贞(被封为越王)为绵州刺史,建造的绵州州衙府第;20世纪50年代仅存部分墙根及残砖碎瓦,2003年市政府拟在原址重建,2011年建成。

富乐堂

又名富乐寺,位于富乐山高峰—宝盖峰下,右侧为古雷溪,前临芙蓉溪。据《绵阳县志》记载,富乐寺创建于宋,毁于明代兵火;清初重建,咸丰十一年(1861年)又毁于兵燹,同治三年(1864年),僧俗人等又依次重修。原有三进五殿十七楹建筑。明末清初香火旺盛;1985年,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飞龙山景区

位于东宣乡,于2015年9月正式建成,景区占地总面积280公顷,景区内道路总长9.6千米。景区内共有大小景点16个,分别有:烈士公祭广场、老红军墓、纪念碑林、永蛟小径、明义之道、峥嵘之路、瞻思梯、飞龙山村苏维埃政府旧址、杨永蛟旧宅遗址、龙门垭、红军井、飞龙观、跑马场、红军战壕、飞龙洞、红军池。

李杜祠

位于沈家村芙蓉溪桥头,《绵州志》载,李杜祠原系西汉涪翁、东汉著名游方道士李意期隐居之地。唐初州人在此建治平书院(又称左绵公馆、海棕馆),为唐宝应元年(762年)杜甫流寓绵州住处。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邑人吴朝品以唐代诗人李白籍绵州昌明(彰旺),故于此地建李杜祠并祀李白、杜甫。

著名人物

编辑
涪翁

西汉末涪县人,真实姓名及生卒年无考。涪翁每见病人,就用针灸之术予以治疗,在其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针经》、《诊脉法》二书传世,是中国医学史上最早关于针灸的学术专著。

苏易简

字太简,古盐泉县(治地今游仙区玉河镇)人,宋初状元,其著作《文房四谱》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完整的记载纸、笔、墨、砚生产历史和制造技术的著作,后被全文收录于《四库全书》。至道二年(996年),苏易简因饮酒过量而卒于陈州官衙中,终年39岁。

段文杰(1917—2011年)

民国六年(1917年)8月生于绵州(今游仙区松垭镇3村)。被列为“当代中国八名最有影响的知识分子”之一,成为中国首届一指的敦煌学研究专家。2000年被甘肃省政府、国家文物局授予“敦煌文物保护研究特殊贡献奖”。

王良佐(1920—1998年)

原绵阳县柏林乡家湾(今游仙区柏林镇)人,是中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四川省政协常委。1998年5月在成都因病逝世,终年79岁。

荣誉称号

编辑
2019年1月25日,游仙区入选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6月9日,获评四川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县(市、区)党委、政府。

2020年6月29日,入选四川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0年7月,入选四川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首批试点名单。

2020年11月25日,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2月19日,入选“2020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市、区)”名单。

2022年1月,被四川省政府命名为首批省级生态县(市、区)。

2022年12月,入选四川省第二批乡村水务示范县。

下一篇 安州区

上一篇 中江县